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薛宝钗才华横溢为何热衷“无才便是德”?

 悟痴 2015-06-03

红楼女儿薛宝钗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才女薛宝钗的精彩剧照。

 

    薛宝钗,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 ,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在“金陵十二钗”之中,薛宝钗不仅美丽端庄,而且才华横溢,可谓是红楼女儿中的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女。薛宝钗不仅品格端方,容貌美丽,而且天质聪慧,博学宏览。幼年时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环境和聪慧的心灵,造成她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以至诸子百家、佛学经典,都有广泛的涉猎和渊博的知识,连以“杂学旁收”著称的贾宝玉也远非所及。如元妃归省时,对宝玉诗中“绿玉”改“绿腊”的指点,以及对湘云问“棔”树的解释。她对艺术创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发表过精辟的见解。如她在论画时指出,艺术家在创作前必须心中先有丘壑,才能对素材进行精当的剪裁和处理,才能达到真实地再现生活的目的;她在诗歌创作中提出要“各出己见”,“不与人同”,“要命意新奇,另开生面”,她反对跟着别人脚踪走去的摹拟和模仿的见解,无疑是颇有见地的。显然,薛宝钗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红楼才女。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才女却无时无刻地不在宣传“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理论。那么,薛宝钗这位被称为最有才的红楼才女为什么要极力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理论?究竟是什么让她对一个“才”字讳莫如深,以至于敬而远之呢?

    从《红楼梦》对薛宝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曹雪芹所塑造的薛宝钗形像,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这一形像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她是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自觉的执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然而这一封建淑女形像又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

    薛宝钗一出场,就展现了她的美貌和品格。她穿着“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她“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这就概括地写出了她谨守封建礼教,顺应环境的个性特点,勾勒了一个封建淑女的轮廓。

    薛宝钗身上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她忠诚地信奉封建礼教;特别是强加在妇女身上的奴隶道德。她曾多次规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以至引起贾宝玉的极大反感,说她说的是“混帐话”,并说“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她也多次向同是红楼才女的林黛玉、史湘云进行“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的封建说教。这些都足以说明,在大观园的贵族少女中,她是受封建正统思想、封建道德观念毒害比较深的一个。那么,这个“才”究竟对于女子有多大的害处,以至于无才便是德呢?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名言,见于明代文人曹臣所辑的《舌华录》一书,原文上说:“陈眉公(继儒)曰:‘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因为,“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陈眉公云:‘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

    虽然,“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名言出自明代,但是,早在两汉时期,这种思想就已经很普遍了,不仅男人们这样认为,就是女人,甚至才女也是如此。当时一代才女班昭就写下了一部名叫《女诫》的书。想那班昭自己有着何等的才华,却要天下女子都“妇德不必才明绝异”、“妇言不必辩口利辞”、“妇容不必颜色美丽”、“妇功不必工巧过人”等等。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也说:“今人或教女子以作歌诗,执俗乐,殊非所宜也”。虽然这样说,司马光对“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思想理论还是有保留的。到了明代,要求“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名言已经成为当时女子必须遵守的规定了。明代有一本《温氏家训》,是温璜的母亲陆氏的训言纪录。她提出:“妇女只许粗识柴米鱼肉数百字,多识字无益而有损也。”这无疑有点“有才即缺德”的意味。

    女子不宜有才,首先是女子不宜识字,尤其不宜作诗。女人作诗,司马光反对之声尤为强烈。尽管如此,一代女词人的李清照,就出在司马光之后的南宋。纵观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史,从东汉时代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到《红楼梦》大观园中的海棠诗社,写诗的女人和女人写的诗都不少。可见禁者自禁,写者自写,禁而不止。这是为什么?这大概是形势比人强吧!

    比“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名言更为吓人的是另一句名言:“妇人识字多诲淫。”这句名言出自明嘉靖年间进士徐学谟撰写的《归有园麈谈》。明末清初,著名文人袁枚收了几十个写诗的女弟子,而且公然出了一本《随园女弟子诗选》,这无疑是典型的“自由化”,于是,章实斋就批判说:“近有无耻妄人,以风流自命,蛊惑士女;……征刻诗稿,标榜声名,无复男女之嫌,殆忘其身之雌矣!此等闺娃,妇学不修,岂有真才可取?……人心世道,大可忧也。”他认为,做诗是妓女辈的事,“良家闺阁,内言且不可闻阃外,唱酬此言,何为而至耶?”

    《红楼梦》成书时正值这个年代,因此,薛宝钗就成为了明末清初版的“班昭”了。对于薛宝钗来说,她是一位才华出众、无人不知的才女,也是一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理论宣传者,也许妙也妙在这里。薛宝钗不仅识字,而且博学多才;不仅会写诗,而且在海棠诗社的诗会上常常夺魁。然而,薛宝钗却从来不把写诗当作正经事,只是逢场作戏罢了。

    其实,林黛玉的诗写得并不比薛宝钗差,但是,她的诗在海棠诗社的诗会上却常常被评为二等,屈居于薛宝钗之后。其中的原因,还是海棠诗社的社长李纨讲得很清楚:虽然“风流别致”得让黛玉占首位,但不如宝钗“含蓄浑厚”。这还罢了。她还常常写些对现状极不满的诗,说些尖酸刻薄的挖苦人的话。这些言论,搜集起来,加以整理,林黛玉就得吃不了兜着走。有人说林黛玉如果活在现代,当是“激进主义者”。

    通观一部《红楼梦》,在贾府的大观园里,李纨大概算是“无才便是德”一类的女子,因此,她十分赞同薛宝钗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理论。与李纨相反的是王熙凤。论作诗,王熙凤的《全集》只有一句“一夜北风紧”,显然她不会作诗。但是,她能把偌大一个荣国府管起来,就很难说她没有才。看来,女子有才无才并非只能按会不会作诗这一个标准来衡量。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停机德”指的是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无疑是赞叹薛宝钗。然而,“金簪雪里埋”,这指的是薛宝钗的归宿,如金簪一般,被埋在冷落孤寒的雪堆里,不得其所。在婚姻上,薛宝钗虽然胜了林黛玉,当上“宝二奶奶”,但也好景不常,终在贾宝玉出家离去后,空守闺房,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