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香囊的制作与功效

 木立 2015-06-02

   昨天看到某市中医防治H7N9方案中,建议佩戴香囊。由此,想到在2003年非典时,我们去胸科医院,去非典病房前,我先做了两件事,第一是剃了个光头,第二是到中药房找中药,用擂碗研成细末,回家让内人给缝制几个香囊,佩戴在胸前。昨天中午,跟我的几个研究生还谈此事,为什么剃光头?因为特别容易清洗,又省事。过去在农村收麦季节,农民都是剃光头,打麦扬场时灰尘和麦芒很多,白天干完活后,晚上打一盆清水,头往盆上一伸,两手一洗,干干净净,再用毛巾一檫,清爽、舒服、干净、简便,您说是不是很有智慧呀!再说说香囊,在河南老家,每年端午节前后,小孩都有佩戴香囊的习俗,卖香囊药的人大都是一些介于游医和江湖之间的人物,在早晨街头,地上铺一块布,摆一个摊,摊上摆上几个瓶瓶罐罐,一边卖一边喊,“包香包雄黄,给小孩缝脖香”,包香包雄黄指香囊材料,有以香料为主或雄黄为主两类,缝脖香就是缝制细长圆形囊——香桩子,带在小孩脖子周围,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防止蚊虫叮咬;二是防止蛇类叮咬;三是避秽化浊,防止夏季秽浊之气从口鼻而入;四是脖子容易出汗,可以用来吸汗。由于我家是世代中医,知道香囊的配制方法,所以就自己制作了几个香囊,作为“避其毒气”,即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呗!有办法总比没办法好!在清代,连乾隆皇帝都戴,我戴一下也求个吉利!

一、香囊的来历

   香囊又叫香包、容臭、香缨、香球、佩帏、馨香、香袋、花囊,也叫荷包,是一种由盛载香料的囊包,多以色彩鲜明的丝织物缝制。香囊最早称容臭,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当时的香料是辟芷秋兰

    中国传统的香囊多用绸布制成,内装雄黄熏草艾叶等香料。

   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女子用五线制成的饰物戴在头上,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 屈原《离骚》有“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还出土香囊一个,通长50cm,出土时内装各种中草药,除了辛夷、藁本、佩兰、茅香一些芳香药物之外,还有花椒、桂皮、杜衡之类,共10余种,绝大部分是芳香类药物。杜衡又名马蹄香,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杜衡的根茎或全草。本品性温味辛,有小毒,能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杜衡含有挥发油,气味芳香。古人制作香囊多用秋兰,古代秋兰包括兰草和泽兰,二者一物同种,俱生水旁下湿之处,二月宿根茁苗成丛,紫茎素枝,赤节绿叶,茎圆、节长,叶光者为兰草,茎方、节短,叶毛者为泽兰。医家考证,《离骚》“灵均所纫之秋兰”即此两种。元名医朱震亨(丹溪)尝谓,“兰叶秉金水之气而似有火,人知其花香之贵,而不知其叶有药方。盖其叶能散久积沉郁之气,甚有力。即今之栽致座右者”。但李时珍认为,上文朱氏所言已是今时兰花,所谓形如麦门冬者,与古之泽畔行吟之兰草,还是不同。目前,制作香囊多用佩兰。   

   到了南北朝时期,就发展为香袋。到了唐代,出现了装有香料的香球。苏鹗《杜阳杂编》卷下:“咸通四年,同昌公主出降……乘七宝步辇,四面缀五色香囊。囊中贮辟寒香、辟邪香、瑞麟香、金凤香。”唐代医家孙思邈《千金要方》中有佩绎囊避疫气,令人不染的记载。

  明朝仍有容臭的称呼。清代,佩戴香囊成为皇宫的防病措施之一,乾隆皇帝曾发过“每年五月初一起挂五毒荷包”的谕旨。他自己就在端午节这天佩戴“五毒荷包”、“龙舟荷包”

   佩兰又名水香、香草、大泽兰,为菊科一年或多年生本植物佩兰的地上部分。夏季开花之前收割地上部分,除净泥土,晒干或阴干备用。佩兰全草含挥发油约1.5%~2%,故其气味特别芳香。佩兰性平味辛,能芳香化湿,醒脾和胃,清暑辟秽。

   佩戴香囊最多见于端午节,但并不限在端午节,古人腰间多佩带香囊作为装饰,并以之作为男女定情之物。现代的香囊大都置于衣柜中以防蛀,或用来清新室内空气。

二、与香囊有关的传说

   在豫剧和潮剧中有《香囊记》,脍炙人口,讲的是范家天一阁,封建的礼教制度,失落了一个爱书女子的短暂一生无穷的期盼。钱绣芸,哪个爱书的女子托舅父丘铁卿做媒把她嫁进范府里,却不料新婚之日新郎不见,擅闯书阁被家翁斥责备,丈夫无心家室,日日贪恋花街酒巷子。因族规:女子禁止登楼。天一阁层门锁重重,高墙下面,望穿秋眼,丈夫嫌弃,家翁恼怒,含羞忍辱,郁郁不欢,坚守3年后,秉烛自焚,火烧西厢,化身香囊,传与后人知道。

三、香囊的作用

1、防治疫毒:孙思邈《千金要方》:避疫气,令人不染”。

2、防止蚊虫叮咬:夏季蚊虫较多,古代没有灭蚊药,一般人家又没有蚊帐子,夏季大多室外休息,小孩皮肤嫩,蚊子最容易咬小孩的头面和脖子,所以把香囊戴在脖子周围和胸部。

3、防止毒蛇咬伤:南方空气潮湿,山区毒蛇较多,住在山区里的人为了防止毒蛇进入床铺,就佩戴雄黄香囊,蛇类闻见雄黄的气味,就会远离。白娘子喝了雄黄酒就会现出原形,一般小蛇就更不在话下了。

4、避秽化浊:夏季梅雨多湿,或山区终年荒芜人烟,杂草丛生,动植物腐烂,产生秽浊之气,进入此类山区,或夏季秽浊较重时,有避秽化浊的作用。

5、吸汗: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中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

6、清新室内空气。

  五月初,正是春夏之际,虫害复生,时疫流行。此时人们首要的就是要消毒防病,民间艺人用香袋包药佩带,既治病除臭驱虫散浊,薰香去汗味,又是人们盼望孩子们健康平安心愿的表露,为孩子们增添了如意的玩物,耍起来小巧玲珑,香爽周身,一举多得。所以,香囊多在五月初开始佩戴。

四、香囊的种类

   根据香囊的作用,香囊有一下几类。

1、防止蚊虫叮咬香囊:这类香囊主要由苍术、白芷、川芎、羌活、独活、薰衣草、樟脑等组成,气味辛燥雄厚,香味持续时间长。

2、防止毒蛇香囊:这类香囊主要由雄黄、雌黄、麝香、冰片、苍术、丁香、川芎等组成,这类香囊香气绵长,穿透力强,很远就能闻到,蛇类闻到这类香气后会远离。

3、防治疫毒类:这类香囊由苍术、藿香、艾叶、吴茱萸、雄黄、冰片樟脑等制成药,这类香囊气味温香,走窜,深沉,持久,具有避其毒气的作用。

4、避秽化浊:这类香囊主要由藿香、佩兰、白芷、砂仁、石菖蒲、苍术、艾叶等组成,这类香囊气味芳香,香而不燥,持续时间较短,一般需每周到十天更换一次。

5、吸汗:这类香囊主要由蚌粉、滑石、官粉等组成,这类香囊属于微香,具有吸汗,防止痱子产生的作用。

6、净化室内空气:名医华佗曾用丁香、百部等药物制成香囊,悬挂在居室内,用来预防肺部疾病。

  其次,一些少数民族,就地取材,在百花盛开的春夏季节,如满族妇女采来白兰花、茉莉花、玳玳花、玫瑰花、月季花等放人香囊中,挂在身上,以闻其香。

  香料大都含有挥发油,气味清香纯正、持久,多数中药有效成分对多种细菌和病毒、霉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杀灭功能,从而起到了避邪驱瘟的作用。所以古代有“身上戴香包,门上插艾蒿,瘟病全除掉,吉祥光高照。”的诗句。

五、制作方法

 1、制作方法:先用棉花把香料包在中间,用细线把棉花扎紧,使香气逐渐散发出来,又不至于使香料从香囊中漏出来。把用棉花扎好的香料放入囊中,大小与多少视囊的大小而定,装在特制的布袋中,外包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佩戴在胸前、腰际、脐中等处,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囊多是两片相合中间镂空,也有的中空缩口,但都必须有孔透气,用以散发香味。

2、香囊的形状:香囊质地种类很多,有玉镂雕的,金累丝、银累丝、点翠镶嵌和丝绣的。一般制成圆形、方形、椭圆形、倭角形、葫芦形、石榴形、桃形、腰圆形、方胜形等等。香囊多长约十厘米,宽五厘米,厚二厘米。顶端有便于悬挂的丝绦,下端系有结出百结(百吉)的系绳丝线彩绦或珠宝流苏。

六、悬挂的部位

   成人最常悬挂的部位是胸前,小孩多挂在脖子周围和腰的周围,也有挂在脚脖上的,女同志为了暖胃,也有挂在脐中或小腹的,总之,佩戴的部位,根据需求决定。

   也有佩戴在肘后的,三国魏繁钦《定情》诗:“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亦有系于麻帐或为辇上的。《礼记.内则》:“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衿缨皆佩容臭。”郑玄注:“容臭,香物也。”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红罗复头号帐,四角垂香囊。”

七、注意事项

   在我小时候,记得种黄瓜的农民,禁止佩戴香囊的小孩到黄瓜架底下玩耍,一是佩戴香囊经过的地方,黄瓜的花会全部脱落,不结黄瓜;二是即使结黄瓜,黄瓜也是苦的。这是我亲眼见到的。

1、过敏体质禁用:皮肤过敏者由于香料接触皮肤,会出现皮疹、红疹、瘙痒等现象,所以禁用。过敏体质,过敏性支气管哮喘都应禁用。

2、孕妇禁用:含有麝香的香囊,会导致孕妇流产;一些孕妇使用了配料不当的香袋,有导致流产的危险。

3、体质虚弱者慎用:体质虚弱者,如香囊气味过重,或香囊放的量过大,易造成恶心、头晕、乏力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