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之悟

 盛夏De向日葵 2015-06-06

   对茶的最开始的印象,源自童年之时的父亲玻璃水杯。水杯里那浅黄色中泛着淡绿的茶水,似乎有着神奇的魔力,午后从田里回来的父亲,拧开水杯的盖子,深深的啜一大口,再一声舒畅的长叹,一身的疲惫,似乎就在那瞬间烟消云散。

   好奇的我,乘父亲不在的时候,偷偷拧开了杯盖,学着父亲的样子,狠狠的灌了一大口,还没来得及像父亲一样舒畅的长叹,一股苦涩刹那间充斥着我整个口腔,整个舌头涩成一块石头,“哇”的一下把茶水全吐了出来,眼泪都冒了出来,自此,我对茶敬而远之。

   而渐渐的,也接触到了和茶有关的一些知识,对茶也有了一些肤浅的了解,明白了其身上承载的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于是,对茶兴趣与日俱增。朋友知道我有这样的兴趣,于是携我前往茗品轩观赏茶艺表演。

   这是城外僻静的一处庄园,葱郁的林木翠竹,掩映着一栋中式阁楼。近前,一池碧波,卷起细浪鳞麟。不时之间,几声鸟啼,如同散落在玉盘上的珍珠,轻脆悦耳。当此时,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

   进屋,壁上挂有淡墨中国画,旁题“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更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正中长案,上置浅乌色茶案,茶案上,摆着整齐的茶具。

   女茶艺师翩然而出,一袭素衣,洁净如同深谷幽兰。一曲古筝曲《高山流水》奏起,茶艺师十指如兰瓣绽开。案边人似玉,皓腕凝霜雪。

   先烫杯,再赏茶,茶为特级茉莉花茶,茶色嫩绿,间杂些许白色茉莉花,洁白明净,素洁淡雅,宛如绿色之锦上添了些许的白花。丝丝的清香,似乎夹杂着江南水乡的朦胧烟雨。

   茶艺师轻举茶则,取茶入则,拨茶入杯,点点落英,缤纷飘落,落入洁白如玉的茶杯里。另一旁,壶嘴已吐出缕缕薄烟。揽壶,壶嘴坠落一丝银线,抬手,银线拉长,在空中飘动,一头连着壶嘴,一头连着茶杯,搅动着杯中的茶叶上下的翻滚,一股清香,顿时迎面袭来。

  还不及深嗅,茶艺师却盖住了茶杯,把一杯香气敛于其中,是为“闷茶”。此时我的心,却被刚才惊鸿一瞥的香气给撩拨了起来,带着稍许的急切看向朋友时,见他一脸平静,对目之间,他或许猜透我的心思,只淡淡一笑,依旧静静的等待。我似乎明白了其中的些许哲理,按捺下自己焦躁的心,亦静静等待。

   少时,茶艺师举茶而至。取杯,方才把盖子掀开一缝隙,蓄积许久的香气喷涌而出,狠狠的撞在鼻上,让人有招架不住的感觉。而只那么一下,香味转淡,若有若无,丝丝缕缕,撩拨着你的嗅觉,从鼻入身,在身体的每个角落轻轻的撩拨着,如同羽毛拂过肌肤,细微,腻人。

  杯里的茶叶已经完全舒展开来,青翠欲滴,脉络犹晰,在清澈的茗水中,悠悠的漂浮旋转着。我的整颗心也开始舒展开来,身体似乎变得从来没有这样轻过,仿佛漂浮在空中一般。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轻抿一口,茗水由唇入口,漫延唇齿之间,每个味蕾似乎在那一瞬间被唤醒,急切的呼喊着,渴求那幽香和甘甜再次的来临。
  又抿一口,
再抿一口,不觉茶杯已空。向茶艺师再求一杯,却不得。方才有些后悔,自己毕竟太急躁,如此佳品,该细细品味才是。而如若不懂珍惜佳物,一旦失去,便无论再后悔,也无甚用处。

   突然,诸多顿悟。

   一杯好茶,必用心而为之。除却用心,也需经历漫长的等待。等待后得到,却不可纵情享乐,需有所节制,适可而止。最终饮尽不复有,茶不再有,他物亦如此。

   原来,小小一杯茶里,竟有如此之乾坤,我似乎开始领悟茶里包含的深厚的中国文化。转过头,见朋友静静细饮,和我四目相对时,又是淡淡一笑。 


                                                                                                   张伟
                                                                                      2015年6月5日  绿水初级中学  陶然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