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卫红 杭州经典中医研究院 脉学 针刀

 昆山同德堂邹羿 2015-06-03
 跟吴雄志老师学习笔记: “大脉”,是相火浮越表现,高动力循环,当重剂收敛 潜降之;“硬脉”,是痰瘀沉积在血管壁中,即西医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当化瘀 涤痰 破结。水肿一案:男,70岁。中等体型,肤黑。全身弥漫性水肿三个月,经住院查无异常,治疗时而反复,诊为功能性水肿。刻下水肿貌,双眼明亮,腹诊无压痛,双下肢水肿,脉象弦大,舌质淡红且水滑,无齿痕,苔腐厚稍黄。平素体健,血压正常,无心肝肾疾患,无气短疲乏,饮食尚可,无口干,饮水不多,小便可,大便二到三天一次。近一个月嗜睡,有时出汗。请教各位经方同道,按方症人辩证,应用什么方剂?[cp]硬脉见于两种情况:  1功能性硬脉:  肝气郁结,内充脉道,导致血管过度饱满而硬。2实质性硬脉:  痰瘀沉积在血管平滑肌中,使得脉体僵硬。长寿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脉体不硬,从西医角度看这是血管弹性良好,动脉硬化程度轻;从中医角度看,说明体内痰瘀浊邪不重,脾肾运化机能尚可,内环境良好。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皮肤病确不错,是赫老师的经验,我验证多验,但他的理论体系有问题有的人从“气化”切入学习中医,有的从“方证”切入,最后都能见到中医的“道”,不同的是行进的路线不同,沿途的风景不同,各自的体会不同。@凉又面(梁佑民-南京)?同意梁老师的观点。但是要想更深的层面认识生命,气化的理论的确是有用的。吴雄志老师用气化解伤寒也非常了得,他用这套理论看病很厉害。郝万山老师的伤害论教学视频,我认认真真学习了6遍,仔细做了笔记。收获很大,有些是方药层面的收获,有些是理法层面的收获,更多的是信念的收获。读经典、访明师、开悟性、多临证![微笑]体会:  很多疾病虽然主诉不在中焦,但治疗的切入点却在中焦,比如,痰热壅肺的咳嗽,除了咳嗽外,病人往往舌质红,舌苔黄厚,脉滑数,咽喉红,有时会有纳呆,胃脘不适等表现,这些症状是胆 胃不降,生痰 生湿 生火 生热,痰热上犯肺窍的结果,治疗除了用麻黄 杏仁宣 降一下肺气运动外,更多的力量要集中在中焦,清胆 化痰 和胃 理气 导滞 通腑,全力廓除中焦滞碍,我常用生石膏 鱼腥草 金荞麦+温胆汤,重用炒枳实,加苏子 白芥子 莱菔子 葶苈子。变化之。

 四子养亲汤祛痰力量很强,尤其是葶苈子。下呼吸道感染的顽固性痰液,有时我直接将四子打粉服用,效果很好,不亚于氨溴索。我从黄老师用大柴胡汤治疗肺部感染中得到启发,临床更加注意“中焦”对“上焦 下焦”的影响。汤剂用四子剂量要大,一俩付就能缓解症状 


 莱菔子葶苈子30左右@张武德(兰州)?我一般用15克左右,不大敢放开用量。右主降,右关与胆胃相应。若胆胃有食滞气瘀,可见脉浮滑弦,腹部触诊上腹实满,可应大柴胡汤右关浮滑弦,大柴胡汤。见笑脉诊体会:
双关独大或者腹型肥胖,是诊断中路病的一个重要征象。 多会用到柴胡剂。

1左寸浮紧--麻黄汤;
  左寸细数--黄连阿胶汤  百合地黄汤;
  左寸上越--镇肝息风汤;
  左寸细软弱--红参 桂枝 银杏叶 红景天。

2左关凸起,亢旺--平肝阳: 镇肝息风汤;清肝火: 丹皮 栀子 龙胆草。

左关郁结--四逆散 血府逐瘀汤。

左关凹陷--黄芪 当归+生麦芽 桂枝。

3右寸浮紧--麻黄汤;

右寸上越--(肺气上逆,皮肤溢油)杏仁 桑白皮 黄芩 枇杷叶 葶苈子;

右寸细软--黄芪 升陷汤;

右寸滑数--芩连二陈汤 寒水石 生石膏

4右关凸起 郁结--温胆汤
  
  右关凹陷--理中汤

5尺脉无力--桂附地黄汤。
 
尺脉郁滑饱满有力--下焦寒湿 下焦湿热 下焦   瘀血 肠腑壅塞。 


近期治痘频繁使用甘草泻心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这个顽固痘痘刚发图来,吃六包药好了和现在天气有关吧湿热
 


跟痛症针刀怎么能避开胫后动脉。足跟上行刀很安全,选好点,指压进刀就行了我做了不少跟骨骨刺引起的疼痛,以痛为俞,效果不错,没有出现什么副作用@邹羿-江苏 颈部风险最大,特别是在枕骨大孔附近,初学者不主张行之,腰部风险相对小一点,肾脏脊神经一定不能碰,初学者搞到筋膜层一般就有效果了。
 谁有针刀应用解剖电子版


 疼痛治疗三大基石:一,一大理论即病位相应理论。有病即有病损伤部位,无病则无损伤部位。病变位移,病愈位消。二,两大系统即筋膜肌肉软组织损伤系统和骨架错位失衡系统。治疗依据哪一系统出现问题而采取相应方法,但以调整肌肉力学平衡为主,伤骨必伤筋,伤筋必伤肉,伤肉不一定伤筋,伤筋也未必伤骨,骨架系统正骨后必须调肌肉,使之力学平衡。三,三大治疗途径:第一解结,第二调力(肌肉力学平衡),第三调神(肾经,传导通路)。三大治疗途径解结可取当时之效,但后期效差,只有三大结合放可取近期远期都好之疗效。
 


体会: 临床有一种类型的焦虑症,外表看起来呈静默状态,很容易迷惑医生,关键在脉,躁动 焦虑 不静,摸到这样的脉,一切就都明白了。肝气不舒,化火内郁,扰动心神,属于郁火证,治疗当火郁发之。脉若静者为不传。持脉有道,虚 静为宝!脉学的两个关键字“虚”  “静”!@袁峰一六牙象\?是,和我说的是一回事,加龙骨牡蛎,可以起到定神作用。如果把《伤寒论》比作一条“鱼”,我们讲授《伤寒论》,其实质就是在利用《伤寒论》这条“鱼”,教给学生“渔”的本领。换言之,讲《伤寒论》到底讲什么?一个字就可以概括———“渔”。(姜建国语)说起三黄泻心汤,多年前为治一位心速异常的病人我曾自己先试过,已求证此方的感觉。病人平常心速110-120/分,要是行走急或体力劳动则150-180,其自觉心慌但不闷,最大的问题是睡着叫不醒,呼噜似累鸣,本人和家属痛苦不堪。
我自己先试这三黄,等分10克,喝入口顿觉得凉意真的从胸口往下走,但头两侧有点紧的感觉,接着就是拍稀黄便,量出奇大。我连服三剂除拉稀外无他不适。但停药后仍然拉了两天。
随后对病人给药,第一剂后自觉心慌大减,但不拉稀,便色黄黑,心速第二日100,第三日始泻,称量大奇臭,连拉一周。五剂药后心速85-95,呼噜减轻。我曾治外伤脑病,患者先是神智不清,西医用甘露醇等药治疗一周,体征趋稳,唯有烦躁谵语,看舌苔黄腻,质红绛,脉紧数,嘱服黄片十五片,日三次,次日便恶臭屎数次,神清言和 寒温本来一统,时(方)经(方)原非两行。彼此互含,追求卓越而已。但诸多思路中,诸多方剂中,必有一种更接近高效速效。仝院长这个观点非常重要。一定要找最合适,最有效的方剂。事实上,张仲景当年就是干了这个工作,他完成了大部分。只要方证对应,临床疗效十分显著,以至可以为后来世代效法。[强][强][强]現代科學正是在此大有作為___转自香港沈剑刚教授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