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昔日廊坊头条及其劝业场

 老北京的记忆 2015-06-06
老北京——昔日廊坊头条及其劝业场 - 绿葉 - 来了您呐
 
     廊坊头条位置处于前门大街路西,其间建筑形式以中西合璧建筑居多。与南比邻廊坊二条商业繁华区相通,是清末民初各地商家寄宿和聚集场所。
         民国以前的北京,综合性商场很少,人们购物,大多是到专营商店去买。这些专营商店,往往还都聚集在一起,形成一条街,便于人们购物时到各个商店选择、比较。像前门外廊房头条、二条,珠宝市是北京有名的金银珠宝一条街。
    廊房头条以金店为主,比较有名的有,天宝金店、物华金店、三阳金店等几十家,从这些商店的名称,就表示了这里是物华天宝,贵重物品荟萃的地方。各家商店都是金字牌匾,在阳光照耀下显得金碧辉煌。金店也有的叫金珠店,以经营黄金为主,因为黄金饰品上有的镶有宝石,故也经营珠宝。
    清朝末年,“实业救国”的呼声日隆,在一些有识的商界和实业界人士倡导下,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商部创建、设立了“京师劝工陈列所”,以展览各地工业品为主,同时附设劝业场,专营国产的商品。劝业场命名的意思是“劝人勉力,振兴实业,提倡国货。”规定私人可以在此租地设摊,只许卖国货,出售各地名土特产,不许卖洋货。

老北京——昔日廊坊头条及其劝业场 - 绿葉 - 来了您呐

         劝业场是欧式建筑,在当时算是高楼大厦了,是京城第一幢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钢筋混凝土砖石结构,内部纵深方向设三个大厅,四周为三层回廊,设开敞式商店,内装饰豪华。
    劝业场是名副其实的筒子楼,小摊店就设在每层楼的里圈(原来中间空心)。楼内曾有电影院、剧场、舞厅和台球厅,集商贸、餐饮和娱乐为一体,不出大楼就可以享受到购物、游乐和餐饮乐趣。在开业之初,劝业场很是繁华热闹,那时候只要去大栅栏是必去劝业场,每天顾客如云。
    到了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陈列所不幸遭火灾,遂搬迁到广安门内大街与牛街交叉的东北角,现回民中学西院,新建一座三层楼房为该所馆址,欧式老楼被拆毁。
    1912年,“京师劝工陈列所”归属于民国政府工商部管理,将它改为商品陈列所。1928年,又改名为工商部国货陈列馆,馆址迁至前门箭楼之上,展出各商号的商品,兼有销售。
    正式叫劝业场那是1936年以后的事,当时的政府把它划归了北平市政府,在原址重建,称北平市国货陈列馆,又名为北京劝业场。

老北京——昔日廊坊头条及其劝业场 - 绿葉 - 来了您呐
 
         然而,不知何故,劝业场遭受到几次火灾,至此便一天天萧条起来,到了日伪时期只能维持着。
    1936年归北平市管理以后,劝业场分为若干单元私有化。1949年之后,劝业场一度关门,1956年公私合营后,为国营商场。其主要经营珠宝玉器、金属器皿、丝织品、刺绣、棉麻织品及土特产品等,同时出售日用百货、皮货、五金电器等。
    1975年北京劝业场改为“新新服装店”,以款式新颖、品种齐全闻名全市,曾经是北京市最大的服装商店。
    后来新新服装店的经营不理想,终于关门大吉。
    2007年前门大街改造,这座欧式建筑被保留下来。
    在古都北京,在传统的中式建筑群中保留了这样一座欧式建筑,这座建筑曾经体现的“劝人勉力,振兴实业,提倡国货。”的宗旨才是我们需要真正保留的。

老北京——昔日廊坊头条及其劝业场 - 绿葉 - 来了您呐
 
    如今这里建筑依旧,但是却成了旅馆。外部墙体上挂着很多空调外机,电线拉的如蛛网。房子东西两侧是拆迁后的空地,周围用铁皮围住,空地上到处是生活垃圾,靠近一点就能闻到腐烂的垃圾臭味,不知底细的人从此路过,只能掩鼻快速走过“新新宾馆”几个艳俗的大字,“劝业场”三个字早已被历史的灰尘所掩盖,更何况它所提倡的精神呢!
    所以知道这段历史的人从此路过时,不仅会感叹那些消逝的繁华,更会感叹那些流逝的历史。

老北京——昔日廊坊头条及其劝业场 - 绿葉 - 来了您呐
临街立面为巴洛克式,大门入口处作西洋柱式门罩

漫步前门大街:

西河沿与廊房头条

西河沿在前门大街以西,是正阳门西护城河南面的头一条胡同。明朝的时候这条街上有不少书铺,直到清代中叶以后才都迁到琉璃厂去了。民国初年,好多家银行先后在西河沿东口建起了办事机构,象河北银钱局、中国银行和上海银行的南城办事处、金城银行的南城支行、盐业银行、交通银行等等,也曾是近代北京的一条金融街。

这回为了开辟连接煤市街的机动车下行线,这条街已经斜着切掉了一多半,余下来的一点点,大约只剩下了盐业银行和交通银行的旧址,以及斜对面的劝业场后身。

盐业银行是由民国北洋政府与民间共同出资的官商合办银行,总行设在北京。此建筑由中国建筑师沈理源设计,采用西方古典风格,建成于20世纪30年代。1995年公布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盐业银行旧址

西河沿向南,是一连几条廊房胡同。明代初年永乐皇帝重建北京城的时候,在通衢之处盖了不少简易房,以“召民居住,召商居货,谓之廊房”。时候久了,大多数廊房都改建了,地名也随之改换了,就剩前门外还保留了这么一处明初的地名。

廊房胡同从北往南平行排列一共四条,就叫作廊房头、二、三、四条。随着时代的发展,发展成了各具特色的商业街。

清代初年,为保证内城治安,朝廷把一年一度的上元节灯市从东城的灯市口强行迁移到了廊房头条,所以廊房头条曾经有“灯街”之称。街里有华美斋、文盛斋、秀珍斋等二十几家灯笼铺,前店后厂,自产自销。当年华美斋和文盛斋的灯笼不仅老百姓喜欢,而且还供应皇宫里头使用。除了灯笼铺,廊房头条还有几家有名的金店。著名的谦祥益绸缎庄和内联升鞋店,原来也都在这条街上。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当年名气极大的劝业场,位于廊房头条胡同与西河沿之间,按照中国建筑的传统,开在南边廊房头条的是正门,而通向西河沿的是后门。劝业场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最初是清政府效法外国的商业形式,陈列和推销国货的“百货商场”,当初的全名为“京师劝工陈列所”,以展览中国各地自产的工业品为主要任务,同时也销售一些商品。民国初年改名 “劝业场”,取“劝人勉力,振兴实业,提倡国货”之意,并随之规定,此后私人可来此场租地设摊,但只准卖国货,不许卖洋货。

劝业场的建筑是一座规模宏大的西洋式大楼,这在当时十分引人注目。无论其地理位置还是经营条件都非常优越,对商户和顾客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而这里的摊商越聚越多,成了京城商业的一个“热点”。民国十二年(1923年)六月出版的《北京便览》一书中有如下记载:“劝业场……楼凡三层,南北长、东西狭。茶楼饭馆、洋广杂货、笔墨书画、古玩玉器、雕漆珐琅、南纸南货,莫不具有。后于(民国)九年(1920年)二月重建竣工,特加整饬,凡洋货、饭庄、照相、理发、镶牙、补眼诸业,拟量为剔除矣。” 除了日用百货以外,劝业场还兼营风味食品、台球游艺,三楼上还有评戏、曲艺等好几处演出场所。始建于1928年的天津劝业场,就是直接借鉴了它的名称与经营方式。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劝业场正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劝业场内部结构


直到1949年建国以后,劝业场仍然是一个拥有独特风格的大型综合性商业机构,当时共有22个行业、180多个货摊。 “文革”中,劝业场一度停业。1970年被改为信托商店,1974年后又改为 “新新服装店”、“新新时装公司”、“新新宾馆”。如今的劝业场正在等待改建,与业已完成改建的前门大街相比,显出一派萧索、破败的景象。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位于西河沿的劝业场后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民国初年的廊房头条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今日廊房头条东口(西望)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今日廊房头条东口(东望)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在建状态的廊房头条

与大街相连的胡同口看着还是那么回事,里边可就不行了

看见那地面上的区别了么?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在建状态的廊房头条

廊房二条号称“玉器古玩街”。除了崇文门外花市大街的青山居玉器市以外,北京城的玉器业差不多全都聚在廊房二条。当年这条胡同里大概有二十来家玉器古玩铺,根据销售对象的不同分成了蒙藏庄、本地庄和洋庄三种类型。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今日廊房二条东口外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今日廊房二条到处是外地人开的小饭铺

顾客也大多是外地人

廊房三条是个很窄的半截胡同,除了几家玉器铺和银号以外,都是一些小买卖,可紧挨着它的廊房四条可是大大的有名,这就是名闻天下的前门外大栅栏。牧雨

廊房胡同——珠玉古玩集散地

千龙北京    


    前门外的廊房胡同历史悠久。明永乐时,新城建成后,政府“召民居住,召商居货,谓之廊房”。在明永乐初,北京有很多的廊房,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街名都改动了,而前门外的廊房却没改变,“仍此名”。

    廊房胡同从北往南有头、二、三、四条。最初廊房头条卖什么货的店铺都有。到了清朝后期,据《旧京琐记》记载:“灯市旧集於东、西四牌楼,后始移廊房头条。”过去廊房头条有“灯街”之称,在这里有华美斋、文盛斋、秀珍斋等二十来家灯笼铺。这些灯笼铺都是前店后厂,自产自销。它们生产的灯笼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圆纱灯,这种圆炒灯是用竹条做成灯架,外蒙红色或白色纱,答名少灯多做喜庆宴会时点燃用,白纱灯为观赏彩色花灯,上画会油彩艳丽的人物或花鸟鱼虫等图画。另一类是宫灯。宫灯是用硬木或其它上好木料,做成棱形或多方形的灯架,灯架上雕着各种玲班剔透的花牙和各式饰物。在灯的每方格上镶玻璃或纱绢。玻璃上和纱绢上,都要画上各种好看的图画。这些灯笼铺生产的各式灯笼,既是生活照明品,又是民族工艺美术品。华美斋和文盛斋等生产的灯笼,不仅受一般市民的欢迎,并且供应清皇宫内使用。

    在廊房头条里,除灯笼铺外,在民国初年又出现几家金店,最有名的是天宝、三阳等两家金店。著名八大祥之一的谦祥益绸缎庄就在街中路北。内联升鞋店在路南(解放后迁至大栅栏)。清宣统二年”(1910年)开业的“京师第一劝业场”,本劝人兴办实业、振兴国家之目的,主要经销国货,也销售一些舶来品。场内既有享誉海内外销北京特种手工艺品,又有日用百货,各种杂项,丰味小吃,台球室,游艺室。1940年,在劝业场三楼上,又开设了评戏、相声曲艺等场所。民国初年,在劝业场对面又有人开办了“首善第一楼”,其经营品种,与劝业场大致相同。

    北京的玉器古玩业,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除崇文门外花市上四条的青山居玉器市外,玉器古玩店都聚集在廊房二条胡同,因此,廊房二条胡同有“玉器古玩街”之称。在这条小巷里约有二十来家玉器古玩铺,其中著名的有三盛兴、恒盛兴、聚丰厚、宝权号、聚源楼,富德润、三义兴、德源兴、永宝斋、荣兴斋、利贞祥等十多家。这些玉器古玩铺,还分蒙藏庄、本国庄和洋庄等。三盛兴和恒盛兴是经营蒙藏庄的店铺,他们一般都用松石、珊瑚和青玉等原材料,磨制出的蒙藏人喜爱的头饰品、腰饰品和带饰品及各种鼻烟壶等,向蒙藏等少数民族推销。这些店铺除门市经售外,还派专人去内外蒙古,西藏,青海等蒙藏人聚居处推销。在这些地方,常以商品交换的方式,换取蒙藏人的牛、羊、马及皮毛等土特产。聚丰厚、宝权号、聚源楼等是经营本国庄的,他们的顾客主要是各个时期的官僚、贵族、军阀及富商、大户等。他们到这些店铺来,一般都购买翎子管、朝珠、顶珠、帽正、搬指、别子、带钩、带扣、烟嘴、烟壶、图章以及妇女妆饰品所需的各类宝石、珠钻、碧玺、翡翠等珍宝,磨制的戒指面、耳环、耳坠等。富德润、三义兴、德源兴、永宝斋、荣兴斋、利贞祥等店铺,既经营本国庄,又经营洋庄。所谓洋庄,是指其经营对象为美、日、英、法和南洋等各国,洋庄的商品多以各种首饰,花片,摆件为主。

    在这些店铺中,以德源兴经理铁宝亭为最有名。他被人称为“翡翠大王”及“铁百万”。在抗日战争时期,德源兴的职工在上鹏当地珠宝商人马晋卿合伙以七万四千元的大价钱,从一家倒卖商手中,买进一块重二百四十多斤玻璃水地带高绿线的翡翠原料。开始德源兴在上海的职工看货后,吃不准,不敢作主。铁宝亭赶到上海看货后,才把这块翡翠料买了下来。经磨料工人把这块翡翠料打开后,这块翡翠的确是个质地滋润、水份充足、透明度大、绿色鲜明、绿线深宽并面积大的少见的好料。这件事轰动了上海和北京,在玉器业中,称作“七万四翡翠”事件。德源兴虽然不设工厂,但他不惜重金,请当时有名的宝珍斋和义珍荣等几家作坊为其加工制做。德源兴的玉石珠翠,一质地优,加工细,中外人士都喜欢买它家的物品,像国民党大员顾维钩、孔祥熙、宋子文、白崇禧等、都是德源兴的老王顾。

    其他如荣兴斋专做仿古玉器,他家做出的玉石产品可以乱真,在玉器行中,为人颂之为“梁货”。因为该铺掌柜、玉器匠人叫梁友麟。

    廊房三条是个狭小的胡同,在这条胡同里,除全兴盛、德利斋等几家玉器铺外,还有几家银号,余下的都是一些小买卖。(摘自《话说前门》王永斌著)

明、清两代元夕之夜京城妇女流行走桥、摸钉、观灯

  明、清两代元夕之夜京城妇女流行走桥、摸钉、观灯

  正阳门是明、清时期,北京内城的正南门,因其位于皇宫的正前方,而俗称“前门”。

  正阳门是目前北京城内唯一一座城楼、箭楼都保存完好的城门。元代此门名“丽正门”,永乐十七年(1419年),将元大都的南城垣南移,新修城墙、城洞。正统二年(1437年),开始修建城楼、箭楼、瓮城、石桥及牌楼。正统四年(1439年)完工,同时改“丽正门”为“正阳门”。

  正阳门,因位于皇宫的正前方、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因而与内城其他八门规制不同。内城九门中,只有正阳门箭楼设券门,但在明、清时期此门平日不开,只供皇帝出入。城楼与箭楼之间原有瓮城,瓮城呈圆弧形,东西两侧建有闸楼,下设闸门以通行人。内城九门中只有正阳门瓮城辟二门,其余均开一门。

  明、清两代元夕之夜,盛行妇女们“走桥、摸钉”的风俗。是夜,妇女们都罩上白绫衫,成群结队地手挽手,肩并肩出游。前头一人举香开道,其他妇女随后,谓之“走百病”。凡有桥处,妇女们则相率过桥,谓之“度厄”。相传,不过桥不得长寿,过桥者则可保一年无腰腿疼痛之患。此外,妇女们还要到各城门洞去摸城门上的铜钉,因“钉”与“丁”同音,寓意家丁兴旺。更有许多妇女不怕路途遥远,纷纷前往正阳门城门摸钉,因正阳门秉“正阳之气”,摸了正阳门的门钉,宜生男丁。

  清代灯市从灯市口移到了外城后,外城灯市要数正阳门灯市最为热闹。老北京最热衷于挂花灯的要算是临街店铺了,而尤以糕点铺、布铺、绸缎庄为主。正阳门两侧,当时是京城主要的繁华商业区,聚集着众多名店,各家店铺到了灯节这几天,张灯结彩,借着灯会或放焰火来招徕顾客。当时在正阳门外有家叫正明斋的馍馍铺,在灯节前就高搭席棚,悬灯结彩,引人注目。灯节期间,他们便在棚里支案,摆出大笸箩,当众摇元宵,边做边卖。生意十分兴隆。去正阳门走桥、摸钉的妇女们,平时难得迈出家门,借着灯节的喜气,正好在正阳门附近的商业区观灯、逛灯市,顺便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

  廊房头条曾是灯笼一条街

  明朝初年,北京作为都城后,并不繁华,城内城外遍是空地,于是朝廷先后在皇城四门及内城九城门外建房,并“召民居住,召商居货,谓之廊房。”因之,明永乐初年,北京谓之廊房的地方很多,但是廊房虽多,却大多没“火”起来,而且随着历史的变迁,地名多有改动。只有正阳门外廊房,不但繁华了数百年,“廊房”的地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廊房胡同从北往南有四条,到清代改称廊房头条、二条、三条、四条胡同。最初廊房的店铺经营品种繁杂,清代后期逐渐发展成各具特色的商业街。

  据《旧京琐记》载:“灯市旧集于东、西四牌楼,后始移廊房头条。”随着灯市从内城迁往正阳门外廊房头条,廊房各条胡同在灯市期间也跟着热闹了起来,大栅栏里、珠宝市街的各家店铺,在节日期间都争挂花灯,招揽顾客。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廊房头条内,聚集了20多家灯笼铺,逐渐发展成为“灯笼一条街”。那时廊房头条,比现在窄许多,但狭窄的胡同中汇聚了文盛斋、华美斋、秀珍斋、美珍隆、秀珍隆等名冠京师的灯笼铺。廊坊头条的灯笼铺大都是前店后厂,自产自销。生产的灯笼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圆纱灯,这种圆炒灯是用竹条做成灯架,外蒙红色或白色的纱,红纱灯多做喜庆宴会时用;白纱灯为观赏花灯,灯上画有色彩艳丽的人物或花鸟鱼虫等图画。

  另一类是宫灯,宫灯是用硬木或其他上好木料,做成菱形或多边形的灯架,灯架上还要雕出各种玲珑剔透的花牙和各式饰物。在灯的各个方格上镶着画有各种图案的玻璃或纱绢。这些各式灯笼,不仅作为生活照明用品,而且还是精美的手工艺品。那时每到邻近灯节,各灯笼铺都将自己的灯笼挂出来,从街头向街尾远远地看去,每家铺子门口的灯笼,连成一条长龙,各式各样的灯笼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在这些灯笼铺中,尤以文盛斋最有名,这家店铺建于清嘉庆年间,主要做宫灯和纱灯。他家的灯笼做工考究,用的都是楠木、缎子等上等材料。因为手艺好,灯笼样式新,还承办了皇宫及各大王府的宫灯,而更加名声显赫。据说其制作的宫灯曾荣获过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上世纪五十年代公私合营,文盛斋等几家灯笼铺,联合成立北京市美术红灯厂。曾在天安门城楼上高悬的那八盏大红宫灯,就是由该厂的师傅们精心制作的。


廊坊头条的光与美

头条胡同,以金店、银号、钱庄聚集闻名,遥想当年,此街的情景是金碧辉煌,商户大贾富冠全城。15号原是宝恒祥金店,砖木结构的二层楼,三开间的门脸。门脸做工考究,漂亮。总体结构为西式,细部纹饰大量使用中式题材。一层的方形壁柱,柱础莲花瓣式花纹,柱头不用卷草而改用葡萄藤叶果实加涡卷,券墙填满了三角形的高浮雕花草,今天看起来依然是精美华贵。金店里,有鉴定金子真假的试金石,把要求验证的金子在试金石上磨几下,再用盐酸一点,效果立现。再让老店员的凭经验对比确定。检验黄金的纯度,也是用试金石,把标准金块在上面上磨几下,再两相对比,便可知黄金的纯度。

有年纪的老人说,荒乱年间,物价不稳,各地区都有自己的银行,货币也不能通用,人们出差,就把差旅费买成两枚金戒指。到了地方,先卖一枚作为餐费住宿费等零用,回程时,再卖一枚用来购买返程车票。这个办法既可防止货币贬值,又可以到处通用。这样的办法,今人真是难以想象。

金店之外,出名的还有灯笼。最有名的是文盛斋,它是清嘉庆年间(1806)创业的老铺子。在没有电灯的时代,宫灯是大宅门夜晚照明的惟一灯具。文盛斋专为京城的宫廷、王府制作各样的宫灯。用竹木作框架,糊以细纱或者绢,涂上鱼鳞胶,中间燃上蜡烛,透亮不透风。后来又有灯框架之间嵌以玻璃的,做成四角和六角型等,可拆卸或者折叠,灯下垂有流苏。最讲究的宫灯,怎么能体现皇上用的灯“龙头龙脚要活现”呢?做宫灯的老艺人是说:“鹿角牛头眼似虾,鹰爪鱼鳞蛇尾巴,有人要写真龙像,三弯九曲就是它。”另外,还说“宫灯的制作过程挺复杂,前后得有近百道工序。除了大块木料的用机械加工外,其他工序全部是手工完成,尤其细致的是灯架与灯扇之间的榫卯连接,那丝毫不能含糊。宫灯的手工都在这儿了。” 有人说廊房头条也叫灯笼街的,说起来也确实是这样。1915年,他们制作的灯彩参加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得两枚金牌。1949年建国时,天安门一直悬挂着开国大典时启用的特大型灯笼,每个灯笼高2.23米,周长8.05米,重约80公斤,也是出自文盛斋的尹师傅。当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电灯普及之后,大部分灯笼作坊都歇了业,文盛斋和几家依然营业的灯笼铺,在解放后联合成立了北京市美术红灯厂。

纸边上的文字(21)廊坊头条的光与美

啰嗦句:

什么是羊角灯?原来我也不知道,以为样子像羊角而已。非也!羊角灯是取上好的羊角将其先截为圆柱状,然后与萝卜丝一起放在水里煮,煮到变软后取出,用擀面棍反复擀,再把纺锤形的楦子塞进去,将其撑大,再放到锅里煮,然后再取出,换大一号的楦子撑,如是反复几次,最后撑出大而鼓、薄而亮的灯罩来。灯罩薄得像玻璃纸一样。在撑大的过程中,破损率相当高,能成功的不多,尺寸大的尤其难得。故宫现存的那对羊角灯连底托在内高约六七十厘米,白得有些泛黄的灯罩前后各有双喜字,据说是光绪大婚时摆在桌子上的物件儿。古人真有办法,今天的我们无颜啊!凡鸽

文盛斋
中国网 

创办于清嘉庆年间(1806),位于前门外廊房头条,是自产自销灯画扇的老字号商店,其灯彩驰名京华。

品种有宫灯、纱灯、花灯、壁灯、会灯、年灯、玩具灯等,并经营苏杭雅扇·手绘壁画等业务。其宫灯,古色古香,一般用硬木作出框架,有四角和六角型等,可拆卸和折叠,在灯的每个角上都缀有丝穗,底下有一根独穗,灯框架之间嵌以玻璃,玻璃内画有彩色漆画。晚清时。

文盛斋多为京城的宫廷、王府制作宫灯。文盛斋的纱灯,俗称灯笼,一般用竹木或金属作框架,糊以纱绢,涂上鱼鳞胶,使灯既透明又不透风,同时,在纱绢上绘有彩画,灯内燃有蜡烛。这种灯,晚清和民国初年,多悬挂在王府、大户门口,起显示身份和照明作用。1915年,文盛斋的灯彩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荣获两枚金牌。前门外廊房头条因灯彩店集中,被誉为“灯笼大街”。

北京解放后,文盛斋和廊房头条街上的几家灯彩店经过公私合营,组成北京市美术红灯厂,其主要售货门脸和加工工厂均迁移到宣武门外东琉璃厂。

消费提示:名人字画、灯画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