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公务员“离职潮”的警示说明什么?

 初心阅读室 2015-06-08


美国《侨报》文章,原题:中国公务员频繁离职说明了什么?

中国公务员跳槽人数比去年同期上涨逾三成,2015年被称谓“国考”的公务员考试的报名人数和招考的平均竞争都创下5年来最低……

刊文表示,一系列的数据都在指向同一个事实,中国社会对于“铁饭碗”的热情又开始进入新一轮的下降通道。

公务员群体表现出的举动,折射的其实是不少当下步入仕途之人的真实心态。

梳理近35年公务员行业的发展会发现,类似的现象并不是第一次,此前已三次出现大规模的公务员离职潮:

第一次是改革开放之初,很多人因“学非所用”而选择辞职寻找更广阔的天地;

第二次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市场经济正起步,不少公务员“停薪留职”后下海创业;

第三次是在21世纪之初,政府部门精简推动了公务员走入市场,其中不少人的去向是当时势头向好的私营、民营企业。

而此次逐渐显现出来的离职潮,则因“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公务员的隐性收入减少,系统内部层级分化问题也就日渐突出。

不难看出,公务员群体的几次波动,都和中国社会、经济的风向转变有密切的关系。

公职人员作为政府机构运作的直接参与者,对于国家在政策制定、发展方向调整等方面具有近水楼台的先知优势,因而,一旦要有什么风吹草动,这一群体就显得特别敏感。

人们习惯形容公务员是“铁饭碗”,但如此看来,却是铁打的“碗”流水的“饭”。

如果仅仅把公务员作为一份职业来看,有进有出的人才流动确实是很正常的现象,但一般很少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多次大幅波动,“盛”时一蹴而就,“衰”时似也来势汹汹。

不少人挤进“铁饭碗”时看中的是碗里的油水和碗上的光环,但显然捧着碗时,眼睛也没忘时刻盯牢市场的大锅,随时准备两相权衡,趋利避害。

在如此投机的心态下,公职行业还谈何职业规划、职场发展,仅仅变成了就业市场里的一个“防空洞”、寻找发展良机的“跳板”,更遑论为公众服务、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了。

公务员群体表现出来的敏感反应和应激举动,折射的其实是不少当下步入仕途之人的真实心态。为官者、吃公粮者带着这样的初心,无论是要面对“八项规定”还是“十项规定”,懒政、不作为都会成为他们自保的结果。

公务员除了是一份职业,毕竟还有其服务民众的特殊性。此次的离职潮,能否点醒官场“围城”内外的人,拭目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