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立群读宋史第一部《宋太祖》(二十)平蜀总结

 江南固天 2015-06-05

 自古道:“蜀道难、难于上靑天”。然而骁勇善战的王全斌带领五万将士,巧打强攻,只用了六十六天的时间,就消灭了建国四十年、拥有二十万军队的后蜀,创造了以少胜多,神速歼敌的罕见战例。王全斌为之后扫灭南汉、南唐、北汉,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大宋王朝统一中国大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意想不到的是,刚刚平定的蜀地突然间风云突变,发生了叛乱,王全斌最终又用了两年的时间,才平定叛乱。那么远在千里之外的赵匡胤,究竟是如何掌握前线平蜀将士的,一举一动的呢?对于大平蜀将领的功过得失,赵匡胤又是如何赏罚的呢?

 

    太祖乾德四年十二月,叛乱平定了,第二年正月,下令撤回京城。回来后,问责。他怎么知道这些人干违法的事呢?一是后蜀臣民的汇报,这些人迁进京城,赵匡胤向他们了解情况,怎么抢劫,怎么私自打开国库;二是蜀地使者,派了许多去蜀地,赵匡胤亲自了解,这些人如实汇报。通过这些,赵匡胤掌握得清楚。两年的动乱是因为平蜀的将领处理不当引发的,所以得间责。他怎么应对呢?做了两点:1、谁作孽,谁收拾。不召回来,让自己去平蜀,自己去收拾烂摊子。这些人因此也更卖力。2、不敢逼人过甚。派出的人,如果急着召回来,并处置,操之过急,只会导致鱼死网破,会把这些人给逼叛了。两年没召他们,让他们在那儿扑火。所以两年急着平了叛乱。刚平定了,召回来了。其实赵匡胤当时对蜀地将领处置非常英明了。王全斌这些人曾打过退堂鼓。吕余庆是参知政事,赵匡胤派他去主持社会治安,王全斌当时想退下来,但是手下人说不行,因为到处都叛乱,如果不镇住,将来间责还逃不掉。王全斌他们知道是自己惹的麻烦。回来时,能蒙住赵匡胤他们吗?还真有能人,担任枢密副使王仁赡。这人原来是枢密副使。他有军权,能调兵,却没带兵之权。他先下手为强,不过是先下嘴。回到京城后,第一个去告状。自己有错,但是愿意立功,把大宋将领在蜀地乱纪的事全坦白了。全推到别人头上,没自己的事。赵匡胤间他,蜀地有将领逼得治李廷珐的罪,这是谁呀?说的就是他呀。李廷珐请教他人,他人告诉他,“王公志在声色,苟得其所欲,则置而不间矣”,结果只好借来妓女,送钱给王仁赡,算了了。王仁赡说,蜀地山高皇帝不远。这事儿皇帝全知道,“皇恐不能对。”

 

    怎么处理呢?对这些有功之臣,交给北宋权力机构中书门下去审理。审理结果是,王全斌王仁赡等五大罪状:优势抢夺子女玉帛;擅自打开后蜀国库;隐瞒财货;擅自克扣蜀兵行装钱;屠杀降军。五大罪状,人证全在。几个主要将领全部认罪。商量怎么处理?结果是“法当死”。平蜀的主要将领全部死刑,一道诏书赦免了。贬官,退赔。三个主要将领:王全斌在湖北随州设立一个州,安排他做留后;内设崔彦进,在陕西设立昭化军,他做这儿的留后;王仁赡降职为右卫大将军。这些人所有抢的夺的敲的送的全交回来,抢谁的退给谁。

 

    史载,王全斌能干,在平蜀前,毫无劣迹,靠军功一步步升上来的。一有胆有识,十二岁时就做过惊天动地的事,父亲是后唐庄宗手下的军官,私养了百十人武士,唐庄宗要召见他,他不敢去。王全斌说,“此盖疑大人有他图,愿以全斌为质,必得释,父从其计,果获全。因以隶帐下。”这是怀疑心存异志,拿我为人质,没事。结果,果然不出所料。所有猜忌都消除了。十二岁的孩子,本应该由父亲来保护,结果他反过来保护父亲。二是忠心耿耿。当时乱子出自宦官,引发了军变,《伶官传序》中讲到武将逃跑了,只有十几人拼死保护唐庄宗,这是忠心。三是身经百战,参加过征淮南等战争,直到大宋初年,因为军功升为节度使。前半生好,一点劣迹没有。中间烂了一段,原因不在他。到蜀地引发了动乱?原因还在赵匡胤。他在王全斌出发时讲过一段话,带军队去,只要三样东西,武器粮草土地,其他的东西统统不要。这话完全是一种激励,打完胜仗后,金银与美女都给你,王全斌太当真了。赵匡胤这话说得有间题,没想到这话的副作用。王全斌就错在太相信领导的话了。一处罚就是十几年。十几年后,赵匡胤召回被贬十几年的王全斌,“朕以江左未平,虑征南诸将不遵纪律,故抑卿数年,为朕立法,今已克金陵,还卿节钺。”处罚你十几年,现在天下平定了,还给你军权。奖励王全斌一大笔钱,作为一种回报。赵匡胤其实对他还是挺喜欢的。另外两个,崔彦进与王仁赡同时,基本上也官复原职了。这是复出。还有叛将,当时二十七个大宋军官投靠了,赵匡胤亲自审理,后全部杀了,最硬的一个灭了族。

 

    远征军都监曹彬是一个人物,少有大志,“彬左手持干戈,右手取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俎豆是祭器,一般指能当文官。这表明文武全才,善于做官,说明一岁时就胸怀大志。二是庄重严肃。曹彬志向远大,还有特点,他有一个政治背景,他姨做过郭威的贵妃,他是皇亲国戚,平时一点都不飞扬跋扈,任何情况下都严肃。三是清正廉洁。出使吴越,完了立即就走,吴越追他,给他送礼,不要。带了礼品回来,上交给了周世宗柴荣。柴荣退还给他,他分给亲戚朋友。四是不偏不倚,赵匡胤曾多次想请他吃饭,他一概不去。不与赵匡胤有私下的交往。他后来解释说,我是后周的国戚,我没法与你交往。赵匡胤看重他,在征蜀过程中,北路三个官员贬官了,东路的得益于他,一个都没贬。最后赵匡胤决定升他的官,领义成节度使,曹彬不接受。“诸将俱获罪,臣独受赏,何以自安?臣不敢奉诏。”赵匡胤说,你该受赏。还有谁可以像你一样受赏?他说,我不知道。再三追间,他说,沈义伦这人应该受赏,到成都后,其他人抢,“独居佛寺蔬食,伪蜀群臣,有以珍异奇巧之物,为献者,皆却之。东归,奁中所有,仅图书数卷而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