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旬抗战老兵话说当年战事(图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015-06-08
  核心提示:96岁的江硕鹏坐在沙发上,他右手抓一个沙发枕作为“山”,左手形象地比划成重型迫击炮的模样,一枚枚“炮弹”不断冲向日军阵地。

  新疆网讯(记者巩亮亮) 96岁的江硕鹏坐在沙发上,他右手抓一个沙发枕作为“山”,左手形象地比划成重型迫击炮的模样,一枚枚“炮弹”不断冲向日军阵地。

7月6日,江硕鹏在家中,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记者郭峰摄)
7月6日,江硕鹏在家中,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记者郭峰摄)

  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7周年之际,记者在二道湾路康泰苑小区见到了抗日老战士江硕鹏。他花白的头发,瘦小的身躯,脸上的老年斑显示着沧桑岁月打磨过的痕迹。提到抗日战争时,他整个人都变了。

  由于记忆力减退,他习惯不断拍打额头,回想着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那些过去的记忆。

  昨日(7月6日),江硕鹏这位曾经在鄂西会战上,指挥40多门重型迫击炮消灭日军四百余人的老兵,谈起抗日战争,手握双拳严肃地说:就是要和这些侵略者拼命,根本不会考虑自己死活。

  六天 从成都到南京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借口一名士兵失踪,在卢沟桥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抗日军队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而这也打破了江硕鹏的生活,原本他的梦想是出国求学。

  17岁那年,江硕鹏考入成都华西大学,专攻外语,就在他求学两年之后,“七七事变”爆发了,满怀爱国热情,他毅然投笔从戎,成了黄埔军校第14期第二总队炮一队的学员。

  江硕鹏说,当时作为热血青年,看到侵略者横行霸道,烧杀抢掠,怒火难抑,必须在学习和救国之间做出选择。

  他的心中一直回响着一句话:鬼子不除,何以为家。

  这个19岁的少年,先从成都到重庆,然后从重庆坐船,抵达南京,一路花费六天时间进入黄埔军校。

  江硕鹏编入黄埔第十四期二总队,主修炮兵,在黄埔军校,他经历了淞沪、南京相继失陷,武汉岌岌可危,而学校也开始西迁,最后又回到成都。

  在黄埔军校,江硕鹏满怀期待,渴望杀敌的他,却被学校要求留校任教两年,直到1942年才真正等到了上阵杀敌的机会。

  一日 斩敌四百余人

  从学校到战场,江硕鹏的一身本领总算有了用武之地。他被安排到当时的军政部直属重型迫击炮第四团,负责训练士兵和拟定作战计划,当时该团驻扎在宜昌。

  而江硕鹏不知道,这场战役后来被称为“鄂西会战”,是抗战的重大军事转折点,被军事史学家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江硕鹏回忆,当时作为拱卫陪都重庆的战斗部队,他先是熟悉了防区,然后又利用所学对15厘米口径的重迫击炮进行了简单改造。

  1943年5月26日,这一天让江硕鹏至今难忘,因为在这一天,他终于等到了决战的机会。

  “从白天一直打到晚上,几千枚炮弹,炸得小日本乱窜。”江硕鹏说。

  江硕鹏说,当时日军死伤太多,很多尸体都搬不走,他们就用汽油给烧了,后来是当地老乡捡来人骨头,才确定炸死了四百多个日本鬼子。

  如今的江硕鹏除了耳朵有些失聪、记忆力减退以外,身体很好,而且学会了上网聊天,使用QQ等聊天工具,闲的时候还可以拉拉小提琴解解闷,生活过得很悠闲。

  老兵档案

  江硕鹏 生于1918年9月15日,四川成都人,17 岁考入华西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9岁去南京考入黄埔军校第14期第二总队炮一队,由于成绩较好,留校任第17期炮二队上尉区队长,后调去重炮第四团指挥鄂西会战,打死了400多个日本鬼子,并参加了常德会战。后调入国军国防部任作战参谋,一直到抗战胜利。1946年1月考入美国装甲兵学校,1948年1月回国,任中校科长,后回到重庆,与中共川东地下组织联系上,在364师任上校参谋长做策反工作,在1949 年11月起义。1955 年来到乌鲁木齐修建猛进水库,1978年分配到兵团建工师师范学校任英语教师,直到退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