四、根据物理性质分类(颜色、气味、密度、溶解性、熔点、毒性) 8、根据颜色分类: (1)、有颜色的气体:F2 (淡黄绿色)、Cl2 (黄绿色)、NO2(红棕色)。 (2)、气体本身无色,遇到空气中的氧气变色红棕色(NO2)的气体:NO 。 意义:高考考点:气体鉴别、作为无机框图题的题眼、解题的突破口。 9、根据气味分类 (1)、无味的气体:H2 、N2 、O2 、CH4 、C2H4 、C2H2 、CO2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2 、Cl2 、O3 、NO2 、SO2 、HF 、HCl 、HBr、 HI 、H2S、NH3 (3)、有特殊气味的气体:H2S(臭鸡蛋气味的气体)、NH3 意义:高考考点:气体鉴别;紧急自救:氯气中毒可以吸入氨气解毒。 10、根据密度分类 (1)、密度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H2 、CH4 、C2H2 、NH3 (2)、密度接近空气密度的气体(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接近29):N2 、C2H4 、NO (3)、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O2 、CO2 、F2 、Cl2 、O3 、NO2 、SO2 、HF 、HCl 、HBr、 HI 、H2S 意义:根据气体密度的大小,决定实验室收集该气体的方法。密度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接近空气密度的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规则: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数值相等,比较密度大小实际上就是比较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组成空气的成分气体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29。 11、根据溶解性分类 (1)、不溶于水的气体:H2 、N2 、CH4 、C2H4 、C2H2 、CO 、NO (2)、能溶于水的气体:O2 、CO2 、Cl2、 、H2S 、SO2 (3)、极易溶于水的气体:NO2 、HF 、HCl 、HBr、 HI 、NH3 。 意义: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的尾气可以考虑用水吸收法处理,采用防倒吸装置。 ◆不溶于水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 ◆能溶于水的气体用排相对应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收集:CO2—饱和碳酸氢钠溶液;H2S—饱和硫氢化钠溶液;SO2—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溶液;Cl2—饱和食盐水。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的既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也不能用排饱和溶液的方法收集,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或者采用排有机难挥发性液体的方法收集。 12、根据熔点分类:易液化的气体:Cl2、、NO2 、SO2 、NH3 。 意义:鉴别气体,利用液化分离气体,液NH3做致冷剂。 13、根据毒性分类 (1)、没有毒的气体:H2 、N2 、CH4 、C2H4 、C2H2 、O2 、CO2 、NH3 。 (2)、有毒的气体:F2 、Cl2 、O3 、NO 、NO2 、SO2 、H2S 、CO 意义:有毒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五、根据化学性质的分类(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络合性、热稳定性、特性) 14、根据水溶液的酸碱性分类 (1)、水溶液呈酸性的气体:F2 、Cl2 、CO2 、NO2 、SO2 、HF 、HCl 、HBr、 HI 、H2S ①溶于水电离呈酸性的气体:HF 、HCl 、HBr、 HI 、H2S ②与水发生置换反应溶液呈酸性的气体:F2 ,化学方程式:2F2+2H2O=4HF+O2 ↑ ③与水发生歧化反应溶液呈酸性的的气体:Cl2 、NO2 。 化学方程式:Cl2 +H2O=HCl+HClO ;3NO2+2H2O=2HNO3+NO ④与水发生化合反应溶液呈酸性的的气体:CO2 、SO2 。 化学方程式:CO2 +H2O H2CO3 ;SO2 +H2O H2SO3 (2)水溶液呈碱性的气体:NH3,化学方程式:NH3+H2O NH3 ·H2O (3)根据气体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类的意义: ①高考考点:判断气体能否共存,为混合气体的成分推断提供解题依据。 因为酸碱性而不能共存的气体有:NH3与HF(HCl 、HBr、 HI 、H2S)。 ②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 、SO2 、HF ,其中CO2 、SO2过量后浑浊又变澄清。 ③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气体:CO2 、SO2 、HF 、HCl 、HBr、 HI 、H2S ④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沉淀的气体: Cl2 、HCl(白色),HBr(浅黄色),HI(黄色),H2S(黑色),NH3(褐色)。 ⑤为选择干燥剂提供依据: ⅰ、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中性和酸性气体(不与浓硫酸反应的气体)H2 、O2、Cl2 、CO2 、SO2 、HF 、HCl 。 ⅱ、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中性和碱性气体(不与碱石灰反应的气体)H2 、O2、NH3 。 ⅲ、能用氯化钙干燥的气体:(不与氯化钙反应的气体)H2 、CH4 、C2H4 、C2H2 、O2 、Cl2 、NO 、NO2 、SO2 (氨气与氯化钙发生络合反应:CaCl2 +8NH3 =CaCl2 ·8NH3) 15、根据氧化还原性分类: (1)、根据氧化还原性对气体的分类: ①氧化性为主的气体:F2 、Cl2 、NO2 、O3 、O2 ②还原性为主的气体:HI 、H2S 、H2 、CO 、NH3 、HBr ③在与水的反应中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气体:Cl2 、NO2 ④遇到强氧化剂呈还原性,遇到强还原剂呈氧化性的气体:SO2 、NO ⑤利用强氧化性漂白的气体有:Cl2 、O3(氧化漂白、永久漂白) (2)根据氧化还原性对气体分类的意义: ①判断气体能否共存提供依据;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的气体组有:H2 和F2 ,H2S 和SO2 ,Cl2 和H2S ,Cl2 和HI,Cl2 和HBr,NO和O2 。 ②为选择干燥剂提供依据: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干燥还原性气体:HBr、 HI 、H2S ③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气体:H2S 、SO2(还原性气体),C2H4 、C2H2(不饱和气体)。 ④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色的气体:Cl2 、O3 、NO2(氧化性气体)。 ⑤能还原氧化铜的气体:H2 、CO 、NH3 ,有关化学方程式:H2+CuO H2O+Cu;CO +CuO CO2+Cu;2NH3+3CuO 3Cu+N2 +3H2O ⑥氢气用于高纯硅的制备,有关化学方程式:2H2+SiCl4 Si +4HCl 16、根据络合性分类:能发生络合反应的气体有:CO 、NO 、NH3 (1)、CO 、NO 与血红蛋白中的亚铁离子发生络合能力比氧分子强,使血红蛋白失去载氧能力,人吸入会中毒。 (2)、NH3与AgOH 、Cu(OH)2 、Zn(OH)2发生络合反应,使沉淀发生溶解。 (3)、NH3与CaCl2发生络合反应,生成CaCl2 ·8NH3,所以实验室不能用CaCl2来干燥NH3 。 意义: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17、根据热稳定性分类:受热不稳定的气体有:HI 、H2S;意义:研究可逆反应时经常用到该知识点,NH4I的连续两次分解反应的平衡计算问题。 18、特性: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时间久了颜色又会出现,褪色的机理是SO2与品红溶液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在加热条件下或者长时间放置,该产物分解,放出SO2,品红溶液颜色重新出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