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年汽车用碳纤维需求1.69万吨

 昵称13497476 2015-06-08
       “本来以为汽车方面的需求至少要到2020年才会扩大,没想到大幅提前”,关于重量只有铁的1/4、强度却是铁的10倍的碳纤维材料,东丽社长日觉昭广这样说道。据摩根士丹利MUFG证券公司预测,2020年汽车用碳纤维需求将达到约1.69万吨,这是2013年的12倍。规模将扩大至可与目前的主要用途——飞机匹敌的水平。

        碳纤维是一种既轻又结实的材料,一直最被看好的汽车用途对这种材料的需求开始增加。正当人们以为碳纤维终于要进入普及期的时候,不曾想却出现了原料无法充分采购的问题。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原料短缺或许会成为碳纤维普及的新绊脚石。

        “本来以为汽车方面的需求至少要到2020年才会扩大,没想到大幅提前”,关于重量只有铁的1/4、强度却是铁的10倍的碳纤维材料,东丽社长日觉昭广这样说道。

       1971年,东丽在全球首先实现了碳纤维的量产化。之后,这种材料朝着普及不断进行了技术改进。但成型难、价格高成为普及的瓶颈,汽车方面的用途一直仅限于部分赛车和高档车。

        使形势一转的,是宝马2013年秋季推出的EV(纯电动汽车)“i3”。该车的约150个部件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功大幅减重,订单超过1万辆,成为受欢迎车型。美国EV厂商特斯拉也在考虑全面采用碳纤维材料。此外还有两个利好因素促使情况发生转变,一个是纤维结构的改进等使碳纤维材料的成型变得容易,另一个是汽车的主流转向了EV等对轻量化需求较高的环保车。

       据摩根士丹利MUFG证券公司预测,2020年汽车用碳纤维需求将达到约1.69万吨,这是2013年的12倍。规模将扩大至可与目前的主要用途——飞机匹敌的水平。

       但最近却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给这种乐观预测泼了一盆冷水。那就是原料短缺问题。

       碳纤维是在高温下由使用丙烯纤维制作的原丝碳化而成的。这种原丝的短缺影响到了碳纤维业务。

        拿东丽来说,该公司在美国缩小了低价位体育用品用碳纤维的生产规模,转而生产飞机及页岩气运输罐用产品。这样做的目的是将有限的原丝资源投向利润率更高的领域。

收购原料企业愈发活跃

        原丝短缺的主要原因在于新增设备太少。日本大型碳纤维制造商三菱丽阳打算在2015年将大竹事业所的原丝年产量由目前的7000吨增加到2万吨。但该公司并没有新增生产设备,而是转用现有的丙烯纤维设备。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可以转用的设备了。

        为什么企业不进行原丝设备投资呢?这是因为,原丝制造所需要的丙烯腈的生产有着严格的环保要求,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而且,投资规模高达数百亿日元,企业无法在碳纤维需求刚刚开始形成的时候就轻易作出如此大的投资决定。

        因此,以能够生产原丝的企业为对象展开的收购大战日趋激烈。东丽于2013年秋季收购了美国的碳纤维厂商卓尔泰克公司(ZOLTEK)。东丽专务大西盛行表示,“一个潜在目的就是确保日渐短缺的碳纤维原料”。与宝马合作的美国大型材料厂商SGL收购了葡萄牙的丙烯纤维制造企业,打算利用该公司的生产设备制造碳纤维原丝,以实现原料采购的多样化。

        不过,这些现有设备的生产能力十分有限。如果不通过新增设备来增加产能,原丝价格很有可能会上涨。

         碳纤维在蛰伏40多年之后,终于开始作为取代铁的轻量材料应用到了汽车上了。但是,如果与原料设备相关的政策限制不重新制定、企业投资不见扩大的话,就有可能错失碳纤维全面普及的大好机会。(记者:林 英树,《日经商务周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