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素材:史怀哲

 昵称25292915 2015-06-05

史怀哲:非洲之子(人道主义的圣徒)

音乐天才:八岁时他从管风琴上开始对人生和宗教的理解;十八岁成为法国管风琴大师的得意门生,同年,又用法语和德语写出了《巴赫传》,其深入独到的见解惊动了整个欧洲,并被推为演奏巴赫的第一人。

如果放在当今的中国,那他的家长肯定乐疯了——自己的孩子不但赢在了起跑线上,而且还有可能成为一棵伟大的摇钱树。

作家教授:二十岁时,他与法语作家罗曼·罗兰、德语作家茨威格结下了很深的友谊,并吸取了两种文化的长处,具备了不同的文化视野,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当红作家。

三十岁前,他又获得了哲学与神学博士,出版了《康德的宗教哲学》《历史上耶稣的研究》等著作,并因此获得了自己母校(也是德国作家歌德的母校)的任教邀请。

弃艺从医就在大家都以为他将谱写华丽人生的时候,他却把目光投向了那遥远、寥廓、荒芜、混沌的非洲。关于非洲,他仅仅在年幼时看过一个非洲人的雕像,他回忆说:“他脸上那忧伤而若有所思的神情,好像是在和我诉说黑暗大陆的悲痛。”在过30岁生日的前几个月,他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讲述了非洲严酷恶劣的生存状况,如何迫切需要医疗服务,并招募前往这个地区的志愿者。一个雕像,一篇文章,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未来毅然抛下他所拥有的一切事业基础,进入医学院习医,开始极其忙碌的生活:他在神学院讲课,跑去医学院听课,回教堂讲道,还要努力地练习管风琴,7年以后,他获得医学博士学位。虽然这只是他一生九个博士学位中的一个,但却是对非洲人民最重要的一个

人道圣徒1913年身为传教士的三十八岁的史怀哲博士,偕同他的夫人海伦,带着70箱装着医疗用品的行李,来到了法属赤道非洲(现在的加蓬共和国),在奥果维河畔的兰恩巴涅设立了医院,他的医院因陋就简——最初的治疗室是从一个鸡舍改造来的,开始免费为贫穷的黑人治病,治疗了无数的非洲人。史怀哲说:“我还债去了!,这一“还”就是50年,直到九十岁时在非洲去世……

他,就是史怀哲,一位大爱无疆的医生。那些从他那里得到健康和生命的非洲黑人,带着崇高和惊喜的神情,把他尊称为“欧钢加”——解救之神

最终孤独而长久的坚持让史怀哲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上世纪50年代初,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这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志愿者和人道主义圣徒他毫无保留,把全部奖金连带演讲、演奏所得,全都用来增盖兰恩巴涅的麻风病院。对于史怀哲的一生,很多人并不理解,是啊,这个世界跟不上史怀哲的脚步,我们对史怀哲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

但无论如何,许多人毕竟有一颗毁坏不了的善良的心,否则他们就从来不会认识到史怀哲质朴的伟大。(爱因斯坦语)

箴言:

     1965年, 90岁的史怀哲说:“上帝啊,当跑的路我跑过了,尽力了,我一生扎实地活过了。”之后,便停止了地上的劳苦。

     爱因斯坦专门写过一篇叫《质朴的伟大》的文章,文中说:“像阿尔贝特·史怀哲这样理想地集对善和美的渴望于一身的人,我几乎还没有发现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