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复旦成复印

 戈击 2015-06-03

上海复旦大学最近因110周年校庆陷入抄袭丑闻:校庆LOGO涉嫌抄袭苹果Touch ID 标志;校庆宣传片涉嫌抄袭东京大学;再度发布的宣传片,又被指涉嫌抄袭慕尼黑工业大学宣传片。

这既令人讶异,复旦大学毕竟是百年名校,不该出这样的丑闻;又不令人意外,大学行政化、压制思想自由,必然导致创新不足。

当复旦成复印,所谓“创新中国”的提法就是黑色幽默了。这其实一点都不新鲜,看看国人在日用商品方面的“崇洋媚外”,便可知我们在创新方面是多么的不足。

这些年因为公务交流或者个人旅游去过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法国、美国、韩国以及香港,我这个连土豪边都沾不上的人买起东西起来也有点土豪做派了。没有办法,人家的东西就是好啊!

我购买的商品里面既有国际大牌,也有当地国的本土品牌。例如韩国本土化妆品“雪花秀”就特别受中国女性的欢迎。第一次知道“雪花秀”,是去韩国使馆参加活动被赠送的,结果老婆一用感觉特别好,以后只要我有机会去韩国就让我买好几套回来。

还有去年在以色列买了一套死海泥制作的护肤品AHAVA,老婆用后也觉得非常好。可惜的是,用完后在国内买不到同样的产品,而遥远的以色列不是想去就去的。

这两件事情给我很大的刺激。偌大的中国化妆护肤品市场,除了一些国际知名的品牌外,几乎没有国产货的立足之地。其中原因并不完全是国际品牌经营多年口碑在外,更大原因是国产货不争气,质量上根本就没有竞争力。家里原来也偶尔买些国内品牌洗发水,价格其实也不低,一瓶在80~100元。可是用过几次之后就再也不用了:洗完头发后不清爽,甚至还会头皮痒。

中国号称“中草药的故乡”,但惭愧的是,我们制造不出来“雪花秀”,打造不出一个属于自己本土的品牌。我在韩国的免税店里看到,“雪花秀”的销量完全不逊任何一个国际大牌化妆品。或者说,“雪花秀”已经成为国际大牌。

岂止是日用化妆护肤品,几乎所有中国制造都存在粗制滥造的毛病。我们在任何一个行业,都鲜见可与国际大牌抗衡的本土品牌。

曾几何时,“中国制造”是国人的骄傲,在国外逛街,随便拿起一件小商品,上面的产地多半写着:Made in China。巨量的劳动力、低廉的价格也曾经是中国的一大优势,吸引了不少外商投资中国制造业。

然而好景不长。中国制造的品质并未随中国经济地位的崛起成正比。经济数量的翻倍增长,并没有带来相应的质量提升。按照官方的说法,经济增长属于“粗放型”,快速的高增长同时也带来高昂的成本——环境污染、资源流失、人命伤亡、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引发的动荡……一味追求增长的另一个严重代价,就是缺乏价值的创新。社会弥漫着快速致富的集体心理,以及由此导致的抄捷径、不尊重知识产权的风气,使得需要时间、热忱和耐心累积的研究、发明等工作乏人问津。

这不由让我想起以色列。2.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800万的人口,如此“蕞尔小国”却是全球人均研发投入最多的国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比日本、中国、韩国、印度以及欧洲的总和还多。以色列一共出了6个诺奖得主。

以色列的字典里没有“NO”,只有“WHY”。犹太人从小就爱提问,以致课堂上老师很难控制学生,工厂里经理很难管理员工。上级想要下级服从,必须要证明他(她)的话是正确的。

可以追溯更远的是,在解释犹太教义时,犹太人就鼓励辩论允许各呈其见,而不是盲从某个权威。这种独立人格根植犹太民族上千年。而在以色列(1948年)建国后,组成其国民的是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犹太人,各有各的特色。

800万人不多,但人人拥有一颗独立的大脑,就可以聚合成惊人的头脑风暴。几乎每个犹太人每天都在琢磨新的点子,他们还经常在一起分享各自的点子。

譬如,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因为心疼自己脑瘫的儿子不能直立行走,于是潜心“琢磨”数年,几经挫败,终于发明出一种“母子连体步行鞋”,母亲移动时,儿子也跟着移动。这样便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带着自己的孩子去户外运动、逛街看风景。

譬如,受困于以色列狭窄的国土面积,一些人就想出了在室内以盆栽的方式种植各种芽菜。不仅可以种着自己吃,而且越来越变成了一个环保大产业,现在盆栽芽菜已经成为以色列国内外大小公司办公室的美丽风景线。

像这样的发明,只是以色列创新海洋中的一朵浪花。中国人熟悉的QQ聊天工具,原型是以色列人发明的实时通讯软件ICQ。英特尔的双核芯片,也是以色列的研究团队设计开发出来的。

当然,个人的努力是一方面,政府的支持也很重要。以色列整个国家从上到下都鼓励创业创新。风投从资金方面提供支持,政府从法规方面提供保障。以色列很重视保护知识产权,有一套非常严格的法律。在这里,当科学家可以只管发明创造,不用担心产权被侵犯,一旦有商家合作开发产品,科学家可以占到25%的股份。

以色列国内设有不少创新孵化器。个人创新几无后顾之忧,失败了重新再来就是。而一旦成功了,也会很快卖掉,再去攻克第二个目标。因此,创新成果如喷泉一样源源不断。

去年以色列之行最后一站是拜访以色列前总统佩雷斯,91岁的老人颇为自豪地说,“在以色列每个人可以选择不同的活法,政府不会让每个人活成一个样子”。这句话再次让我感慨:创新源于自由啊!也可以说没有自由,就不会有创新。

不由自主地想到中国,也正在倡导建设“创新型大国”。但是,当我们的孩子在学校里被培养要听老师的话,被要求填写唯一的正确答案;当我们的工人在工厂里被要求绝对服从主管的命令,只能做流水线上的“机器人”;当我们的官员信奉“领导的话一句顶万句”,从不敢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当自由思考、自由言说都很罕见的国度,期望她成为“创新型大国”,岂不是痴人说梦?因此,复旦的抄袭丑闻不是复旦个人的,而是具有某种象征意义。对比以色列,对比犹太人,中国人应该惭愧并反省。缺乏创新方面的显著成就和贡献,所谓“大国崛起”、“中国模式”,都只是在自我意淫。(专栏首发东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