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世说| 古代也治理公车,也不太好治

 yxzxyz15 2015-06-06


“公车私用”几乎和“公车”的历史一样悠久。只不过,汽车出现以前的公车,没那么“高大上”,仅是些牛车、马车、轿子而已。公车的性质,并没有随着汽车时代的带来而改变,基本上历朝历代都不允许公车私用。

前几年,有个操心公车改革的小朋友致信媒体,建议公车挂上红色牌照,方便社会监督。实际上,如何限制官员超标用车、公车私用等,古人也是蛮拼的。


汉唐——

西汉时的公车,就涂上红色油漆予以标示,看车就能判断是几品官员的座驾。翻开《二十四史》,每个王朝都有专门的《舆服志》,对公务用车规定得非常详细,什么级别的官,享受什么样的用车标准,凡私用者,一律予以处罚。

按唐朝律法,别说公车私用,甚至使用公车超出一定范围也要判刑,官员出差必须循驿道一站一站走,若离开驿道改走别的路,使路程增加,多一里即构成犯罪。


宋朝——

宋代词人梅询,在荆湖北路转运使任上,将驿站的一匹马借给他前任的儿子,去广州看望生病的父亲,导致驿马累死在路上,梅询因此受到官降一级的处分。


明清——

明清两朝规定,公车不得过界,哪个衙门的公车只能在哪个地界跑,出了地界,官员必须乘坐私轿,卸任时也不能带走。现代人耳熟能详的刘罗锅,就遇到过这样的窝心事,当苏州知府时,其官轿不能出苏州,升任京官时无轿可坐,不得不跑到街上租轿子上任。


可见,古代防范公车腐败的制度措施还是有一套的。法律制订了,并不代表就能自动发挥作用。尽管各个朝代都有明确规定,但各种公车腐败却照样上演。一些高官显贵,反倒带头违反规定。


张居正!

明朝万历年间的首辅张居正,回老家奔丧,坐的轿子由32个轿夫抬着,轿内设客卧套间、一厨一卫,两名小僮在内侍候,比现在的房车还大。不用说,张居正的“车”肯定超标多少倍了。


懋卿!!

《明史·奸臣传》中把持盐政的都御史鄢懋卿,给他抬轿者超过规定指标三倍不说,而且还是清一色的女轿夫,律法对他而言就是个摆设,有权任性可见一斑。


徐霞客!!!

上行下效,就连无一官半职的徐霞客,也曾凭地方官赠送的马牌,支使村民为他抬轿赶路。很多时候,看似严格规范的制度,虽然三令五申,但不动真碰硬,必然变成一纸空文,公车治理恐怕就是这样失灵的。

现代社会是公民社会、法治社会,不是原子化的臣民社会,用权受监督是常态。公民权利在那儿摆着呢,只要是合法公民,法无禁止就有监督公车的资格。

解决好公车问题,恐怕最需要补齐公众监督这一短板,多一双眼睛盯着,权力就不会那么任性,就会少一些公车私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