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僧因诗因歌而兴的寒山寺

 苏迷 2011-04-25


因僧因诗因歌而兴的寒山寺

寒山寺外大运河

 

 

     前两篇文章提到寒山寺因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出名,90年代又因为毛宁的“涛声依旧”歌曲而兴旺,实际上寒山寺的寺名本身就镶嵌着一个中国一代名僧的名字,小时侯不懂其来历,长大后才知道寒山寺的最早出名是因僧人出名,名列中国十大古寺的寒山寺是唯一一座以一个僧人的名字—— 寒山命名的。因僧因诗因歌而兴的寒山寺,有了寒山,才有寒山寺其名;有了张继的诗,寒山寺才万古流芳!
     寺因僧而兴,离俗出家的寒山生平现在难以查考,但他活得自由,四海为家,以苦为乐,以助人为乐,长期的修行和悟道,使他的人生观、处世哲学观发生巨大的变化,怀才不遇,仕途失意,迫使寒山舍弃红尘,遁入佛门,反而使寒山成为了中国一代佛学大师,随着历史的推进,寒山又演变成老百姓心目中的喜神形象,传说中的寒山与拾得是一对笑容满面的师兄弟,他们能带给人们的就是欢乐,百姓喜欢看他们的笑容,且敬奉他们为和合二仙、以表达对他们的景仰和喜爱。现在寒山寺大雄宝殿中依然保存着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的寒山拾得像刻石,寒山右手指地,谈笑自若,形态纯朴;拾得袒胸露腹,洗耳恭听,憨态可掬。
     重游寒山寺眼见黄墙高塔依旧,依稀是寺庙夜半不再敲钟,依稀是霜月乌啼的悠远情怀,日暮铁岭关时,看见大批日本游客前来参拜他们崇敬的寒山拾得高僧,在寺里探究了解到寒山,本是浙江天台人,擅长诗词文章;拾得,本是孤儿,由封干携入天台山国清寺为僧,故取名为“拾得”,与寒山为师兄弟,他们俩于唐代贞观年间由天台山至苏州好利普明塔院(寒山寺原名)任主持,此院遂改名为闻名中外的苏州寒山寺,寺遂因僧而名。
     寺因诗出名,可能那张继是万万想不到的,他状元落榜、孤枕难眠之际写下的一首小诗,千百年后会名扬海内外,名气直追李白杜甫,暮色中我耳边一遍遍回响起这首名诗,远近是各种深浅不同的庙宇黄,人被笼罩在无尽的苍穹之下,此时可以说如此景致,会让任何一个不太麻木的人产生近佛礼佛的感受,啊!何等伟大与何等渺小同时涌入我的思维,强烈的感动触动着我的神经深处,庙宇黄是一种庄严的颜色,面对这样的庄严,我呆呆地伫立着不动,张继为什么飘泊在枫桥边,寒山寺旁,我不得而知,但我想他一定和我此刻的心情一样,心是空灵的才写出那绝世名句,在山水兼程以后,他要向往一块心灵的净地,他找到了寒山寺,那唯一的寒山寺,我的净地!因社会与时代的变迁,人们总是行色匆匆,使得人们难以拥有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心情,现代工业文明的发达,再也写不出那枫桥夜泊的深沉诗句,优美而深邃的古诗便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绝唱,古诗词所营造的优美意境就成为人们心中永恒追求的精神家园。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毛宁的《涛声依旧》歌曲,让姑苏的枫桥和寒山寺,成为了许多爱恨情仇的道具,小时侯看电影“半生缘”,一把油纸伞,一条湿淋淋的青石小巷,我的梦便沉浸在江南的烟雨中,今天的寒山寺和枫桥景区里的工作人员还是能十分清晰地记得毛宁曾在枫桥上、寺边的石头这里那里拍摄的什么,一首歌把寒山寺再度唱红,毛宁自然功不可没,可以说《涛声依旧》唤醒了我们对寒山寺那渐行渐远的记忆,唤醒了我们每个人心中保存着美好记忆的地方,古老的运河,不变的枫桥,在我们旅途生涯中,又有多少人能想起张继无眠时那星星点点闪烁无定的渔火?又有多少人想起手握那张旧船票的毛宁?
 

因僧因诗因歌而兴的寒山寺
 
寒山寺外的新修的石亭
 

因僧因诗因歌而兴的寒山寺
 
枫桥边去放这些劳什子,不知该笑还是该哭?
 

因僧因诗因歌而兴的寒山寺
 
跨河新修的廊桥
 

因僧因诗因歌而兴的寒山寺

传说中乾隆皇帝从此上岸


因僧因诗因歌而兴的寒山寺

雄关漫道真如铁!


因僧因诗因歌而兴的寒山寺

河边的商店


因僧因诗因歌而兴的寒山寺

一个是游船,一个是道具,放在一起有点滑稽


因僧因诗因歌而兴的寒山寺

涛声依旧,少不经风雨的偶已经成长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