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动态处理器包含:压缩、限制、扩展、门
其中,压缩和限制都可作为“减小动态范围”的处理;限制相当于压缩的极端应用,也就是无穷压缩比; 扩展则相反,可作为“增加动态范围”的处理应用。 Compressor (压限器) 压限器是压缩与限制器的简称。它是音频信号的一种处理设备,可以将音频电信号的动态进行压缩或进行限制。压缩器为可变增益放大器,其放大倍数(增益)可以随输入信号的强弱而自动变化,是成反比的。 压缩器:是一种随着输入信号电平增大而本身增益减少的放大器。当输入信号达到一定程度(阈值也称临界值)时,输出信号随输入信号的增加而增加,这种情况称为压缩(Compressor) 限制器:是一种这样的放大器,输出电平到达一定值以后,不管输入电平怎样增加,其最大输出电平保持恒定的放大器。输出信号不再随输入信号增加而增加则称为限制(Limiter)。该最大输出电平是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的。 一般地来讲,压缩器与限制器多是结合在一起出现,有压缩功能的地方同时也就会有限制功能。 歌手的嗓音作为音源,虽然其声压有限,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使得麦克风所拾到的信号电平变化极为强烈,这个因素就是麦克风与歌手嘴的距离,距离越近信号就越强。 这种变化有的时候能够达到远远超出放大器的极限的情况出现,于放大器来说就容易出现削顶失真,当然这种情况除了发出难听的声音以外,还容易烧毁高音扬声器! 压限器一般分为两大主要功能,就是:压缩器/限幅器。 拐点(KNEE) “拐点”,也就是knee,决定压缩器启动延迟。软拐点和硬拐点,会让压缩器的线产生传奇性的变化。 采用硬拐点(Hard-knee),输入信号一达到阈值。增益就立即减少,这样就会出现信号在拐点(增益变化的转折点)处动态突变现象,使人耳明显地感觉到强信号被突然压缩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不足,采用软拐点,阈值前后的压缩比变化是平衡的,渐变的,使压缩变化难以察觉,音质进一步提高。 APS Compressor没有Knee选项哦。 压限器主要的操作部分如下: 压缩比(RATIO) 这个概念就是设定一个比例,在压限器开始工作的时候,输出电平与输入电平不是按照同样的比例增大,而是按照压缩器设定的比例增加。 比如压缩器的压缩比设定为2:1,输入电平增加10分贝,输出电平只增加5分贝,如果压缩比设置为10:1,输出电平按照输入电平的十分之一增加,压缩比设置为1:1的时候,压缩器等于直通。 一般来说,如果把压限器用在保护设备的时候,压缩比设置在6:1到10:1甚至无穷大都可以,这就成为限幅器。 处理话筒,比如防止唱歌破声的时候,设置在2:1到4:1之间就可以了,对于大动态系统,设置为5:1。 启动电平(THRESHOLD) 其作用就是设置一个电平值,当输入信号电平低于此值时,压限器等于直通,输入信号电平高于此值时,压限器就开始启动,输出电平按照设定的压缩比输出给下级设备。 设置启动电平一般按照后级设备的承受能力来进行,如果后级设备的余量不大,可以把启动电平设置低一点,如果后级设备余量大,可以设置高一点,作为保护设备使用。 启动时间(ATTACK TIME) 这个功能是决定当压缩器检测到输入信号高于启动电平后,压缩器从开始压缩到完成压缩动作所需要的时间,这个时间设置越短,对信号的压缩越快但对信号动态的影响也越大。 表现为:设置为比较快速启动后,当压缩器开始工作,一般低音的音头就很快给压掉,低音感觉变散。启动时间慢,压缩器对信号反应就相对迟钝,但对信号动态的破坏比较小。所以,如果感觉高频的承受能力没有问题的情况下,适当放慢启动时间可以得到清晰有力的低音效果。 如果耳朵比较管用,可以边调别听,放一张低音丰满,清晰的CD推大信号,让压缩器启动,然后从快到慢,慢慢调整启动时间推子,当低音的声音变得有力而清晰的时候,调试完成。 启动时间可以在20-100毫秒之间设定。 恢复时间(RELEASE TIME) 输入信号大于启动电平后,压缩器开始工作了,当输入信号的电平低于启动电平后,压缩器要回复到直通状态,从工作状态恢复直通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就是恢复时间。 一般来说,如果需要比较大的动态范围,比如DISCO,恢复时间适宜快一点,这样信号的起伏就比较大,鼓点听起来清晰,如果恢复时间比较慢,压缩器容易产生好像“喘息"那样的效果。 调恢复时间的方法与调启动时间相反,一般从慢到快调节。 恢复时间控制在启动时间的5倍到10倍就可以,一般在400ms-600 ms之间较合适。 输出增益(Output Gain) 用于恢复信号压缩处理过程中的总体增益,它仅影响整机输出。 边链输入和输出(Side Chain input and output) 进行闪避和自动跟唱特殊应用。 Noise Gate(噪声门) 在自然界和人们日常生活的环境中,声音是无处不存在的。在这些声音中,单频纯音是很少的,一般声音都具有复杂的频率成分。 在听觉上动听悦耳的声音,频率成份按照整数比或近似于整数比的谐波组合,这就是乐音。而乐音以外的声音就是噪声。 由于音频电缆屏蔽不良、设备接地不实等原因产生的50Hz交流声,称之为低频噪声。再如:由于放大器、调频广播和录音磁带产生的8kHz以上的咝声,称之为高频噪声或白噪声。 从音响技术的角度上讲,凡属于传声器拾取来的或是信号传输过程中设备带来的对信号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可以看成的是噪声。这就不但包括了高、低频的平滑噪声,而且包括了从人的心理角度上认定的噪声。 噪声门是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专门用来抑制信号头尾显露出来的噪声的门。其作用是:对环境噪声、人为干扰噪声、厅堂混响、多传声器串音、磁带复印效应、多声轨合成噪声进行抑制,并制作门混效果。(混响声嘎然而止的特殊效果) 噪声门对噪声的抑制深度,首先取决于门限电平的控制。 1、阈值门限电平(THRESHOLD) 形象来说它就像一个水库里的水闸,但它拦截的是水底的淤泥。如果水闸太低,水里的淤泥就会照样越过水闸流向下流;如果水闸太高就不但拦住了无用的淤泥,还拦住了有用的清水。 门限值的调整就是工作点(俗称拐点)的调整。一般噪声门的门限值可在-50dB至+20 dB内调整,较高档的装置可以从-60 dB至无穷大。 选择门限工作点要根据声源和噪声的响度来判断。通常要参照强信号过去后的弱信号来选择门限电平通过值,以保证信号完整。当然,在音乐弱信号和噪声之间常常是设有明显界限的,应将门限定在信号电平以下而又高于噪声电平的值上。 当信号到来时,噪声门按增益等于1的放大器工作,即输入电平=输出电平、输入电平/输出电平=1。此时,信号无增益变化,是直通状态。而当信号停止时,信道中露出来的噪声电平就会跌入门限电平值,噪声门对等于或低于门限电平值的噪声电平就会进一步压低(其衰减量约为10:1左右),从而使噪声电平进入截止状态被切除。 通常,在录音时100/100满调幅在65 dB左右,而比较微弱的信号动态也只有15 dB至25 dB,比这个动态还弱的信号就可以当作门限电平值的选址电平了。为了把噪声切除得有效些,应当把门限值定在信号弱电平以下。 门限值的确定应以具体对象为根据,如:响度高的乐器的门限值可定高些;但是如果经过处理和信号断断续续、声部不完整时,就应检查门限值是否过高了。门限值定得过高时,即使声音不断,也是很不自然而生硬的,听感无感情,有明显的音头、音尾,人为切入、切出痕迹;过低的门限值也是无益的,在混入较高噪声时会造成假触发,使噪声门失控。 如果可能的话,应避免使用噪声门来进行噪声的消除工作,由于它会破坏细微的动态变化,为后期处理带来难度。 2、上升时间/启动时间(ATTACK) 从技术要求上说,噪声门的上升(启动)时间要快。 只有较快的上升时间才能保证信号的前导辅音,使音头完整、自然、不产生被箝拉或卡掉一块那种生硬的感觉。 噪声门的上升时间一般在10ns至1s内连续可调。 除制作特殊效果时上升时间可调整得慢些,一般情况下上升时间不应慢于20ms。 3、恢复时间(RELEASE) /保持时间(HOLD) 恢复时间是包括了保持时间在内的恢复时间,二者呈正比关系。 恢复时间的调整范围一般可以在1ms至3s或2ms至4s内调整。 在操作时,应将恢复时间设置的长些。 因为人耳对突变的噪声远比对恒定的低噪声感觉更敏锐,较短的恢复时间远比较长的恢复时间更容易觉察出噪声,所以恢复时间要较长些,以保证被钳住声音的音尾缓慢地把噪声淡化出去,而不是突然切断,恢复时间太快时尤其影响音乐信号的自然度。 噪声门可以消除很多噪声,但关键的问题是,只能在录制开始前和停止后的时间里对噪声加以抑制,而不能对录制进行中的噪声发挥作用。 在各种噪声中,调制噪声只在有信号时才会出现,当信号电平增加时,这种高频噪声随之增加,这种噪声被称为“背景”噪声或“底噪”,这是信噪比的主要限制因素。 对这种噪声的处理只能通过降噪器加以解决,噪声门是无能为力的。 Expander(扩展器) 扩展器是一种特殊放大器,它有一个扩展阈,对小于这个阈的输入信号,按一定的扩展比进行扩展,对大于这个阈的输入信号,则不扩展,按1:1输出,就是直通。 扩展比(RATIO) 扩展器输入信号动态变化的分贝数与扩展器输出信号动态变化的分贝数之比。当扩展比为1:∞时,扩展器便成为噪声门。 扩展器的启动时间(Attack time) 小于扩展阈的输入信号进入扩展状态到规定的扩展比所经历的时间。 扩展器的恢复时间(Release time) 输入信号从扩展状态返回到原来的非扩展态所需的时间。 扩展器的工作原理与压缩器相反,检测器实际是对于门阈值以下的信号起衰减作用,衰减的快慢取决于扩展比的调节。 (1) 利用扩展器的边链电路,可以创作带颤音的音乐,其方法是:将4Hz~6Hz甚低频信号放大后送进边链电路的输入端(Side Chain In),控制扩展器的扩展时间,音乐信号从扩展器的输入端(input)进去,在扩展器输出端(Output)便出现带颤音音乐。 (2) 自动闪避。 (3) 将扩展器扩展比调在1: ∞成为噪声门(这是一种极限应用),凡小于这个阈电平的噪声均被迅速衰减,扩展系统处于静音状态,大于这个阈的音乐信号均按1:1方式送出,起到了切除系统噪声的目的。阈值调节实际上决定了切除噪声的电平值。 (4) 利用扩展器可以排除两个相邻话筒的干扰,低于阈值的话筒声给予切除。 (5) 利用噪声门切除音乐外的机械噪声。 理想的录音设置: ADC-DCoffset(直流偏置调整)-APS expander(APS 扩张器/噪声门)-BBE(激励器/动态降噪)-EQ P5(当滤波器用,使用两个通道,同时完成高通滤波【低切】、低通滤波【高切】、增益放大)-APS Compressor(APS 压缩限制器)-APS Everb(APS 混响) 如果有需要,再加上Timbre(音品调节)作为简易的EQ或者用EQ P5的来进行均衡。 ====================================================================== 楼主提到的ATTACK TIME ,这个我认为楼主的理解有点问题。 动态处理器的压缩器中,ATTACK TIME时间应该是指:压缩器从开始压缩到完成压缩动作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说,当启动时间越短,则压缩器则越快完成整个压缩动作。至于释放时间,则是压缩器的压缩动作完成后回复到正常状态所需要的时间。 ATTACK TIME并不是压缩器开始动作所需的延时启动时间。很多网上的教程都如此理解,我认为这是错误的。 压缩器中的另一个参数,“拐点”,也就是knee,反而是决定压缩器启动延迟。软拐点和硬拐点,会让压缩器的线产生传奇性的变化。 而阈值,则是决定压缩器是否启动的一个重要依据。 (如果是限制器,那么阈值则相当于直接决定限制器被压掉的电平,阈值设定多少,限制器就相当于压掉多少电平,相当于是无穷大比例的压缩。) 另外,噪声门并不是压缩器的范畴,而恰恰相反,他是动态处理器中的扩展器的极端应用。 通常情况下,动态处理器包含:压缩、限制、扩展、门 其中,压缩和限制都可作为“减小动态范围”的处理;限制相当于压缩的极端应用,也就是无穷压缩比; 而,扩展则相反,可作为“增加动态范围”的处理应用; 门则相当于扩展器的极端应用,可作为关闭阈值以下的信号进行应用,于是门也是噪声处理的一个手段。(你可以这样理解,极端关掉低电平信号,相当于极端的增加动态范围,也就是拉开噪声与有用信号之间的距离。) 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要“减小动态范围”? 其实可以这样认为:当录入一段人声后,你发现这个人在演唱高潮时,峰值将近接近最大电平,而他唱低潮的时候,又发现输入电平不足。这样会感觉整个人声起伏 过大,高潮音量远远大于普通低潮音量,那么整体音乐响度提升会比较困难,甚至会因为最大电平过载而让你无法继续提升整体响度。因此混音师通常得加一个压缩 器,设定合适的阈值,将高于这个阈值的电平以一定比例进行峰值压缩,因此,歌手高潮部分会被减小一定的电平,这样整体就会相对平缓。于是,后期就有提升整 体响度的的空间了。当然这样的代价就是动态范围被减小。而实际上,对大多数流行歌的三流歌手,都会这样进行比较狠毒的压缩处理。而民族与美声歌手,则进行 强度较小的处理。 上面提到的动态处理器,实际上都大多用于录音和后期处理上,而我们听音乐的设备,则基本不用,除非想故意去“修正”一些原作品的不足。 在这里灰常感谢大大能把一些动态处理的原理讲述给大家听。 不同意也是正常的,因为当时我也和您的理解方向相同,但很久候我发现这个貌似不太对头啊。 您说到:ATT是指,到压缩器开始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为什么我不同意您的看法呢?先说说我的理解。 ATTACK TIME实际上是一个压缩渐变完成的过程,而不是等待的过程,比如说,启动时间是100毫秒,当我们在设定信号达到阈值候需要把一个0dB的信号以一定比 例压缩到-6dB,那么就表明:信号从0dB变化为-6dB这个过程需要100毫秒去完成,也就是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压缩动作。然后,才轮到释放时间 Rel,即,被压缩到-6dB的信号恢复到0dB的过程的速度就由释放时间去决定。 假如按您所说的ATT是压缩开始所需要的时间,那么请问这个压缩器该怎样工作? 假如我们设定ATT启动时间为1000毫秒,如果按您的说法,这个压缩器要等待1000毫秒才刚开始启动? ![]() 于是我觉得楼主兄弟他发的帖子,意义灰常大,看起来貌似是对听音乐没关系,而实际上这些东西能大大的帮助发烧友对音频振幅类处理器(*1)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让他们知道音乐是怎样弄出来的,不做稀里糊涂的伪烧。 所谓伪烧,就是一些自以为是大师的人,将古典乐压成砖头大响度,给发烧友错觉自以为这个交响乐很宏大很磅礴,而实际上呢。。。。。 均衡、动态(压缩、限制、扩展、门)等等属于“振幅类处理器” 延迟、混响等等属于“时间类处理器” 声相、镶边等等属于“移相类处理器” 这几类处理器,综合起来,就会决定声音的各类音色特点以及空间特性。 只能说“压缩器完成压缩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启动时间”。。。或者也可以这样说:启动时间(也叫起始缓冲时间)是指:用多少时间去完成超过阈值的信号的压缩处理 下图中很形象的说明了启动时间和释放时间的概念。我们可以知道,不论启动时间设置多长,压缩器的启动开始位置都是一样的,只是不同的启动时间会得到不同的 “变化弧度”。释放时间也是一样的道理。总之,启动时间和释放时间,相当于是一个电平渐变过程(被压缩和取消压缩的变化),时间长短决定变化的速度。 至于压缩器到底在作品中有什么实际的应用,我貌似在荒废了很久的博客以前古董文章写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