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介绍参见资料: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古运河畔枫桥古镇,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改名寒山寺 历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庑殿(偏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 唐朝 唐太宗贞观初(627--649)有诗僧寒山子者,曾来此缚茆以居,玄宗朝著名。 禅师僧希迁(700--790)于此创建伽蓝,隧题额曰寒山寺。 北宋 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初(976--983)节度使孙承祐重建佛塔七成(层),既言重建证知旧曾有塔,或误认为普明祖师为佛塔,建塔之时未言及寺,证知此时寺尚完好。.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郇国公王珪因书张继诗,易封桥为枫桥。宋仁宗嘉祐中(1056--1063)改赐名普明禅院。 南宋 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仍称枫桥寺。 元朝 元末至正13年(1353)泰州白驹场盐贩张士诚与其弟张士信率盐丁攻下高邮等地。16年(1356),定都平江(即苏州)。23年(1363)自称吴王,后屡被朱元璋击败。27年(1367)秋平江城破被俘至金陵自缢死。据此推知,寒山寺及塔应毁于1367年朱元璋对张士诚最后攻击中。 明朝 洪武间(1368--1398)僧昌崇僻建。(见《百城烟水》)《姑苏新志》又称:洪武归并佛宇,但列丛林,而以子院附见其下。此寺(指寒山寺)归并寺三:秀峰寺、慧庆寺、南峰寺;庵四:只有文殊、云皋、射渎三庵而失其一。然据此可见寒山寺在明初尚为丛林。盖正在昌崇重修之后也。 







看到这些屋面,不禁会想起《卧虎藏龙》,里面豪侠飞檐走壁,刀光剑影,承载了多少中国文化人的梦想和寄托。也给了人们一个美妙的江湖魅影。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成就了寒山寺,很多人指导寒山寺就是因为这首诗。在一个诗歌贫乏的时代,人们却是因为一首唐诗而对寒山寺趋之若鹜。莫不讽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