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姚承光先生谈意拳系列之三

 qjpxzx 2015-06-04

 

通过站桩摸劲,周身对浑圆力有了初步感受和体认后,进一步则要练习试力了。试力者,试为尝试,摸索、探索之意,力指拳术的力量,“试力为得力之源”,即通过一番尝试与探索之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方能更为深刻的认识拳术的力量,并最终获得这种真正意义上的拳术的力量。所以,姚先生经常强调:“站桩是基础,试力是关键,它的范围最广,难度最广,在意拳的整个训练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技击能力的强弱和试力训练的关系极 为密切,故学习意拳要给予试力以足够的重视。”

为什么要练习试力呢?因为站桩是在身体相对静止的微动状态下培养和强化浑圆力,而当身体一旦运动起来,浑圆力就会消失,重新调整好桩架和意会后,周身又出现了浑圆力,意拳宗师姚宗勋先生曾言:“没有浑圆力作为学习拳术的基础,就谈不到如何掌握技击的功夫”。在实战中我们不可能在站着不动的情况下去进行技击格斗,而应将在站桩中所获得的浑圆力充分调动起来,在身体处于激烈动荡的状态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种由静到动的转换过程,就由试力来完成。试力可以说是由站桩向发力转换过渡的一个重要枢纽,脱离了这种“枢纽”,意拳力量的培养阶段就会断层,如“揠苗助长”一般急功近利的表现只会导致“禾苗”的枯死,而影响实作中的力量。所以,试力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周身缓缓动起来之后,运用意念诱导、精神假借,继续摸索、培养和强化拳术中的浑圆力,使肢体在位移状态中仍能体会到均整、饱满之力,并运用自如,为下一步随机随势任意快速发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来讲,试力也是检验站桩质量优劣的标准:站桩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试力的质量,反过来试力又直接检验站桩,从这种意义上来讲:站桩和试力相互影响,相辅相成,试力是站桩在空间上的延伸。

试力的核心目的就是:在精神假借,意念诱导下,结合自然、柔和、松缓、细微的形体运动,运用神经肌肉松紧转换的摸劲形式,使形体在位移状态中继续求取,掌握浑圆力并运用自如。

为了实现此目的,就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运用精神假借和意念诱导。

芗老在《拳道中枢》中描述“试力”时所言:“一切力量都是精神之集结紧密、内外含蓄一致。若单独而论,则成为有形破体机械之拳道,非精神意义之拳也……至于用力之法、浑噩之力,决不在形式之好坏,尤不在姿势之繁简,要在精神支配之大意和意念领导全体内外之工作如何。”由此可见,精神作用在试力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进行精神假借,意念诱导时一定要注意下三方面:

1、突出精神假设、意念诱导的整体性。

培养与运用浑圆力(整体争力)是意拳的核心,而浑圆力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个“整”字,即周身意力浑厚,饱满、均整。而这一点最终是由神经肌肉协调统一的程度来决定的,二者之间越协调,周身就越整。而精神假设,意念诱导内容之整体性则是决定神经肌肉能否协调统一的关键(其原理参照站桩一章)。如作钩挂试力时设想两条手臂插入前方的饴糖中,而此时如果我们只设想手臂与饴糖的粘连就没有突出意念的整体性,最终只是局部效果。所以我们应扩展到整个身体团团被饴糖包裹(也可更为夸张的设想整个宇宙大气就是一大团饴糖)由于饴糖非常粘稠,单靠手臂的力量是根本动不了的,只有依靠全身的力量才能艰难的移动。经常处于这种精神意识假设之下,就能更为有效的将整体意会辐射周身,激发周身各部神经肌肉同时参与运动,使它们的工作效率逐渐的协调统一。

2、突出精神假设,意会诱导的真实性

我们在运用精神假设、意念诱导的整体性进行周身神经肌肉的协调统一训练时,最关键的是要突出其真实性,为什么要突出其真实性呢?如打实战时,照准对方的头部,微笑着轻轻的碰一下,与你怒目圆睁,以风驰电掣,蛟龙挟浪般的给其一记重拳,效果能一样吗?有的人在试力时思想不专一,瞻前顾后,得隆望蜀,动作上也一滑而过,不注重劲力的细微摸索。这样的训练能有效的激发神经肌肉肢体吗?能体会到肢体与周身在运行中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吗?能经得起实战时当之即催的迅猛气势吗?所以意念的真实性直接影响你劲力的发挥与实战时的精神气概。而意念之真实性,具体表现首先应是在思想上要高度集中,“静如伏豹横空立,动似蛟龙挟浪奔”,安静时要如猎豹在捕捉猎物之前伺机等待一般,而一旦动起来,则如挟浪而奔的蛟龙一般势不可挡;亦如拉弓射箭之前的撑弦蓄劲一般,眼前要始终盯住一个目标,待蓄满劲时才能“有的放矢”。其次在运动时一定要细微缓慢,你的动作越细微,就越能体会到周身各部在“大气中游泳”时的各种细微的变化。体会越深,说明你的思想越集中,就如品茶一般,我们喝的越慢,就越能体会到个中滋味,如果我们端起茶杯一饮而进,如猪八戒吃人参果一般,又怎能品味到茶的滋味呢?又怎能体现你是在用心品茶呢?

所以在突出意念整体性的同时,更要突出其真实性,如此,不仅能有效的激发周身整体的神经肌肉,更能有效的增强激发的强度,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3、突出精神假借,意会与诱导的阶段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阶段性,不同阶段的事物所表现出的特征也不尽相同。正是这些不尽相同的特征,推动着事物由初级向高级的不断进步。

所以,试力初始可设想周身站在一团饴糖之中,此时饴糖并不怎么粘稠,但随着体认的加深,感觉阻力越来越大时,就要逐渐增加饴糖的粘稠度并扩大其面积,最后可将宇宙大气设想成饴糖并十分的粘稠,周身在大气中缓慢的移动,每一动都非常的困难,感觉到肌肉与大气相互粘连摩擦,阻力非常的大。

为什么要突出意念的阶段性呢?因为在初级阶段,动作尚未定型,如果此时意念过重就会导致神经肌肉的紧张,而影响松紧的转换,故初级阶段,应从适当的意念入手,使神经肌肉有一个适应过程。随着体会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加重意念,从而更能有效的刺激神经肌肉,提高其工作效率。 二、结合自然、柔和、松缓、细微的形体运动。

试力时,周身一举一动皆以舒适得力为原则,而要达到此目的则必须保持身心的自然放松,因为要想增加力量就不可用力,一用力反而没有增长力量的希望,因为在发力的瞬间就是肌肉瞬间的紧张,如果你本身是紧的,发力时如何再紧呢?所以“用力则气滞,气滞则意停,意停则神断,全身皆非矣。”试力虽不主张用拙力,但并非是不用力之松懈从事,应该是形松意紧,肌肉含力, 骨中藏棱,周身骨骼支持,关节松灵,筋肉驰张,似松非松,如杂技演员表演走钢丝一般,始终保持力的平衡均整,不可有丝毫偏颇之力。有些初学者试力时总是慢不下来,思想上老是浮躁,此时我们可假设周身如在烂泥中行走,粘稠的泥水阻力非常大;亦可想象周身在运动时劲力如抽丝一般,丝线非常细,所以劲力一定要均整、细致、缓慢、柔和,因为稍有不慎,丝线就有被抽断的危险。试想,在这种状态下,我们能快的起来吗?故试力时,周身必须自始至终的自然、放松、柔和、缓慢,细微的去体察身体在大气中的缓缓运动。“ 思全 体毛孔,无根不有穿堂风经过往还之感,然而骨骼、毛发都要支撑,遒放、争敛互为,动愈微而神愈全,慢优于快,缓胜于急。”芗老此话说明在试力时身体运动越缓慢精神就越能集中,神意也就越真切,也就越能有效的激发神经系统,使其越发的与肌肉协调统一,如此则身体所表现出来的劲力也就越浑厚饱满。

所以,无论站桩还是试力,其初期阶段的摸劲最忌快速急躁,因为意拳重精神,重意感,重自然力的培养与运用。练习试力时如果肢体运动快了,思想上急躁了,都会使摸劲的体会和认识蓦然滑过,使神经肌肉不能处于最佳协调统一状态。其效果会很粗糙,而影响浑圆力的形成。

三、正确认识和运用试力过程中神经肌肉的“松紧转换”

1、明白站桩与试力两种不同状态下摸劲时“松紧转换”的异同

在注重精神假借、意念诱导作用的前提下,意拳试力要继续运用神经肌肉松紧转换的摸劲来求得争力,即将站桩时身体相对静止的微动状态向试力时身体处于缓动的摸劲状态过渡。二者本质上虽同是意念诱导下松紧的转换,但在摸劲的形式上却不同。站桩松紧转换的过程非常短暂,往往是一紧即松,而试力的松紧转换由于肢体运行的时间与空间相对的延长,故其松紧的时间也就相对的延长。

以平推试力为例,身体从放松状态(松而不懈)起始,两手臂在身体的催动下缓缓向前推出,因为这必定是神经、肌肉、骨骼同时参与的形体运动,所以在手臂的运行过程中,身体处于紧的状态。但这种紧,其用力的程度仅仅要比普通的放松略微紧一点,其不同于生活中用蛮力所造成的僵紧,而是精神意识高度集中下神经肌肉趋于协调的一种状态,即意念的紧。当向前推出尺许远时,随即停下来,一停就是放松,放松后不要急着回拉,而应在大脑里想到自身是否联成了整体,是否与外界有牵引之意,一切准备就绪,随即回拉,此时又由松过渡到紧的状态。

练习试力松紧转换的摸劲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初习试力摸劲,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在摸劲过程中的意中 紧要连续不断,即:(放松状态) (紧的状态) (放松状态)
起始位置 运行过程 终止位置(运行过程中不可有停顿要一气呵成)

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试力初期,周身神经肌肉的协调功能在这种状态下还未完善,甚至还未形成。如果此时不按照正确形式循序渐进的去培养而一味追求变化,那么这种变化则盲目的变化,最终会形成错误的动作定型与用力习惯。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寓意尽在于此。

(2)随着水平的不断提高,摸劲的感觉愈发浑厚时,我们在摸劲的运行过程中,就可打破其“不可停顿、一气呵成”的常规。
以平推为例:从起始的放松状态前推,一推(紧)即止(松),一止随即再推。反复转换几次到达终止位置。如图:

(放松状态) (放松状态 ) 起始位置 终止位置紧 松 紧 松 紧 松 紧运行过程(松紧转换的状态)

这种摸劲其松紧转换的形式好似搓衣板搓衣服或机械之齿轮交错互咬转动时一般,由于其凹凸不平的表面使其在磨擦时会产生“咯嗒、咯嗒”的感觉,我们可将这种感觉比喻为试力的高级阶段肢体运动之“松紧”转换的具体体现。也就是说将肢体运动在试力运行的起点与终点这段距离分成若干的点,每一个点(咯嗒一次)就是一个松紧的转换,而这若干点所组成的这段距离就是试力时肢体运行的轨迹。此时,表面上看,试力好像松缓无力,实际上肢体的每一动,周身各部神经肌肉都处于非常繁忙的工作状态,即要产生极细微的振颤,也就是在运行轨迹上每一点的松紧转换。

总之,站桩与试力松紧转换的摸劲在本质上虽相同,但在形式上却各异,站桩摸劲是在一个点上松紧的互换,其行动的时间和空间都非常微小;而试力时,初期其摸劲是在一条线上的松紧的互换。相对站桩来讲就延长了其运行的时间和空间;而到了试力的高级阶段,由于神经肌肉之间建立了丰富而完善的协调机制,故可将这一条线分成若干个点,每一个点就是一个松紧的转换,相对又缩短了其时间与空间,等于将站桩中细小的摸劲运用到试力上来了,这不仅增加了松紧转换的密度,同时也是摸劲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2、明确试力时“松紧转换”的目的和意义

试力时的连续性松紧转换能有效地培养打击力量的迅猛连续。如涛天巨浪,排山倒海之势;同时也是从试力入手培养“点”的意识。因为在双人试力(推手)中四臂交缠,其接触的位置就是点,而这个点并不固定,它随着手臂的运动而变化莫测,在“点”的变化中,身体劲力的僵或懈等不足之处就是由某一点上松紧转换的质量优劣所表现出来,所以“点”的运用与控制非常关键。练习时“欲动又欲止,欲止又欲动,有动中不得不止,止中不得不动之意”,这就是运动轨迹中每一点上松紧转换的具体体现。从而有效地强化了我们“点”的意识,为推手中控制、防守与进攻打下了扎实基础。 四、试力时“松紧转换”的摸劲是培养争力的关键

试力时肢体在运行过程中松紧转换的摸劲其实也就是争力逐步形成的过程。

芗老曾曰:“上欲动下自随,下欲动上自领,上下动中间攻,中间攻上下合,内外牵连,前后左右相应而动”,即周身一动无不动,动一处则要为带动整体动着想。这充分说明意拳试力注重整体训练的特征,整体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求取“浑圆力”,即整体争力。

意拳中的劲力虽表现形式繁多,如蓄力、弹力、惊炸力、开合力、刹车力及撑抱、惰性、螺旋、三角等等,但无不以整体争力为核心,离开了整体争力,其余各力均成表面文章而内在却空洞无物,失去其实质意义。

芗老曾曰:“试力为得力之源,力由试而知,更由知而得其所以用。”此处的“知、用”便是试力过程中对整体争力(浑圆力)的体认培养与具体运用。即整体争力形成的前提则是试力时整体的摸劲,那么如何进行整体摸劲呢?

首先,要紧密结合上述意念,假借及形体运动细微、缓慢原则。

其次,进行由局部到整体的具体摸劲的练习过程。

试力初期,由于神经肌肉系统缺乏在这种缓慢运动状态下工作的经验,故其很难协调统一,相对来说,整体摸劲就相当困难,所以我们可先从局部摸劲入手。由于手的感觉灵敏,故在体会外界争力的摸劲时可先从手开始,待手上有了感觉之后,就要逐步用手臂、胸腹、腿、后背,最后运用周身整体。

试力摸劲是一个由局部到整体的体认过程,那么我们如何正确认识与把握此过程的具体实施呢?亦如搭积木垒起的建筑模型一碰就散架一般,局部与局部的相互搭配并不能组成整体,而由钢筋水泥堆砌起来的砖块却能使一座座坚固无比的高楼大厦耸地而起,所以局部与局部的最佳组合连接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整体。试力虽从局部入手,但最终还是将周身各部之间通过意念诱导,周身间架的合理结构及体内气血畅通之势这种最佳组合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最后运用整体摸劲于“徐徐、缓缓、略微”等抽象体认中才能逐步培养周身整体的争力。

而运用整体摸劲培养整体争力也是一个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初涉争力可先从简单的二争力入手,所谓二争力就是关节相对部位相反方向的矛盾力。如两手发拳之前后可假设有皮筋相牵引,前手向前出拳时,后手则要向后撕拉皮筋,想像猛然将皮筋撕断所产生的瞬间的爆发力,这种“前手打人,后手发力”之形式就是二争力。同时,可延伸为只要构成同一直线上两个相反方向的力均可构成二争力。 待身体前后、左右、上下等二争力有了体认后,就要将周身的二争力交错相争,周身各部面面生力,互为应合,气力通贯,浑然一体,无不相争。周身整体之间如蚕丝成茧一般相互交织,身无空隙。随着此种体认的深入,我们就要着意体会在运动时周身是否饱满,能否随机随势应感而发,能否体会到周身毛孔扩张与大气相呼应之感,能否体会到自身如球一般的整体滚动,如具上述感觉,则充分说明试力时神经肌肉已达到了高度协调统一,自身整体争力及与外界之争在肢体缓缓移动状态中已建立且非常丰富,周身意力饱满、浑厚、沉重且意力不断、灵不意散、神意气力浑然一体。“动之则奇趣横生、四肢百骸终归一贯”,此时形体运动如轻风拂柳一般表现出一种自然美、神韵美与和谐美。这种形体美归根结底是由于人体神经肌肉经过锻炼达到高度统一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内在劲力均整平衡的协调美,达到这种程度就为下一步整体发力打下了基础。

运用“松紧转换”的摸劲培养争力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我们在进行整体争力的培养过程中,身体的每一个动作,如手向前伸时则同时要有意向后牵引,而后则反之,上下、左右亦然,此即前人所说“顺力逆行”之说,也就是运动中“前推时意有后拉,上托时意有下压,外撑时意有里裹,共争一中”、“中”即身体重心所在。试力时无论肢体向哪个方向运动,其正向与逆向的力量大小是平衡均整,相等相乘的,此时如稍有偏颇,则“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争力均整之要义尽失!

2、试力摸劲时之劲力要“从开展处求取,于紧凑处提高”。

“从开展处求取,于紧凑处提高。”即摸劲时神意要开阔,姿势要舒展,只有合乎力学又能技击实战的姿势间架在练习过程中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才能得以具体体现,更能有效地发现自身之不足。在开阔的神意与舒展大方的姿势间架相结合下,我们对试力摸劲有了体认后,就要逐步将姿势由舒展向紧凑过渡,以培养和掌握各种试力的细微精妙之处。因为动作越紧凑,就相对缩短了肢体运行的轨迹,使精神意识更能高度集中刺激神经肌肉,从而提高摸劲的质量。其实这个过程就如雕刻家手中的石头一般,刚开始只是青石一块,随着工作的进展,要雕刻的东西逐渐显露雏形,但这并非最终目的,那么我们则要进一步再将雏形精雕细刻,精益求精,最终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便会呈现在面前。

3、试力摸劲应先以一种试力为主,熟练后再练其它试力虽有拨水、开合、扶按球等各种不同形式,但其内涵却都是为了摸萦培养浑圆力。所以试力伊始可择其一种进行练习,待体认日深,再练习其它,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如果我们把全部试力学完后同时进行练习,反会多而杂乱不利于劲力的体认。

4、正确处理试力摸劲时“躯干”与“梢节”的关系

试力摸劲时虽要求意(力)达指梢,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忽视肢体根部即躯体的练习,要清楚,指梢之意(力)的根源是躯体。如开合试力时,不仅要意念着重手指、手掌、小臂、肘部有开合的阻力感,更要体会双臂“根部”即肩部同样有开合的阻力感。以此类推,可意念假设手臂开合时整个躯干,以中线为界有被微微撕裂的开合之意。作扶按球试力下按练习时,不仅要意念两手臂按着飘浮在水面上的空球,更要想胸腹部都和球沾连,下按时不仅是双臂按球,而是靠臂部往下坐,腿部弯曲下降,带动手臂按球。由此可见意拳试力的每一个动作都不只是梢节的运动,而是躯体摧动梢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如小孩玩的拨浪鼓一般,转动时将两个小锤甩动开来。所以意拳试力的原则应是动一处牵全身,一动无不动。但一定要注意梢节的练习,正确的练法是将躯体与梢节连成整体,练习时不单是意注指梢,更要意注周身,意念周身在大气中游泳,无处不被包容,周身亦如挂在风中的口袋,无处不被撑胀。总之,试力时躯体和梢节的相辅相成是很关键的,要以躯体为主,让躯体去摧动梢节,梢节配合躯体,才能更好地进行试力练习。

5、各试力之间的连接要紧凑粘连

意拳推手实作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旦粘住对方,抓住机会,就要以“挥浪卷朔风,大气包寰宇”之势,迅猛、连续的进攻,这种连续性便是神经肌肉松紧转换频率的快与慢的问题。

我们在站桩时要求神经肌肉的松紧之间的转换在保持松缓、细微之原则的前提下,要突出粘连、缠绵、紧凑的特点;而到了试力摸劲时,肢体在运行路线延长的情况下,仍要继续保持这种状态,切不可同出现一个试力定毕“嘎”然停止,再做下一个试力的现象,也就是说两个试力之间没有停顿,要求在连续、紧凑、缠绵的动作中体现松紧转换时周身极其微小的震颤鼓荡,这种震颤鼓荡的频率越疾速,发出来劲力就越连续,迅猛、爆发。因为疾速的转换说明周身神经肌肉高度协调,能在瞬间将周身的力量调动起来并集中到一点上发放出去,故姚承光老师在讲述试力时曾精辟的论述:试力之间的连续性非常关键,期间的连接是否缠绵、悠扬、粘连意力不断,好的试力将直接影响实作时能否形成连续性的进攻和控制,在连续性进攻中劲力是否浑厚饱满,频率是否疾速爆发。即所谓的周身荡鼓,实则为松紧、紧松的高频率的转换。

6、最后要特别说明的是:无论我们练习哪一种试力,都要注意头与前脚、前腿膝盖和后胯之间要始终有相争之意,只有这两处相等,周身间架才能如一把撑起的伞一样浑圆饱满。

在认识和掌握了上述试力的原则原理之后,进一步则要将这些原则运用到试力的技术中去进行考证。

意拳试力根据其不同特征和应用方式可分为4类12种

1、三种基本试力:平推、拨水、开合此三种试力在动作意念上都比较简单,可作为试力的入门基础练习,故为基本试力。

2、三种推手试力:扶按球、勾挂、分挂此三种试力在推手中出现的频率最多,故为推手试力。

3、三种身法试力:旋法、摇法、神龟出水此三种试力侧重于上下、左右、前后身法的练习,故为 身法试力。

4、三种打法试力:侧劈、正劈、环绕侧劈此三种试力侧重于散手时劈砍技术的练习,故为打法 试力。

在上述试力中,平推、勾挂、旋法三种试力侧重于前后力量的练习。

其中,平推主练前推后拉之力,勾挂主练小臂上挑下挂之力,旋法与它们所不同的在身体虽是前后移动,又同时配合外旋内裹,但手臂都是呈平面弧线运动来体现“旋”的动作,此试力虽侧重于前后身法移动的练习,但在推手和散手中也是很有效且经常用到的技法。

拨水、扶按球、神龟出水三种试力侧重于上下力量的练习。

其中,拨水主练上下拨动之力;扶接球主练上托下按之力;神龟出水主要练习上下身法的移动,而在练习上下身法的同时也将前后、左右身法的移动融入其中,故其是一种难度最大的试力技法,往往放到最后来学习。

开合、分挂、摇法三种试力侧重于左右力量的练习。

其中:开合主练左右开合之力,分挂主练左右偏带之力,摇法主要练习左右身法的移动之力。

三种打法试力,侧劈、正劈、环绕侧劈,故名思义,主要练习不同方面的侧面、上下、螺旋劈砍之力。

写到这儿,可能有些朋友要问,意拳不是不讲招法吗?那为什么还要练这么多试力的招法呢?关于这个问题有人曾请教姚宗勋先生说:“既然意拳讲'拳本无法,有法也空’,那还练这么多的试力干吗?”姚老先生说:“你忘了下面还有一句话'一法不立,无法不容。’”。就是说,意拳虽不讲究招法,但并非没有招法,通过对上述试力招法的分析,我们会发现意拳的每一种试力虽然有一定的侧重点,但都是围绕上下、左右、前后六面力进行练习的,如平推试力,虽以前推后拉之力为主,但在前推时一定要辅以下按、挤合上指之意,后拉时一定要辅以外分、下压、上提之意;扶按球试力虽以上下力为主,但向上提时要辅以挤合、外撑、向前之意,向下按时进要辅外分、后靠之意,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意拳所试乃六面浑圆力,如果仅仅是前后、左右、上下单一的力量,就失去了“浑圆”之意,所以意拳每一个试力都是通过力量主次之分将这种浑圆力体现出来。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在试力练习中,凡是向前的力量,都要以向前之力为主,辅以下按、挤合、上指之意。

凡是向后的力量,要以向后之力为主,辅以外分、下压、上提之意。

凡是向上的力量,要以向上之力为主,辅以向前、外撑、挤合之意。

凡是向下的力量,要以向下之力为主,辅以后靠、外分之意。

凡是向外开的力量,要以外开之力为主,辅以回拉(身体微微后靠)下压、上提之意。

凡是向内挤合的力量,要以挤合之力为主,辅以向下、向前、向上指之意。

明白了这些原则之后,神秘的意拳试力不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了”,无论其运动形式如何变化,总脱离不了上述的原则原理,而这些原则原理就是由上述各种形式的试力所体现出来。所以,意拳之招法是拳学的原则原理之法,而非枝节片面局部之法,而意拳所讲的“无法”是以“有法”为基础的,只有通过“有法”阶段的无数次磨炼,方能打破藩蓠,进入“无法”之境,即武术先辈们所谓的明劲→暗劲→化劲的形成过程。而用现代生理学解释则是在正确技术及理论指导下经过反复练习而使动作由分化→泛化→最后达到自动化的定型过程,即所谓“随机随势,应感而发”。如果一上来我们就追求“无招无势”,由于根蒂不深,而如墙上芦苇一般,经不起风吹雨打!

在掌握了意拳试力的原则原理及技术的核心要领之后,如何循序渐进的练习试力呢?根据其要求,我们可将试力分三个阶段来进行练习。

一、定步试力

所谓定步试力,是指身体利用技击桩间架在原地站立不动的情况下进行试力练习,定步试力又分为以下两种:

1、定步单式试力:即一开始先进行单式练习,如先练习平推试力,熟练后可练开合,随即扶按球,拨水等等,此目的是为日后定步综合试力创造条件。

2、定步综合试力:即在单式练习的基础上将各单式试力打乱顺序,综合起来进行练习,如一上来是平推,随即是开合,紧跟着扶按球,随即是拨水,此目的是为了适应定步推手时的各种变化。

二、活步试力

所谓活步试力,是指在定步试力的基础上,结合摩擦步(即腿和脚的试力,为意拳的基本步法,下一章作具体介绍),在运动中进行试力的练习方法。在运动中进行试力练习就需要有定步试力和摩擦步相互协调搭配。由于活步试力是手和脚的同时移动,相对比定步试力来说有很大的灵活性,同是也复杂了许多,更重要的是它需要有定步试力和磨擦步的扎实基础,如果基础不扎实,在活步试力中就会体现出来,如摸劲的感觉不明显,上下肢体配合不协调等等,所以一定要注重基础的练习。
活步试力同样分以下两种:

1、活步(进退步)单式试力:即将试力与摩擦步结合起来进行单式活步试力练习,其目的是为活步综合试力创造条件。

2、活步(进退步)综合试力:即将各种试力打乱顺序,综合起来结合磨擦步来进行练习,其目的是为了适应活步推手及散手的各种变化。

三、无定式的高级试力

在走步试力动作协调自如之后,就可随意进退,如进一步、退一步,退一进二、退二进三等等,此练习熟练后又可进行左右迂回变步试力练习,总之,可随意变换姿势及运动路线,避免单调有意识的安排顺序。

当我们在细微缓慢的运动中体会到了浑圆饱满之力感后,就要打破蕃蓠,变缓动为速动,大动为小动,即缓、速、大、小各种运动都要练习。

进而可将各种节奏顺序打乱,因为技击不可能事先安排好再施以较量,其快慢缓急、闪展腾挪各种情况都可能遇到,所以整个试力训练的劲力节奏要以缠绵为主 参以悠扬顿挫,以接近实战的需要。

试力达到高级阶段以后,无论其节奏变化如何,周身都应意力饱满,均整协调,舒适得力,意到力到,意力不分,最后连“试力”二字也在意念中消失,即前人所谓:“力量在身外去求取,意念在无心中操持”,达到自然而然之境。

对于试力,姚宗勋先生有着极为精辟的论述:“试力时,神态如空中旗,渊中鱼。空中旗飘摆不定,惟风力是应;渊中鱼形似微动,实则因波浪所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