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个古方,可治无病呻吟

 隐士的书屋 2015-06-02

2015-06-01 16:34:19

归档在 我的博文 | 浏览 535 次 | 评论 0 条

无病呻吟是个形容词,多是说这个人的感受很夸张,没什么毛病却总是觉得不舒服,这疼那疼的,这种情况很常见,特别是女性,说起难受之处,一说就是一串:头疼、胸痛、后背疼,胳膊也难受……如果这种难受或者疼痛超过四处,但是不发烧,各种化验检查也正常,除了心理疾患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因为虚,能治疗这种无病呻吟的古方,至今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方子里面用到了人参。


疼痛分急性的,性的,能碰的和不能碰的。但凡急的,一碰就疼的,要么是炎症,要么有淤血,比如说那里发炎了,或者说扭伤了,淤血了,都是不能碰的疼,那种说不清具体位置又长久不愈的浑身疼痛,除了心理问题之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体质虚。

  

   这种说不清楚哪里,但始终不好的疼痛,多在上了年龄的人,或者体质过早虚弱的人身上出现他们可能会因此每天抱怨不舒服,但并不是疼到不能忍,而且越是虚弱的人,毛病越多,浑身疼是常事,因为始终查不出问题,他们会被认为太娇气了,无病呻吟。其实他们很无辜,之所以疼痛或者说之所以放大疼痛的感觉,是因为他们老了,虚了,如果从进化角度上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疼痛的感觉,需要经过神经传递给大脑,传导疼痛的神经有两个系统,一个系统进化程度低一点,负责传递慢性的疼痛,弥漫性的疼痛另一个系统的进化程度高一点的,则可抑制这种携带疼痛信号的的传递,甚至可以说,有点止痛的效果。

   人体有个规律,越是进化程度高的器官和组织,退化也越早,当衰老,虚损袭来时,它们首当其冲,由此,这种身体自带的“止疼系统”可以较早就失去了功能,原本能传递疼痛的低级神经,就会肆无忌惮地成了主导,慢性的,弥漫性的疼痛就开始出现,身体对疼痛的敏感度也随之升高,原来身体好点的时候,年轻的时候能忍受的疼痛,现在就可以痛不欲生,常被认为是“无病呻吟”,事实上,这一切,都是虚损惹的祸!


   很多人知道中医有“不通则痛”的说法,因为血瘀寒凝等问题等使经络不通时,会产生疼痛,这种疼多是不能碰的疼,除此而外,还有一种叫“不荣则痛”的疼痛,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是因为气血不足以荣养局部,导致的虚性疼痛这种疼则是绵绵的,长期的,说不清楚位置的,有的时候用手按着,或者温敷着会减轻一点,这都是虚性疼痛的特点。

 

   西汉时期的名医张仲景写的《伤寒论》中,治疗疼痛的处方,治疗虚性疼痛的占49%,其中典型的一个是“桂枝加人参汤”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了人参,治疗的适应症是感冒之后,甚至感冒好了,但是身体长时间的疼痛不舒服,也可以没有感冒,但随着虚损,随着增龄,疼痛开始出现,而且缠绵难愈,这种疼,只有通过补养才能止痛。

    

  桂枝加人参汤的组方是:桂枝12克、人参15克、干姜9克、炙甘草12克、白术9仔细看这个方子,都是性质偏温热的药物,但没有一个止疼药,之所以有止疼效果,是因为这些无病呻吟者的疼,在中医这里是因为气血虚,不能濡养之故,类似营养不良的意思,而虚,向来和寒连在一起,因为身体的活力是靠热量来维持的,虚了之后,产能就受限,寒便接踵而来,这个方子就是通过温热的补气养血药来补虚止疼的,也兼顾到了暖身,驱寒的效果,对于很多找不到原因的浑身长期,慢性疼痛都有作用

  

  如果从进化角度上说,人参,桂枝都是补脾补肾的药物,它们可以抑制住因为虚损而早早到来的退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止疼系统”那一组神经的功能,那些看似无缘由的疼痛也就减轻了。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0
上一篇 << 脸要穷养,身要娇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