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9《诗词世界》第3期古今诗话

 田牧 2015-05-30

麦 
孟浩然求仕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他的诗清新疏俊、淡雅明快,少见狂放不羁、尘俗浊气。“诗如其人”,孟浩然为诗如此,为人又如何呢?他又为什么能写出此类风格的作品呢?
孟浩然的一生可以说比较简单平淡,他生活的时代是开元盛世,他的大半生都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和山水鸟虫结下了缘分。可这不是说他的心境始终冲淡平和只在山水,他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他曾经几次求仕,都是空怀凌云的壮志和横溢的才华而痛遭拒绝,直至命归黄泉也没有能走上仕途政治之路。这也许是他终生的遗憾。
孟浩然四十岁之前主要是闭门于家,修身养性、苦练文章、灌蔬艺竹。即便如此,他心中也是充满矛盾的,他在《书怀贻京邑同好》诗中说:
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
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
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
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此诗清楚地说明了他对于仕途的热望以及期待朋友们援引的心情。
经过长期的酝酿之后,孟浩然终于在不惑之年向长安进发,走上求仕之路。他尽管不知等待他的是什么,却信心十足。“何当桂枝擢,归及柳条新”(《长安早春》)。春天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能给人无限希望,可惜,孟浩然的希望不久就成了失望。他居然名落孙山!
然而,这次考试对孟浩然的打击还不算太大,他毕竟还有另外一条路可走——等待举荐。所以他没有急于踏上归途,而是在长安停留了一个时期。这期间,他与丞相范阳张九龄、侍御史京兆王维、尚书侍郎河东裴揔、华阳太守郑倩之等人交往甚密,成为忘年之交。
一次,在一个月朗风清的秋夜,长安的英华名流聚在一起,赋诗赏月,不断有佳句咏出。轮到孟浩然吟诗的时候,他略微沉思,便脱口而出:“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话音未落,举座皆叹,说不出的清新之气沁人心脾。其他人羞于将诗作与此妙句相提,竟没有人在孟浩然之后诵诗了!此后,田园诗人孟浩然在长安的名声更大,惹得不少名士都想与之相识结交。
孟浩然本打算靠献赋上书来达到让皇上赏识的目的,据说他也的确托人献过赋,可是却没有结果。他开始考虑是否应该离开长安再作打算。“十上耻还家,徘徊守归路。”(《南阳北阻雪》)
事有凑巧,正在他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却偶然地拜见了玄宗皇帝。一次王维邀请孟浩然来府上做客,两人谈兴正浓,忽然有人报:“皇上驾到!”孟浩然此时想离开已经来不及,只好躲在床下。等皇上进来后,王维不愿隐瞒,禀告皇上:“诗人孟浩然在此,因嫌自身卑贱,未敢拜见陛下!”唐玄宗是个爱才的人,听了王维的话,说道:“我听说过这个人,正想见见他,为什么要躲起来呢?”孟浩然连忙出来见过玄宗。三人在一起说了一会儿诗文,玄宗问孟浩然是否有新作。孟浩然心想,一不做二不休,就诵读了一首他向皇上表明心迹的诗。谁知其中“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一联,竟惹怒了玄宗,责问道:“你不积极求仕,倒反过来诬说我弃你,哪有这样的道理?”这样,孟浩然想靠举荐走上仕途的梦想也破灭了。
这次失败给孟浩然的打击是沉重的,他着实感到长安居来不易,决心回到他原来的生活中去。“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留别王维》)
此后的几年里,孟浩然四处漫游,足迹遍布山林江海。这期间他的作品很多,其间不乏名篇佳句,只是与他求仕之前的作品相比少了明朗,多了迷茫。
这期间,孟浩然也有出仕的机会,只是他的心境落拓苍凉,已没有了年轻时的豪气。当时的采访使韩朝宗欣赏他的才华,想约他一起入京,将他推荐给朝廷。说定了日期,可谁想到那天孟浩然却跟人喝了一天酒。别人问他:“您与韩公约好的事耽误了,这样做不太合适吧?”浩然心中不悦,再加上喝了点酒,越发口不择言,他向那人喊道:“我喝酒就要喝个痛快,人活着也是要活个痛快,还管别的干什么?”终于没跟韩朝宗一起走,辜负了人家的一片好心。
孟浩然五十岁上下的时候,在张九龄的荆州幕中被署为从事,也算是走上了政途。但他并没有议政的乐趣,虽然每天也和一些官府人物交往,可总觉得自己是局外人,始终没能融入他们的为人处事方式中去。“始慰蝉鸣柳,俄看雪间梅。四时年钥尽,千里客程催。日下瞻归翼,沙边厌曝腮。”(《荆门上张丞相》)由此可知,即使身在仕途,他也难舍归去之意。
孟浩然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人,他不想为求取功名而不择手段向上爬,他只是想有所作为,有所建树,为国家做些事情。孟浩然也不是一个“为隐居而隐居”的实实在在的隐士,他其实是要“以隐求仕”。当他以为“词赋颇亦工”时,才“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以求明达。他是在奋斗过、追求过、彷徨过之后走上隐逸这条路的,对一个有才华有报国之心的人来说,这其实是个痛苦的抉择。
孟浩然终究是个诗人。

曾维群
女词人生命中几个经典瞬间
                  
    晚春的明湖,绿荷万柄。雨过初晴,水珠在阔大的莲叶上随着微风滚来溜去。时而从一簇簇艳红的荷花丛中传出清朗快乐的尖叫和笑闹声。谁家的女子这样放浪形骸,无拘无束呢?拭目以待中,几只轻巧的木兰小舟载着一群活蹦乱跳的少女们驶出了荷丛。她们着装艳丽,在互相撩水嬉戏中,有的衣裙已被洇湿,紧紧地贴在身上,无意间衬出了窈窕的身段。其中身材颀长丰润的一位,头发和脸颊上混合滴漓着汗珠和水珠。在她的丛恿下,木兰小舟齐头划浆展开了激烈的竞赛。女孩们的笑叫声更激荡更放浪了,似乎这春天的明湖天生就该是属于她们的。冲在最前头的兰舟,闹得最凶,笑得最响。刚冲出湖心,很快就又冲进对岸的芦苇荡中,扰得正在荡中觅鱼啄虾的白鹭、海鸥和其它黑白相间的水鸟都扑噜噜飞上天空,不甘心地发出嘎咕嘎咕的惊叫声。
小小几只木兰舟上的笑叫声,使整个湖面都沸腾了。湖中游船上和岸边柳树下的游人都停棹驻足。年轻的书生们想入非非,五内俱热,心中涌起渴望和骚动。其中有见识的一位,手指着前方奋力划浆的俏丽背影,眼巴巴地说:最淘气的那位,就是苏门弟子、著名学者、当朝大员李格非的掌上明珠,千金才女李清照小姐。

这天晚饭后,明诚、清照夫妇心情很好。自从屏居青州乡下以来,几乎和外界隔绝。购书勘校,整集签题,刻烛裁笺,拈花索句。一旦买到得意的书画鼎彝,夫妇共同摩玩舒卷,指摘瑕疵,补漏题记,尽力作到字画完整,不留遗憾。他俩约定每晚烧尽一枝红烛,方才歇息。白天明诚埋头于《金石录》的写作勘校,清照除了料理家务,读书作画写词,就帮明诚整理金石碑拓,芸签缥带,编目题卷,使之精美。此时,作为金石家的赵明诚和作为文学家的李清照,诗词文赋已经名满天下,尤其是清照,一词既出,万人传抄。清照博闻强记,这天吃完饭休息时,说起一个典故,清照说出处在某书中第几卷多少页多少行,明诚不信。俩人指书打赌。赌什么好呢?刚好侍女卷帘泡好一壶朋友刚刚捎来的黄山上好毛尖茶,用茶盘托着送到归来堂中。清照灵机一动,就从盘中取掉一盏茶杯,只留一盏,斟上茶水,这才说出谁胜谁先喝茶的赌注。明诚抚掌欣然同意。
翻开书来,果然清照猜中。明诚正感口喝,便想耍赖,率先拿过杯来先喝。清照猜透他的心思,眼疾手快,早把那盏香茶执于手中。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卷帘姑娘也不由抿嘴偷笑。因为兴奋和得意,清照笑得腰肢弯曲,头花乱颤,把那一盏香茶多半溅洒出来,藕荷色的棉布长裙的前裾,尽是濡湿的茶痕。
明诚有些沮丧,赌气地说罢了,罢了,便独自去到卧室。卷帘忙给他斟满清香四溢的茶汁,端到卧室。清照已经脱去湿裙,只穿背心棉挂,绛色长裙,显得十分干练。刚刚抬头,看见书房窗纸一片洁白,推窗望去,纷纷扬扬的雪花正悄没声息地下个不停。书房外小花园墙角的几树梅花含苞已久,此时斜出旁逸的三两枝头,乘着雪兴绽放出俏雅的花朵。那红梅在黄昏的雪景中显得特别精灵。一股暗香浮动袭来,清照顿觉神清气爽。
清照高兴得叫了起来。忙去卧室拉起装睡的明诚。明诚一副懵懵懂懂模样,又要倒下。清照连忙扶住,把那杯香茶亲自送到他的唇边。明诚一边喝茶,一边偷笑:你虽然赢我,但你那杯茶洒掉了,第一盏香茶还是让我先喝到了。喝完茶,明诚一副志得意满的神情。清照冰雪聪明,哪里看不出他的小心思。便顺势伸出左手食指在他额头点了一下说道:看把你美的。赶快披上蓑衣,我们一起去村外断桥边踏雪访梅,那里的梅花想必开得更加热烈好看。
夫妇俩沿着窄窄的小径走向村口。雪地上踩出两行深深浅浅的脚印,薄暮中飘移着一高一低一清一瘦两个模糊依偎的背影。

转眼就到了秋凉时分。清照夫妇结束了青州乡下的十年时光。这时赵明诚之父赵挺之已经身居相位。为了儿子的前程,派家人送信接她夫妇回到京城。
又到开封。已有风闻明诚要外放就职。但清照内心就是高兴不起来。俩人至今没有儿女承欢膝下,作为一个女人,这不能不教清照倍添愁闷。
夜凉如水,月满西楼。清照在柔软的凉席上歇了一会儿,胸膛像塞了一团乱草。躺不住,就独自披上长衫,踱到花园。沿着碎石阶,不知不觉,踱到修筑于山石高处的海棠亭来,静静地望着夜空出神。
令人纳闷的是,近几年明诚的行踪总是飘忽不定。南方游学、访碑问帖、搜集金石彝鼎,拜见朝廷大员,同门约会等等,其间难免也有依红偎翠之事,夫妇间事淡淡漠漠不亲不热,心猿意马,貌合神离。对纳妾也不感兴趣。老来依靠,似乎并不在他的考虑范畴。难道他真成了一个只知迷醉金石的书呆子吗?
由于元佑党人之争,作为儿女亲家的父亲李格非和公爹赵挺之政见不同,虽无明显地互相倾轧和排挤,但却我行我素,不来不往。这也叫清照十分地难以作人,很长时间都没有去看望父亲了。自己内心的苦楚,明诚他不闻不问,难道就一点也不明白吗?
前些天,几个过去的闺中密友,如今的朝廷命妇,还有一些钦慕清照诗词文赋的官宦小姐们,纷纷差人约请清照,说是乘这秋高气爽,雁阵成行,河清水碧的良辰美景,一同去郊外河湖划船竞舟采莲。想到这些昔日的酒朋诗侣,清照就不由怦然心动。但如今自己心灰意冷,只恐小小的舴艋舟,已载不动这许多愁,那里还有曾经的玩趣雅兴呢?只好一一谢绝了她们。
明诚此次出门已经三个多月了。临走时说仲秋回来,但暮秋既尽,就连一封家信也没捎回来。他如今难道丝毫也不记挂我吗?想到这里,清照双眉不禁紧锁,气息也急促起来。
侍女卷帘起初听见夫人的动静,因为没有唤她,也就不便跟从,等了这么久,还不见夫人回来,深怕夫人着凉,不禁有点心急。就拿了一件披风,提着灯笼找到了后园,老远她就看见夫人伫立在月光下的凉亭一角。月光给高高垒起的太湖山石罩上了一层诡秘的光影,一树紫藤从山石上垂下几丈多长茂密的枝叶,宛如一挂绿色的碎瀑,在月色下渗闪幽幽的光斑,静寂的花园,空闷的凉亭,明澈的月光下,夫人形单影只,仰头望月的背影倍显孤单。

狂风一阵紧似一阵,浪头一个高过一个。木船在风波浪尖剧烈地摇晃,有时恍若即刻就要倾覆。清照瑟缩在船舱一角,伴随着一阵阵眩晕,额头剧疼。她的胃已经吐空了,一股股酸水还往上冒。
她在追赶赵宋小王朝的行踪。这年金兵一度南下,掳掠和追赶宋廷。清照从台州、剡州、睦州、黄岩、章安、温州、绍兴、蘅州,又到温州,又到剡州。随后一直跟踪至杭州、四明、会稽……宋高宗就象一只受惊的兔子,唯恐金兵探知其所在,派奇兵突袭,重蹈徽、钦二帝被掳的覆辙,快速且秘密地转移着行在处所。竞至于遣散六宫,放散百官,疏散宫女,精简随从。隆裕太后一直躲到了江西,皇帝下诏各部侍郎以下官员得以自便,不必跟随朝廷行动。而清照雇佣的一叶小舟,也一边打探消息,一边寻找。从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十二月,到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三月,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清照单薄的身影,就断断续续地颠簸在钱塘江和大海的风口浪尖。江海无情,时而春和景明,时而浊浪排空。这叫她一个北方女人,怎能经受得了呢。
明诚病故后不久,就有风言风语传说他在建康任太守时有"颁金"的罪行,甚至朝廷中有人扬言要弹赅他。其实只能算明诚交友不慎,在病重时一位名叫张飞卿的学士慕名过江探视。随身携带一把玉壶,央求明诚为其鉴定。明诚看后,告诉他这只是一把很不错的珉石壶。大约其后此人投降金兵,把经过著名金石家赵明诚鉴定过的珉石壶奉献给了金兵统帅,所以才给明诚带来了这莫须有的罪名。清照深恐这个消息会给赵家和李家带来灭顶之灾,因此急急追赶朝廷,要把兵荒马乱中损失大半,在暂居会稽时又遭贼人凿壁偷窃,如今所剩无几的贵重鼎鼐铜器和珍本秘籍悉数贡献给朝廷,以明心迹。所幸其中还有夏、商、周三代古器十余件,依然装箱完好,价值连城,皆为国宝级文物。用它们来洗刷和辩白强加给明诚的污陷不实之词,大约绰绰有余。再者,自己遭此大难,已身同流人难民,独力怎能保证这些国宝的安全呢?这样一来,自己只能保留少部分名人字画,变卖或置换衣食,熬时度日。
清照在恍惚中,梦见自己已经从军,身着戎装锦袍,手提宝刀长剑,在猎猎旌旗下指挥千军万马,冒着腥风血雨,渡长江、越黄河,收复大片河山,安抚沿途百姓。突然之间就打到了青州乡下,启开封存图书典籍的十间老屋,这些图书虽经金兵纵火焚烧,拨开灰烬看时,却依然整齐完好,不禁喜极而泣。倏忽醒来,竟然依旧瑟缩在船舱一角。耳中传来风起浪涌中桅杆嘎吱嘎吱地呻吟,船板上跑动着船夫们急促的脚步。清照回过头来,瞥见了那把伞面上画有海棠花、题有海棠诗的油纸花伞。这是她随身携带的心爱之物。云淡风轻时在船上赏景常常撑持。在临时租房暂居的江南水乡,她出游时也经常打着它在雨巷里出没。此时油纸伞却被折叠得好好的,静静地伫立在靠板的角落,与它的主人形影相吊。随着船身的晃动,油纸伞也在簌簌地颤抖,似乎替主人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息。

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宋、金南北分治渐成定局。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守着这残山剩水,以杭作汴,照旧过起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好日子。
重阳临近,秋高气爽。这天,临安城内一些学子少年乘着秋兴,来到郊外青山一座凉亭。他们一个个看似很有学问的样子,摇头晃脑,呤诗作文。话题不觉就扯到李清照的离情词上去了。有的人说,清照将亡夫明诚毕生心血《金石录》三十卷几易删削定稿后,登门访求岳珂、洪适、朱熹、米元章等诸多朝廷大员和学者名流为其题跋,刊刻行世。时已五十二岁的她自撰《金石录后序》,读后令人唏嘘不止。有的人听说随后几年,李清照因为检举状告后夫张汝舟含墨劣迹,按照大宋律例,妻告夫连座,亦披枷戴锁入狱服刑的旧事。虽被救出狱,但从此销声匿迹,下落不明。从她广为流传的《永遇乐》(落日熔金)一词来看,晚景着实凄凉。有的人对她年轻时“遇疏无嗣”的传闻颇有感慨。其中三两个学子还显出潜心研究的模样和神态,对李词在《孤雁儿》、《凤凰台上忆吹箫》、《临江仙》、《诉衷情》等词作中多次运用“箫史弄玉”和“武陵”典故表示不解,似有隐忍难诉之感。一位公子径直喊道:“这有什么难解的,总之是她在怀念丈夫赵明诚远离或早逝而已。”
喧哗中的他们始终没有注意到,在凉亭一角廊柱边,拄杖伫立着一位鬓发萧疏、面容枯槁,但目光炯炯有神的老妪。她似在望远,似在凝思,似在聆听。这时轻声开口,似在回答年轻人的疑问,又似在自言自语:
“岂知她在词中怀念的人非明诚不可?”书生们甚是诧异。有的就追问:“难道清照意中另有他人?
老妪又答:“确有其情,确无其人。”
看着书生们满脸的疑问,老妪款款道来:
清照夫妇除了在青州乡下过了十年潜心治学的安稳日子,大多时间都在离乱、散乱、战乱中度过。明诚自顾游学、做官、狎妓,却让清照独自受着漫长的被疏离、被冷落的婕妤苦楚。人生只有一次,年轻只能一回。而女子一旦出嫁,命运既成定局,谁也无法改变自己。在离心离德的日子里,焉知清照不会在自己抒写心灵的词作中,自由地虚构出一个可亲可敬可爱的男子形象,不断地追忆和思念呢?世事虚幻,文章虚拟。故此,清照词意饱蘸故国哀思,离中有思,思中有情,情中有怨,怨中有恨。所谓曲折委婉,扑朔迷离,个中滋味,说穿了也不过如此。
听到这儿,有的轻薄公子嘴角露出轻蔑的笑,并用折扇指着老妪,讥讽地说:“你这个穷婆子算哪路神仙?也配在这里指手划脚,口出狂言,妄议清照词意,诋毁易安贤哲?”
其中三两个略有见识的,正要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圣贤之言来劝阻这个出言不逊的公子,却听到老妪脱口而出的话,实在让他们大吃一惊:
“我就是李清照,李易安居士。”
说完,拄杖款款起身,沿着下山的小路彳亍而去。
凉亭上的书生们呆呆望着老人在绿荫掩映中渐渐模糊的衰弱背影,一个个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
不上几天,这个消息不径而走,传遍了临安城。仰慕清照才情的学者士子们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来到郊外和乡邻,但遍寻未果。这位自称易安居士的老妪,似从人间蒸发。

一个背影,一段往事;一个背影,一段身世。一个个背影,浓缩成了李清照旧时代知识女性坎坷的一生。
“端庄其品,清丽其词。归去来兮,真堪谐隐。”赵明诚在清照三十一岁看竹图上的题咏已成风烟往事,爱情只留下碎片,但浓愁密恨的背影仍隐现在《漱玉词》中。历史赋于你苦难背影,历史却留下一座文学丰碑。
因无子嗣继承,赵明诚、李清照的谱系到这里嘎然而断。只留下两个黯然神伤的背影,让后世凭吊。
也许,就像无数历史悲剧一样,帝王和政客们由于权柄在握,其学识和政绩会被无限放大。死后,历史才会清算他们。而文学家和艺术家的成就正好相反。生前,由于他们太优秀了,太超越了,锋芒毕露,难免受尽偏见者和短视者的嫉恨和诋毁,但留给历史的背影却得到万世的膜拜和崇仰。

马中奎
玉骨久临风
              ——小记好友赵庆新先生
“……如果因我是政府官员而不能兼任诗词学会会长,那就当个代会长吧。因为我太喜欢诗词了。”记得这句话是在二OO五年辽宁省彰武县诗词学会成立前夕,由当时的县政协主席、现任阜新市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赵庆新先生说的。
一位县委领导能说出上面的这句话,也算是出人意料的。要知道现在是二十一世纪当口,可不是唐诗宋词年代。这句话确实要比一首诗让人记得牢。事隔多年,我仍记忆犹新。其爱诗之心,高雅品格也由此可见。
县诗词学会成立后,他任代会长、《彰武诗词》主编。学会刚刚成立,自然有很多困难,而他当时是县政协主席,尽管工作那样繁忙,还是抽出时间来主持学会的工作,使学会的工作得以正常运转。
他不仅是位好领导,还是位重情重义的好弟兄,好诗友。他绝没有一点官架子,从来都是待人一团和气。学会里谁人调任升迁,谁家有事,他都非常关心,以诚相待,而且请酒赠诗。“杏花摇梦影,杯盏染请馨。醉卧白云里,仙乡总是春。”《题杏花乡酒庄》就是他为我家饭店开业而写的。
高雅的情趣,自然是一个诗人所具有的,但勤奋谦虚也是一个诗人必备的品德。故此他曾写下一首《西江月》:“久慕诗风典雅,常追词境雄浑。也曾试笔惹人嗔,自愧难挡神韵。    且喜同俦兴会,更听雏凤清音。宏扬国粹人民魂,吾辈尤当精进。”来以证其心。
为了政协工作他是那样尽心尽力:“华年渐去鬓初斑,未敢东篱效酒仙。议政出谋为己任,执言献策解民难。广交彦俊披肝胆,深运鸿猷济矩圆。莫道偷闲时日少,常偕诗友赋新篇。”《政协工作感赋》这就是他尽职尽业、钟爱诗友,钟爱诗词的真实写照。每当我读到这首词时都慨叹不已:“真正的公仆!真正的诗人!”
人品官风固然重要,而一个诗人他必须还要优雅。
生活是美的,春天是美的,诗人要扑捉到才能写出更好美的文章。
春神再次降临到二OO六年的辽西大地,诗词学会迎来了第一个诗人的春天。为了让诗友们去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去体验真正的生活之美,他经过精心的策划,于本年5月4日带领学会的部分诗友驱车来到了彰武县平安乡大扁杏基地做了一次成功的采风。
新生的芦苇,绿绿的苇塘河水,白白的云朵,穿梭的黄鹂……最美的还是一望无际的杏花海……
紫燕陶醉了,蜂蝶陶醉了,游人陶醉了,而最陶醉的还是我们的庆新会长。此时的他痴迷地欣赏着,留恋着,不知不觉地吟哦着:“挈友芳园赏杏花,千枝凝雪叶光华。含情击节三阳景,别有春风绿万家”《杏园漫步》。漫不经心,信口吟出,多么清新漂亮的绝句呀!真正的诗!只有真正的诗人才能吟出这样美丽的句子。
“……三到五年打造全国诗词之县。”这是他为本学会制订的宏伟目标。方案是他亲自起草经学会常务理事会多次研究修改后上报给县委县政府,随即得到批复。诗友们振奋了,全县人民振奋了。一时写诗的浪潮汹涌澎湃。各乡镇,各机关单位纷纷成立分会、分社。一首首优秀的诗篇,在各地报刊、在国家级刊物屡屡发表。更有很多人在国家级诗词大赛中获奖,提高了彰武县的知名度。然而就在此时因工作需要,我们的赵主席、赵会长要离开彰武政协、离开诗词学会,去阜新市政协工作了。
春雨淅淅沥沥。在我开的“杏花乡酒庄”里几位诗友为他送别。没有几个人,也没有人多说几句话。只记得他当时说:“你们一定要干好!会干好……我填了一首小词送给大家,也算是我的一点心意吧。”词是这样写的:《卜算子·致友》“偕友步诗坛,柳嫩黄花幼。感事兴怀若契合,心曲同参透。    聚散总依依,只是人怀旧。故地芳园燕舞时,遥祝千枝秀。”
我也送给他一首小词《卜算子·咏梅》:“玉骨久临风,昏晓添孤寂。青女霜娥苦苦逼,纵有千般意。   一梦醒来时,已是春深际。满目飞英杜宇啼,道不如归去。”
他去了阜新,我后来也离开了学会。但我常对身边的人说:“他不仅是位好领导,更是位好诗人!”
          乙丑年暮春成于京郊运河古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