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兵忆抗战肉搏:鬼子肚子挨刀还扑来 补一枪才死透|1927年|河滩

 松边醉客 2015-06-08

老兵忆抗战肉搏:鬼子肚子挨刀还扑来 补一枪才死透


来源:北京日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一个鬼子挺着刺刀捅过来,我用枪一挡,往左一拨,战友趁着缝隙,照着鬼子肚子就是一刀。血流了一地,鬼子面目狰狞,又冲着我扑过来,我一着急就用枪使劲往前一顶,枪口正好抵着他胸口,我按下扳机,‘砰’的一声,鬼子倒下,这才死透了……”艾德本回忆起杀敌时的情景,激动之余,拿着拐棍还给我们演示了一遍。

本文摘自:《北京日报》2015年06月03日第09版,作者:李梦佳,原题为:《伏击穷寇解放斋堂》  

“看,那棵树旁,当年我就是趴在那儿伏击鬼子的。”88岁的艾德本,抬手指了指河滩下的一块空地。

1945年4月1日的王家河滩肉搏战,是冀热察挺进军解放斋堂、清水的一场硬仗。当年,就在这河滩之下,埋伏已久的七团三连战士,与百余名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

“那时候,我们每天都练拼刺刀。”艾德本说。艾老生于1927年,是门头沟区清水镇西达摩村人,15岁当上儿童团组长,16岁加入游击队,17岁就成为了冀热察挺进军七团三连的一名战士。

“练了一段时间,我们接到命令,要去王家河滩杀鬼子!”艾德本说,那时候日军在中国已经快不行了,想要撤出斋堂、清水,收缩兵力。为了防止敌人集聚力量,八路军选好时机、看准位置,打算给“穷寇”来场伏击。

“我们得到消息,鬼子要在第二天早饭后经过这里。于是我们在头天晚上出发,藏在河滩下面等待他们经过。”艾德本回忆说。

出发时,天黑黑的,大夜里,没有半点星斗。年轻的艾德本和战友们就匍匐在河滩边的草丛里,等待着天明。他们趴了很久,谁也不敢出声,每个人都瞪大了双眼,望着鬼子来的方向。

“大概八九点钟的时候。我和战友就听见渐渐清晰的行军脚步声,”事过几十年,如今再讲述那段历史,艾老的眼中仿佛有团火焰闪亮着。“兄弟们一下子就屏住呼吸、绷起弦来。”

脚步声越来越清晰,鬼子的队伍越来越近,战士们浑身绷紧,就像等待离弦的箭!

“冲啊!”指挥员一声响亮的口号,战士们自河滩下涌上土路,和鬼子展开了正面交火!一时间,土路上、河滩下,鬼子一个中队100多人的兵力与我军战士厮打在一起。枪声、叫声、铁器撞击声……

忘不了的那场战斗,至今历历在目,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地印在老人的脑海之中。

“一个鬼子挺着刺刀捅过来,我用枪一挡,往左一拨,战友趁着缝隙,照着鬼子肚子就是一刀。血流了一地,鬼子面目狰狞,又冲着我扑过来,我一着急就用枪使劲往前一顶,枪口正好抵着他胸口,我按下扳机,‘砰’的一声,鬼子倒下,这才死透了……”艾德本回忆起杀敌时的情景,激动之余,拿着拐棍还给我们演示了一遍。“拼刺刀得会左右刺,手劲要大,必须把敌人枪口挑歪……”

[责任编辑:唐智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