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6月,和儿童有关的话题都很火爆。在服装行业,勤劳上进的品牌会趁儿童节搞一搞借势营销,为公司拉拉业绩;而无良的检测机构也没有闲着,他们会站出来“伸张正义”,趁机向童装企业“扎钱”创收。 都说服装这个江湖险恶,身在企业的朋友们肯定比我更有体会。 这几年,不管是政策环境,还是市场层面,童装这个细分品类一直都很热,大家聊国内的童装市场,总认为有一片蓝海存在,但蓝海到底该怎么把握,从来没人说清楚过。(洒家也一样) 今天,给大家讲讲我们中国人自己搞出来的原创童装品牌“巴拉巴拉”。聊这家在业内有霸主地位的童装品牌的故事,看看巴拉巴拉当年是如何在江湖上杀出一条血路,把自己送上童装霸主地位的。 哦,对了,爸爸妈妈们想买童装的话,可以考虑一下这个牌子。看完整个系列故事你就明白了。 有了直观的认识,接下来我们看看巴拉巴拉究竟是怎么个霸气法: 低端、高端,巴拉巴拉为啥偏偏选了个中端? 要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还得从15年前讲起。 大概是在2000年的时候,有专业的市场调研机构对国内的童装市场做过详细的调研,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国内一线城市的童装市场根本没有其他品牌进入的空间。 因为当时中国的童装市场几乎被迪士尼、或者说被全球知名动漫公司授权的品牌给垄断了。 在百货商场,放眼一望,卖儿童用品的层楼几乎全都是这类品牌,这些款式单一、元素简单且价格昂贵的“品牌”占领了大部分百货渠道,另外少数主要是外资童装品牌。所以,其他品牌想进入商场的童装楼层,根本没有可能。 有的人不信邪,非要硬碰硬,结果是,你要进去,那他们就全部撤走,“威胁”坐地收租的百货公司,百货公司又反过来“威胁”这些后来想挤进来的品牌(我是不是又黑了别人,让人躺枪了)。 所以,国内的高端童装市场才一直被这些所谓的“高端品牌”霸占了很多年。真是可怜了后来想玩这个游戏的公司,连门儿都没有啊。 15年前的江湖环境交代清楚了,我们再来看看创立巴拉巴拉品牌的母公司——森马当时在干嘛? 2001年前后,虽然森马和美特斯邦威在休闲服领域撕得很热闹,但是两家公司的生意在这个时期却都好到爆。在森马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后,他们老板邱光和提出了“森马伴你一生”的构想。 这个计划的意思大概是,森马要拿下成年装以外的市场,包括小朋友和中年及以上的客户群。所以,巴拉巴拉品牌就诞生了。 与时代为伍,《教父》迷信又应验了??? 当时的江湖环境是如何凶险,大家也都清楚了。高端渠道被牢牢地堵死,既然此路不通,那我就另寻出路呗。 于是,巴拉巴拉的定位方向自然就出来了。而且最重要的是,精明的邱老板想到了一招:把森马休闲服虚拟经营的模式扩大到童装这个细分行业。 那既然高端做不了,为什么巴拉巴拉不做低端呢? 因为在巴拉巴拉之前,童装生意除了在商场渠道做以外,另一种主要玩法就是在批发市场做杂牌货。森马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品牌运作模式,而且他们在三、四线城市有自己的强势渠道,江山如此稳固,完全没必要去和批发市场的人抢生意啊。 聪明的人都知道,蚂蚁和大象打架,大象不一定能赢哦。 现在来看,要说森马成了今天服装行业的一匹白马呢,因为人家跟得上时代,懂得着眼于未来。大家可以回忆一下,美邦想起来要做童装是在哪一年?没错,是2011年,比森马整整晚了差不多十年。所以,今天两家公司在业界的地位、过的日子也完全不一样。(好像又有人躺枪,服装这个江湖玻璃心怎么那么多啊) 2002年初,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调研,定位中端市场的巴拉巴拉童装品牌正式上线运营,并正式被定为主品牌森马以外的第二个业绩增长点来打造。 因为有森马成功的体系可以依赖,有一群牛X的人在给邱老板奋斗。很快,巴拉巴拉就成为公司的第二头“利润奶牛”了。 至于巴拉巴拉诞生之后,这群牛人具体是如何让它成为业内第一的。稍安勿躁,继续往下看,这个系列后面我会给大家一一道来。 最后,特别感谢以下两位朋友: 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 上海聚仁国际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李德效 是两位大咖的话触发了我写巴拉巴拉这个系列的灵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