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说谎怎么办?

 长沙7喜 2015-06-04


孩子说谎怎么办?

李坤栅


幼儿开始说谎;是有意还是无心?家长该如何正面管教,而非让孩子更害怕说实话?


多数父母会发现,孩子开始出现明显的“说谎”行为,大约是在3岁左右。5岁半以下孩子的说谎原因,通常可以简单分成两大类:一种是编造不曾发生过的事(Tall Tale);另一种则是希望自己没有做过某些行为,以逃避惩罚或是想要达成某些目的。


编造不曾发生过的事


3到5岁的孩子,尤其4岁半左右,正处于想象力快速发展的阶段。所以,“虚实不分”是学龄前孩子出现说谎行为的原因之一。在难以区分想象与真实世界的情况下,孩子常会编造故事,说出与事实不符的内容,而且他们会认为自己所想象的事情是真的(wishful thinking) 。其实,这些编造故事的背后,往往透露出孩子的期望。例如,明明没去过迪斯尼乐园,却跟同学说自己昨天去了迪斯尼乐园,或是告诉同学,他在后院看到一头好大的狮子。这些编造的故事,都与想象力发展、对虚实分辨不清,或者心中的期望有关。


3到5岁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所以当他们说出与事实不符的内容,并不是刻意说谎,而是认为想象世界是存在的。假如父母以大人的说谎行为来定义孩子,换句话说,只要是与事实不符的言语,都视为说谎的话,那大人就会觉得5岁半以下的孩子,经常在说谎。


参与想象但不强化

5岁半以下的孩子出现这类说谎行为时,父母千万不要把它当成偏差行为或人格问题来处理,而是要以“就事论事”的态度来面对。以我班上的孩子为例,当孩子告诉我:“昨天妈妈带我去迪斯尼乐园玩。”但我清楚知道没有这件事,我不会说:“哇!好棒喔!”因为若大人过度反应,反而会强化这种行为的出现。我的处理方式是告诉他:“你很想去迪斯尼乐园玩对不对?所以你想象自己去了迪斯尼乐园玩。那么你告诉老师,在那里玩了些什么?”我会先用很清楚的直述句,让孩子知道他很希望去乐园玩,所以想象了自己去乐园玩。接着才问他,在想象里他玩了些什么。让他在逐渐发展分辨虚实的过程里,也感受到成人对他想象世界的尊重。


运用想象力,将不存在的事物变成真实想象,是幼儿发展的重要特性。父母方面不能不处理,而导致日后孩子真的养成说谎习惯:一方面也要引导他了解想象力是珍贵的,大人喜欢他的想象力、愿意参与。


上述处理方式的优点,在于孩子不会认为大人是在戳破他、指责他,甚至让他感受到运用想象力是错误的。大人能参与孩子的想象世界,就能达到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的功效。


等孩子5岁多之后,可以渐渐区分出真实和虚幻,这种非事实言语的出现,就会逐渐消失了。相反的,如果大人劈头就说:“你骗人,那是假的。”立刻给孩子贴标签,在分不清真实与想象的阶段,会让他以为自己的想象是错的,反而扼杀了想象力发展。


说谎是因为害怕被惩罚


孩子说谎的另一种最常见原因,是基于“害怕被责骂,希望这一切都没有发生,所以他就认为真的没有发生”的心理。例如,当孩子打破玻璃杯,他知道大人会生气,因为害怕被惩罚,就希望这是别人造成的,而真的相信事实就是如此。所以有的孩子会说:“不是我,是妹妹打破的。”他们甚至会说,是家里的小动物、娃娃或想象中的朋友破坏的。


类似这种型态的不实之言,有时是基于希望得到自己想要的事物。例如,为了想买太空超人的玩具,即使妈妈没答应,却私下告诉爸爸已获得妈妈同意。


父母若发现,孩子经常说这类谎话,而且大多是基于“趋利避害”的心理而不敢说实话,大人必须先检验自己,到底自己是以“抓谎”或是“强化说实话”的态度,来处理孩子这类型的谎言?“抓谎”的动机,会让孩子因为怕被抓,只好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方式,继续圆谎。反之,“强化说实话”的处理模式,却会让孩子养成勇敢、选择说实话,而且负责任的习惯。


所以,大人要自我检讨:为什么孩子需要一天到晚说谎?是不是他的成长环境不能让他产生安全说实话的信任感?是不是大人没有提供鼓励孩子说实话的环境?如果孩子发现每次说实话的结果,只是讨来一顿打骂,为了保护自己,孩子自然会编织许多谎言以便自保。在鼓励说实话(而非害怕被抓)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其实是敢于说实话的。因此,父母应该提供孩子一个敢说实话的安全环境,让他不怕说实话、选择说实话。那要如何做呢?


使用直述句切入说谎事件


面对孩子因为害怕责难而说谎,建议父母应保持理性的处理态度,藉此让孩子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养成选择诚实的习惯。例如,若很清楚是孩子打翻了牛奶,他却推说是别人做的,我会以直述句切入事件本身,平心静气的对他说:“我知道你把牛奶打翻了。”以就事论事的起点,立刻进入事情的中心,来引发孩子说实话的情境。接着,再告诉孩子:“现在该怎么办?让我教你怎么清理洒在地上的牛奶。”让孩子知道,要对自己做的行为负责,同时学习如何处理。


过程中,要避免使用陷阱式的问句,像是“你有没有打翻牛奶?”当你这样问的时候,就像设置一个导致说谎话的陷阱,孩子知道他可能有麻烦了,就不敢说实话,只好说“没有”,逃脱责难。也要避免对孩子先贴标签,说些攻击人格的话,像是:“你说谎,你实在太差劲了。”这样的情绪话字眼,只会产生负面效果,不但让孩子觉得害怕,也认为自己真是个坏胚子。既是坏孩子,又害怕被责骂,就只好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谎。


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在这过程里,选择承认自己的行为。所以一旦孩子说了实话,成人一定要立刻具体地称赞:“你承认牛奶是你打翻的,是个诚实的好孩子。妈妈很高兴你选择了说实话。”透过这种正向引导的方式,让孩子知道诚实是好的、是会被赞许的行为。接着,再来引领孩子善后,学习如何负责任。有了这样的环境,幼儿才能信任:说实话,不会倒大楣。说实话,是为了要负责任,而那个责任,他可以做得到,他会觉得安心。


同理—>进入问题核心—>传达爱


从儿童发展理论来看,5岁以下的孩子还无法完全区别想象和真实,并不清楚自己是在说谎,他会把自己期待发生或不希望发生的事,当成真的,而没有真正了解说谎是错误的行为。6岁以上的孩子如果说谎,大多已经知道自己是蓄意在说谎,同时明白这是错误行为。


至于如何处理6岁以上的孩子说谎?父母除了要直接指出说谎行为的错误外,同样要以“同理孩子—>切入事件问题核心—>传达爱”的基本步骤进行,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并懂得改以正确的方式面对问题。


记得有一次,儿子小学二年级时曾对我说谎。原因是他和同学在学校作业没写完,就躲在走廊角落喂电子鸡。老师发现后,要他们写下今天在学校发生的事,带回家让家长签名。儿子担心我生气,回家后拿张小纸条来找我,说要看我怎么签名,我一时没想太多,就在纸上签了名。隔天老师跟我提起这件事,我一脸茫然,后来才了解事情始末,老师也才发现那是假签名。


这件事让我非常生气,但我还是静下心来处理。我告诉儿子:“昨天你拿了妈妈的假签名,我知道你是怕被骂才这么做。但你做错了两件事:第一是在不对的时间和场合玩电动玩具;第二是伪造文书。这两件事是不对的。”接着我提出一个月不能玩电动玩具的“自然结果处罚方式”,并再一次明白告诉他做错了什么。最后我跟他说:“爸爸妈妈都非常爱你,尽管这件事你做错了,让我们很生气和失望,但我们对你的爱,不会减少。”


面对这个说谎事件,我的第一步是先对孩子“怕被骂而说谎”的想法表达同理心;第二步则是清楚让他知道,说谎是不对的,必须要负责任、接受结果:第三步就是再次表达爸妈的爱,让他了解爸妈的爱是无条件的,和当下发生的事是没有关联的。处理事情的方法错了,可以改正,不必害怕。


建立对谈关系永不嫌晚


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想要减少孩子说谎的机会,父母应该主动打开与孩子对谈的大门,重心不是在抓谎,而是找出发生什么事了?该如何做?当孩子一再的体验这种正向讨论的方式,他能为自己所引发的事负责任,不需要心虚的编谎话,自然就不会倚赖说谎来逃避惩罚。


保持亲子间的良好对谈应该从小开始,即使孩子已经多次因为趋利避害而说谎,建立对谈关系也永远不嫌晚。父母要有耐心,让孩子重新信任这种沟通模式,因为信任,而选择说实话,自然就能改善说谎行为。


有些大孩子说谎是为了获得他人认同,增加自信,比如说,夸大自己。面对这种形式的说谎行为,父母要先了解,为什么孩子没有足够的自信,必须靠说谎让他觉得自己比别人好,或是自己和别人一样?同时,父母也要找机会与孩子沟通,让他认识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培养一定的自信。


最后也别忘记,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父母做错事被孩子知道时,一定要诚实以对,勇于承认错误行为。尤其,6岁以上孩子已经了解什么是说谎,看到大人诚实面对错误,孩子也比较容易诚实面对自己。


如果希望孩子做个诚实的人,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用自身的正确行为来指引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