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著名艺术家—陆壮

 东方竹马 2015-06-05

陆壮先后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享受政府津贴专家。师从中国著名画家唐云先生,擅长中国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佛教人物罗汉。现任中央中国画研究院江苏分院院长。


作品经常发表于国家艺术品专业报刊、《美术》、《美术报》、《江苏画刊》、《书法 研究》……。曾在新加坡、日本、和我国台湾、香港、北京、山东、上海、浙江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作品作为国家礼品被国家领导人馈赠美、日,印尼,韩等国家收藏。《阿罗汉图》《幽山探翠》分别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

陆壮既擅长山水,又精于人物画创作,但他无论画山水还是人物,均属尚意一类。其笔墨干净凝练,充满神韵,没有一丝一毫的浮软之笔。他的山水造境空阔,笔墨疏淡,但总能嚼出些酸咸之外的味来。他的人物画虽然追求笔墨意趣,但也同样关注人物形象的真实、准确以及由此带给观者的亲和感。尤其是他的罗汉图、钟馗图,堪称绝品。画家笔下的罗汉用笔着墨意畅而婉、刚柔并济,又将现代绘画的色彩与传统佛教绘画的艺术格调糅作一体,于笔墨韵味中增添了一缕禅意梵音,可谓是匠心独具。

唐朝有位得道高僧叫青原惟信,他说参禅有三重境界,而且说的比较玄奥:“老僧三十年前还未参禅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经过老师指点,有了个入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如今得了一个休歇之处,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青原惟信借用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个学习过程。一幅作品画得像也许很容易,但要画出神韵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必须经过这三种境界。陆壮历经三种境界之后,其创作风格由绚烂之极,逐渐归于平淡。这是一种高品味的追求,是既雕且琢、复归于朴的心态,其魅力在于对华丽藻饰的超越,这是一种觉悟。而陆壮在完成了复归于朴之后,以至情至性,本色纯真的心境突破了对朴素之美的自觉追求,下意识之间置身于不自觉的本真境界。其山水如是,其人物画亦然。


陆壮的作品气韵独到、师古不泥,深得唐云之韵意,传统写意画之精髓。无论在艺术造诣、精神内涵,还是在思想深度、人文情怀上,都已经达到到了相当高的境界。在他笔下,既有气象万千的山水,也有万千风骨的人物,可谓是墨色层出、意境万千。在人物形象的设计上,画家没有选取写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也没有去创作扭曲、变形的抽象人物,而是独辟捷径地融合多种艺术元素于一身,足见其与众不同之处。他画的山水、人物虽然和现实世界的真山真人不一样,但却更生动地表现出山水意境和人文情怀。于是,以佛教的悲智为底蕴,在面对世俗万象的淡定之中,人物形象变得拙朴而浑古。在陆壮的画面上,真正达到了符合中国画传统的了无痕迹、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壮行天下,搜尽奇峰
——陆壮个人艺术展前言

在当今画坛,既擅长山水,又精于人物画创作的画家并不多见,陆壮就是一位。布局深远、意境幽深的山水佳作,形神兼备、气韵清高的罗汉图,两种不同的艺术题材都在他笔下展现得风生水起,无限高雅之情,寄托画卷。欣闻陆壮先生的个人艺术展将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爱画如我者自是喜不自胜,足以让我们充分领略到这位杰出艺术家的大家风范。


陆壮在山水画、人物画领域均有很深的造诣。其作品将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融汇贯通,融写实精神和东方诗意为一体,很好地传承了中国传统水墨的艺术精髓。在多年的创作实践中,画家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笔墨语言。作为一位厚积薄发型的画家,他在自己的领域内深耕细作多年,不断锤炼着自己笔墨,矢志不移地追求着艺术的最高境界。在这次个人展览上,将集中展示他的精品力作,全方位多角度完美呈现陆壮的绘画艺术。这些作品都是陆壮近一两年来的山水、佛教题材的新作。无论是从展览规模还是从作品质量上看,都堪称一次难得的艺术盛宴。


壮丽山河分外美,浓墨重彩行天下。从陆壮的一系列山水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到画家既师古人、又师法造化的艺术探索。几十年来,为了艺术理想,他能够自甘寂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始脱去胸中尘浊,进而丘壑内营,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经过这样的淬炼,画家总能在司空见惯的山水景观中找到不同的感受,创造出有别于他人的新风格、新图式,充分体现出“山水以形媚道”的艺术思想。其笔下的山水意象皆从写生中得来,又经过了自己的提炼和升华,将思想、情感和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既富于自然气息,又带有深刻的心灵印记,可谓“超乎法外,合于自然”。 画家的创作技法十分成熟、精湛,其作品构图稳定却不呆板,饱满却不滞塞,活泼而不散乱。通过一幅幅精彩绝伦的山水画,默默表达着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和感悟。


与他的山水画壮丽、秀美不同的是,陆壮的罗汉图用笔着墨意畅而婉、刚柔并济,又将现代绘画的色彩与传统佛教绘画的艺术格调糅作一体,于笔墨韵味中增添了一缕禅意梵音,可谓是匠心独具。他笔下的罗汉形象既生动逼真,又别创新意,含蓄、虚豁、自然大方。画家把哲理禅思寓于平淡之中,自然、忘我地表现人性的真、善、美。他对人物造型的独到理解,通过夸张而细腻的刻画表现出来,使人物形貌真切、神韵毕现,并在醒目的人物形貌上突显出一股强烈的吸引力。


陆壮是一位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充满创作激情的画家。他一方面师法造化、参斟古今,另一方面又用真正现代式的开放性观念和思维面对传统笔墨,在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进程中,水到渠成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他画的山水苍浑有致,虚实相间,将气韵藏于笔墨,笔墨流转间,能使山气欲动,成就万千气象。他画的罗汉则以佛教的悲智为底蕴,在面对世俗万象的淡定之中,呈现出拙朴而浑古的笔墨神韵。其艺术手法非常独特,是用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非常个性化的美学思想去诠释古典精神。在他笔下,苍老与秀润结为一体,单纯与丰富连为一体,阳春白雪具有了雅俗共赏之美。这种艺术上的独特创造,以及因此闪现出来的笔墨才情,给其作品赋予了长久的生命力和巨大的艺术价值。

静穆沉雄写大山 偶然小品走春帆
----陆壮先生书画艺术印象

赵润田
春末,某日晚,得缘走进陆壮先生画室,不由得眼前一亮。之所以有“一亮”之说,是因为我首先见到的是他的书法作品。那是一个横幅,藏蓝底,金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字是真好,我不想说漂亮,“漂亮”不是书法的最高境界,这里就是一个字:好!


陆壮先生用的是恭楷,绝无趾高气扬的随意挥洒,也无心怯手颤的迟滞疑虑,而是墨到意足,笔笔不苟,有欧字意,也含魏碑韵,我猜想他是在这两条路上都下过功夫的。由这样的功底结字,气韵不落俗尘,也无自造之蠢。欧字,学得好,入高士风;学不好,落钗裙气。陆壮先生以魏碑“托底”,自然裨补阳刚,直入清奇整饬一路,得高士风度。他的字,点划腾挪有度,用心极细,线条韧性十足,绝无枯燥乏力弊病,耐看得很,愈看愈爱看——这就是成功的书法。


不能不说,如今能写一手好字的画家真是太少了。都说书画同源,其实书法比绘画更难,入门难,见成绩难,它需要长久的寂寞追求,比绘画更难感受进步的阶梯和灿烂的光亮。所以,能写一笔好字的画家肯定是耐得住寂寞的画家。

其实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求艺者都须长守寂寞。我观陆壮先生画作,他的那些大山水,山何其壮伟,林何其幽深,而人何其渺小!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人,只是匆匆过客,而天地造物却是永恒不灭的。我感觉他对自己所身处的世界有一种“从远处看”的心理距离,当然,这与中国古代绘画讲究空灵幽缈的美学思想传统有关,他从古代先贤那里有所继承和借鉴,但他之所以走这条路,毕竟还在于那样的美学思想与他心有所契。


陆壮先生确实适宜画巨幅山水,这不仅仅是因为上面所述的美学思想追求,也在于他的笔墨用法和构图方式。他避开中国古画中容易生出的荒寒气象,而给以较为强悍的勃发的生命力,他的山总与云、树、溪、人在一起,相与交错,相与衬托,从而以云的飘渺、树的苍郁、溪的流动、人的仰观烘托出山的伟岸高古。他是南方人,笔下却充盈着北方大山的苍然雄阔,这可能正如他自己所言,多年的北方生活已使自己形成北方性格。他不拒绝大的色块,但不会让那些青绿颜色过于妩媚;他画树,但不会让枝叶过于纤巧,所以他更多的是松;他画房子,不管是草庐还是小亭,直接取诸古法,纯粹中国古代民居的样子,质朴简洁;他画人物,席地而坐或是踽踽而行,一人,两人,就那么平心静气,像大山的子孙,默默享受着天地造化所给予的恩赐。尤为可贵的是,他的山水画凝聚着一派生机盎然的气息,大处经营,细节不丢,但却不显雕琢,山石、草木、清泉,都充满了生命力量,没有乐观豁达、热爱自然的广阔心胸是画不出如此气象的。


无尘,无争,无欲——这样的一幅画为我们提供的是极大的想象空间,雄阔千里,天地悠悠,怎不令人心胸开阔,超然物外?这就是中国画的奥妙,从静中感悟世界,享受世界,它于西方画是两个途径,西方画在讲故事,让人热血沸腾,中国画在营造意境,让人心如止水。生在当代,自然需要奋斗,然而也需要休养生息,观赏陆壮先生的画作,恰能给人以心绪调整,如气功之意守丹田,久而真气弥漫。

陆壮先生鸿篇巨制深沉壮伟,痛快淋漓,小画也营造得趣味横生。几乎所有的画家都是有局限的,重要的是不断突破自己。陆壮先生的艺术,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既可以“粗头乱服不掩国色”,又可“杨柳岸晓风残月”。我尤其欣赏他的小品,如果说,他的大画更多地体现了传统,那么,他的小品则更多地展示了现代。他在小品中恰当地融入了多种现代和西画手法,具有另外一种艺术张力。比之大画,小画更便于玩味,老年间即使呈现给皇上的绘画,也不过窄窄一条,那是便于近距离细细赏玩的。但这也很考画家,尺幅之内,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尤其需要画家的刻意经营。他的小品特点,首先是构图缜密有致,其次是颜色的使用新奇大胆。他的小品,意象丰赡得很,不只是片石孤木(那也能营造绝佳境界,此处绝无贬义),他不惜采取满坑满谷的做法来经营,很有些像油画、水粉的布局,甚至像是日本画、朝鲜画,带着点淡淡的禅意。这还得益于多种颜色的运用,色泽浓烈,给人感觉“小品不小”。


陆壮先生的那幅《春江放艇》很有代表性,白云绕山,杨柳轻垂,白梅满坡,扁舟独行,兼有梅里人家略透消息,近前土阶曲径通幽,远处极目可见黛青山头——小小一方,竟然容得比这还多的意象,然而又让你不觉其多,甚至还有不少空白“透气”。远、中、近,各得其宜,特别出彩的是远处山顶的色彩设置,竟然使用了很深却又很亮的蓝色,超拔现实之上,给整个画幅提升了许多亮色,否则将沉闷不少。他对云的处理也是超乎现实的,这是“意象”而非直白的“形象”,此云此山,给予画幅中无限的梦境意味,言其“超现实”,却又若含宋元气味。这就是好画,耐看,有境界,有趣味。这样的作品,陆壮先生往往画得灵动,有机趣,有禅意,说不出的意思在里面,甚堪玩味。


他的另一幅《九江气爽》,也是咫尺千里的佳构,云海群山排闼而来,谷深会友窃窃私语,诗境豁然而出。古人亦有同类小画,但陆壮先生这里树木用色明丽泼辣,一反前人之萧疏孤寂,给画面增添了生机勃发的面貌。中国画的玄机在于“造境”,用心体悟,陆壮先生的作品会让你深入其中,与美妙同在,绘画是严肃的,但有时又何尝不是“玩”?要紧的是玩得有意思,有境界。


陆壮先生是有深厚文学功底的,这是他的“托”。他兼有艺术系和中文系学养,而且是国内有名的高等学府双料毕业生。在画家群中,这样的不多。和他聊天是一件话题不断延展的乐事,不是满嘴“跑大海”,而是文学、艺术、历史、人文的随机触发,很是过瘾。缺少文化依托的艺术不会走得太远,也不会有丰赡的内涵。品赏之间,兴之所至,忽然占得几句顺口溜(绝不是诗,无格律无蕴藉无意境,为“三无产品”,勉强够得上顺口溜里面的末流。这年月,“诗歌已死,微信当立”,但好微信也不是谁都做得出的),乃曰:

读陆壮山水有感
沈癸酉

读陆壮先生的画作,仿佛置身于山水林壑之间,让人身心舒畅心旷神怡,一股清新的自然之气,油然而生。他亦工亦?的笔法透露出高雅的气质与才情,浑然天成的色彩运用,架构出人与自然的精神桥梁。
陆壮先生的山水溶入了中国文化中的儒道精膸,向世人传达了作者文化与传统境界的高度结合,表现出回归宋元的精神寄托。好的国画作品历来讲究"意境"与"意韵"的巧妙结合。"意境"就是虚与实的处理,而"意韵"则是表达节奏与画化之意。这就要求画者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及对艺术的感悟能力。这也就是说:在一幅作品中,画者要用寥寥数笔,既表达出高山流水小桥人家,又让人感到花开倩影,暗香浮动的艺术情趣。这就不是一般画家可以企及的,但让我感到幸慰的是,陆壮先生无疑是此中高手。他的作品空灵水润,溪沿石淌,禅意高古、画中有诗、诗中韵画、笔法流畅、疏密有度是画如其人的真切解读,賞其画作,如饮佳茗,回味悠长让人不觉神清气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