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企】“+渠道”、“+商品”、“+服务”:苏宁消费金融公司成立的三个关键点

 慈溪全媒体 2015-06-01


苏商导读

苏宁消费金融的诞生是苏宁互联网零售生态圈的延伸。在苏宁发展“互联网+零售”的过程中,重点做了三件事,那便是“+渠道”、“+商品”、“+服务”,而苏宁消费金融公司所做的就是商品和服务。




5月29日,苏宁云商联合南京银行、法国巴黎银行个人消费金融集团、洋河股份、先声再康药业共同出资成立的苏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获得银监会批复,正式开业。该公司不仅是国内首家互联网零售商作为主要出资人的消费金融公司,而且也是互联网零售商中,唯一一家正式持有消费金融牌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发布会上苏宁展示了一个小视频,小视频中通过旅游、购物、饮食等常见消费场景展示了苏宁消费金融公司产品的核心功能——为成千上万的草根消费者提供一定数额的消费贷款。在消费贷款领域,传统银行信用卡、互联网金融产品例如阿里花呗、京东白条等等都早已捷足先登。加入混战的苏宁有什么优势呢?


苏宁云商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发布会上介绍,苏宁消费金融公司力求通过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以金融的力量促进消费升级,真正解决消费者“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实际问题,依托苏宁海量的会员、数以万计的供应商以及充沛的现金流,打造“供应链金融+基金保险+消费信贷”的全产业链金融布局。


而从战略层面来看,苏宁消费金融的诞生是苏宁互联网零售生态圈的延伸。在苏宁发展“互联网+零售”的过程中,重点做了三件事,那便是“+渠道”、“+商品”、“+服务”,而苏宁消费金融公司所做的就是商品和服务。


在此之前,在上游,苏宁已经成立了面向供应商的小额贷款公司和商业保理公司;在中游,苏宁上线了为苏宁售后、物流等服务商提供保险计划的互联网保险销售业务,以及以提升客户粘性为目的的“零钱宝”基金销售业务;而本次苏宁消费金融公司开业,则是立足海量用户和海量商品布局下游消费信贷。


股东结构与角色


苏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3亿元,由苏宁云商、南京银行、法国巴黎银行个人消费金融集团、洋河股份、先声再康药业共同出资成立,各股东出资比例分别为49%、20%、15%、10%和6%。苏宁消费金融公司作为首家民资控股金融消费公司,南京银行与法国巴黎银行出现在股东名单中间,除了为了满足银监会监管需求,也遵循了业务发展的需求。


南京银行副行长周文凯介绍称:“苏宁消费金融公司本身建设的就是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这样一个模式。南京银行和巴黎银行作为这样一个角色加入进来本身就是这个模式很重要的含义。南京银行实际上在无担保无抵押领域有十年以上的业务经历,我们跟法国巴黎银行在十几年前就在中国市场做这个无担保无抵押的消费信贷,积累了一定的业务经验,特别是我们打造了很适合中国本土市场的一些风险控制的技术,很多国外的银行业在国内也在做,但是有成功的,也有很不成功的。”


南京银行成功本土化无担保信贷的相关业务经验与风控技术,这正好是苏宁消费金融公司在消费授信中亟需的经验与技术条件。而法国巴黎银行的参与则因为相似的原因,法国巴黎银行在全球几十个国家有超过60年的消费信贷业务的经历。


“我们打造这样的互联网+消费+金融这样一个模式,在国内都是很创新的,从国内国外都没有非常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一定会碰到新的问题,一定会有新的挑战,因为没有师父可学,在这个过程中,一旦我们碰到新挑战新问题的时候,我们在以往积累的经验就会发挥作用。”周文凯将南京银行与法国巴黎银行的角色定义为具有传统金融行业经验的“救火队”。


“苏宁一定有为消费者服务的基因。所以从这个环节来看,我觉得苏宁敢和任何企业去比。我们的物流配送速度和质量是不是最好的,我们卖的商品是不是永远都是正品行货,我们给消费者的售后服务是不是最及时最贴心的,我觉得这几个环节上,不管别人有什么基因,苏宁的基因一定可以跟别人相比。”苏宁云商副总裁任峻认为苏宁作为消费金融公司控股股东,业务竞争的核心仍在与产品与服务


风险控制


“由于消费贷款覆盖面广、个体分散、信用程度参差不齐,所以风险控制十分重要。”张近东在会上表示,“我们将依靠云计算与大数据解决这一问题。苏宁的物流云、金融云、数据云都已具备提供服务的能力。”


业内人士认为,苏宁互联网化的云店和PPTV电视生态系统已成型,苏宁基于PC、移动、门店和家庭客厅端的四端布局完成最后拼图,同时即将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和已投入开放运营的物流网络,也预示着苏宁金融云、物流云、数据云的三云开放也已进入最后倒计时


而此次的三云开放的战略布局苏宁筹谋已久。2013年2月19日,苏宁电器对外发布公告,经苏宁董事会审议通过,拟将公司名称由原“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的是更好地与企业经营范围和商业模式相适应,转型云服务模式。在公告中,苏宁称公司经过多年经营积累,已经构建了三大云——面向内部员工的管理云、面向供应商的供应云以及面向消费者的消费云,并逐步推进“云服务”模式的全面市场化运作。


除了云服务以外,苏宁亦颇为重视个人征信系统的应用。零售出身的苏宁基于用户在互联网上的消费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对用户的消费行为和征信有准确判断,另一方面由于持有消费金融牌照,苏宁消费金融公司亦可借助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目前,苏宁也在积极筹谋获得征信资格。


“我们的产品从线上到线下,可能有客户额度提升的需求,我们是通过线上主动的授信给了一定的额度,给这个额度时我们是没有跟客户见面的。我们目前征信体系也好,市场环境也好,在较大金额的客户消费和贷款申请时,我们还是需要一定的与客户见面的场景,更详细的了解和收集客户的资料,这样我们在线下的场景就体现了它在风险控制方面的优势。”苏宁消费金融公司总经理陈鸣介绍称。


与其他消费信贷产品的比较


“互联网金融一定需要的是跨界融合,不是简单的颠覆谁,因为谁都有优势,也都有劣势。”苏宁云商副总裁任峻这样总结自己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理解。“在面对新技术、新的消费需求,包括监管的背景之下,我们应该是跨界融合,才能更好的多赢,不管是监管、消费者还是企业的发展。”


“从电器到商品到母婴,还是一个商品的跨界,但是从传统的零售走向与金融的融合,这是一个大的跨界。”任峻将苏宁联手南京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共同创立消费金融公司视为跨界多元经营战略的更进一步。


据其预期,在互联网时代的长尾效应中,深化跨界能够更好地发挥不同行业之间的化学反应。“如果说我们在这个时代里面,我们可以通过消费金融,和大量的长尾用户进行交互的话,加上我们苏宁本来就有很大的用户群体,但苏宁用户的复购率不是很高,因为原来耐用品比较多,现在快消品增加了,但这些都没有金融产品对消费者的黏性高,以及试用的频率上都比不上金融产品。所以一旦消费和金融结合的话,我们用户的激活度会大大提高。所以我觉得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我觉得(消费金融)对于苏宁来讲,都会产生一个非常大的化学效应。”


而与具体消费信贷产品的比较中,苏宁认为相较于传统信用卡而言,苏宁的任性付覆盖面更广、客群也更加草根。而与其他互联网金融产品相比,苏宁消费金融公司总经理陈鸣指出比如阿里花呗和京东白条都不是持牌金融机构发行产品,所以也不具备与苏宁相同的监管条件和杠杆效应,从定位和未来的诉求以及发展的目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作者:方雅


来源:凤凰财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