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知识:走进《三国演义》

 haosunzhe 2015-06-06

我们常常评价《史记》就会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承认《史记》是史书之外,还赋予了他极高的文学价值。但是相较于《史记》来讲,有一本书则具有更强的文学性。《史记》的文学性更多的是因为司马迁在那个年代的背景下,语言风格有自己的独特性,继而被后世的学者重视起来,逐渐具有了文学价值。但是《三国演义》从创立之初就是作为一个文学作品存在的,而不是像《史记》那样从诞生之初就作为史书类别存在。今天,我们就走进文学与历史的共鸣,去看一看《三国演义》这个世界中文学与历史的交锋与博弈。


一、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性



文学和历史的关系,这种关系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三国演义》,因为《三国演义》全称叫做《三国志演义》。《三国志》是历史书,最重要的前四史有《三国志》,但这后边加上“演义”两个字,这本书就变成了文学著作。


那我们的《三国演义》要有个最根本的界定,这个界定将来也是属于我给予它的概念。《三国演义》是什么呢?民众眼中的政治军事史,这是它的最基本的性质。首先它是一部描写历史的书,一个历史书,从东汉施政,即太监乱政开始,汉献帝驾崩,一直到最后三国,一年一年,按照时间顺序写下来,记述的是三国的历史。


但是它是什么历史呢?历史有各种历史,经济国度有经济国度的历史,社会有社会史,文学有文学史,小说有小说史。《三国演义》的历史涉及到两个方面,政治史和军事史。《三国演义》主要写的是政治史,也就是王朝更替,表达自己在那个时代对政治的看法和追求。“军事史”是这本小说的特点,这本书充满了军事智慧,兵术战策,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三化”世界



《三国志》是史官眼中史官笔下的历史,具有很强烈的官方色彩。当然这里的官方色彩更多的是一种官方史的印迹,而不是官方历史的记载。但是《三国演义》不是官方记载的,也不是历史呀,它是老百姓的眼中里边的政治史、军事史。既然是老百姓眼里的,肯定就和官方记载的东西有一些本质性的差别。它就经过一种折光折射,它变形了,变形了有哪些效果呢?我们简单概括其为“三化”。


第一,俗化。我们看《三国演义》的电视剧版本,一上来主题歌就是桃源三结义。这一拜,就是他们三个人一头磕下去,这是一拜,英雄如何结义。这三个人留给大家的印象当然最深了,桃园三结义在当时的江湖上和如今的黑社会都很流行。要去桃园三结义,拜把兄弟,这种风气是在三国推广。


但是历史上有这个事吗?有没有一个做君主的刘备,跟他手下两个大将,然后磕头拜把子做兄弟了?没有。史书上很简单,四个字“恩若兄弟”,感情很好,简直就像兄弟一样。到小说就了不起,三炷香这一插低头磕下去,这是民间的意识。


如果我们现在去想那样一个时代,一个皇帝和普通的功臣结为拜把子的兄弟,这不是贻笑大方吗?我们可以以赵匡胤作对比。即使是自己一起打江山的十个结拜兄弟,最后还是“杯酒释兵权”,把一个一个的兄弟送回了老家。所以在那样一个皇权至上的社会,与皇帝拜把子在现实中是绝对不可能的,只能存在于百姓民间的幻想之中,在这里称之为俗化。


第二,诗化。《三国演义》并没有说是诗呀?但是它有一种诗史的感觉。成败兴亡,比如出了个诸葛亮,那真是给人看的,诸葛亮以病体走出了中原仰望苍天,“悠悠苍天,何其有疾”,叫人看了潸然泪下,这样一种是诗化的情感。尤其是史诗一样的感觉,戏剧化,好玩。

《三国演义》好玩吗?当然好玩,举个例子,很有名的京剧,《刘备招亲》。刘备招亲好玩不好玩?太好玩了,刘备一代雄鹿,然后蒋公倒插门是个傻女婿,诸葛亮说你就去吧。一会儿龙潭虎穴,给你三个锦囊。你什么时候碰到第一个难题开第一个,第二个难题就开第二个,第三个难题开第三个,保你无事。娶一个漂亮太太,有这事吗?不可能。我们就想到了很多民间故事里,傻女婿的故事,一般的三个考验,三个难题,这增加戏剧化的份,于情于理在现实中都是基本不可能的。


第三,谋化。《三国演义》里边军事斗争最关键的东西突出谋略。很少写战争是因为整个兵力的强大,训练有方,最重要就是练兵矩阵谋略,谁谋略高,谁谋略低,给人一种智斗的感觉。这种历史上不是没有,但是到小说里夸大了,文学化了,好看了,所以是民众眼中的政治军事史,而不是现实中真刀实枪比拼出来的江山。


文学与历史的对比本身就是残酷的和鲜明的。真正的历史存在于我们对于历史的尊重和瞻仰之中,那都是历史上真正发生过的、不得造假的事情。但是文学就不一样了,文学的创造需要的是想象力,需要的是基于现实基础之上的超越和发挥。《三国演义》是基于《三国志》的基础上发挥出来的一部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映射出当时社会的包罗万象,但是却无法真实深刻地向我们展现出那个社会的风华绝代和异彩纷呈。走进《三国演义》,我们就要处理好文学和历史这两者的关系才能够真正地利用这本经典来认识历史,感受文学,进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