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村治土地求变| 一起养猪、一起养鸡、一起犁田插秧,“人民公社”又回来了!

 身体启示录 2015-06-09
核心提示:城里人陈卫在临安双庙村流转了600亩土地,又把它“还”给熟谙于农事的农民,他对他们的要求是按照自己设计的“公社化”运作,不求产量,只求无公害,外加上华人设计师陈浩如对乡村建筑就地取材并与自然融于一体的设计,使得太阳公社的粉丝,很多,很多。



临安太阳镇双庙村朱伊自然村的200多亩水稻田,最近忙得很,德式拖拉机耕田,插秧机插秧,几百只刚孵出的小鸭子,成天游荡在两指高的青苗间,衔杂草,找虫吃!

从人民公社到分田到户再至太阳公社,双庙村的土地村治,几十年间又发生了一次“逆转”。不过,这次的主导方并非是地方政府,而是一位叫陈卫的城里人——他把朱伊村里的土地全部租了下来,而后又“还”给农民种田、养鸡、养猪……在这片“农业桃源之地”,陈卫唯一的附加条件是,不能用农药和化肥,一切得按自然古法来,产量低,那就低去吧。

去年6月,于山谷之间的“太阳公社”引起了官方的注意和重视,杭州市政协经农委授予其“农村新经营模式试验联系点”,并称之为“工商资本反哺农业的一个体现”。

是的,“人民公社”回来了!

“自信”的罗阿姨

陈卫习惯用温情的文字和灿烂的照片,去记录太阳公社每一位社员。

养鸡的罗阿姨就是其中一位,她的鸡棚,位于双庙村山谷的最高处,500只黑羽贵妃鸡被放养其中,而她笑眯了眼睛的大幅照片,被挂在通往鸡棚的木桩上,上面写着,“山上到处都是飞‘鸡’,和小时候养的一样。”


很多时候,55岁的罗阿姨对待这些“飞鸡”,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不给它们打激素,不给它们吃抗生素,甚至还要把它们抱在自己怀里。“农民嘛,总归是热爱土地的,也想在土地上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回村里养鸡之前,罗阿姨一直在太阳镇上的五金厂打工,“干的都是些拧扳手、起子的重活,稍微不小心,可能就会受伤,和那时候比起来,现在幸福多了,你看一只只贵妃鸡神气活现的,看着就开心。”

500只贵妃鸡至今已经出栏过两次了,一般都销往了杭州或者上海,不过,罗阿姨自己却一次都没舍得吃过,“毕竟是公社里的,不是我自己的,这个得听公社的,有统一安排。”

但每天听着鸡打鸣的罗阿姨觉得自己开始活得更像个农民了,今年还跑去浙江省科技馆参加了一场演讲,讲的就是她的养鸡故事,题目倒是很自信,叫“我是农民我不怕”,“不过,没讲好,一激动,忘词了。”罗阿姨笑呵呵地说。





公社乡愁地标

太阳公社的新地标,是鸡棚下风口的猪棚。

这个看着“怪异”的通透轻竹建筑,出自华人设计师陈浩如之手,并参加了去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和北京设计周——现在来公社的游客,一定会去这个猪棚转转,以及看看天天游泳的黑毛猪。





猪棚是陈浩如发动当地老年人一起做的,原因是需要他们在茅草工艺上进行指导并加以完成,“铺茅草,事实上变成一个当地村民的party。工人都是当地的农民,茅草、软石、轻竹这些材料,也是山里的。”


余虎旺是公社里的养猪人,他对这个四面透风的“猪棚”,也一直心存好奇,“换作我们以前养猪,一定会造个房子什么,又脏又臭,怎么还会想到让猪去游泳呢,现在很多人来了,都觉得这个猪棚,好看!”


在猪棚的原址上,是村里的一片竹林,而竹林被砍下之后,又被充分利用到了猪棚之上,在此前的华尔街日报创新沙龙上,这个案例被陈浩如拿来演讲,“我们把竹林砍了之后,就在这儿修建,对农田没有任何的破坏和改变。正因为需要村民一块做,所以就形成了一种共同建筑的过程。事实上,村落是文化传承最后一个宝藏。”


换句话说,崇尚自然法则的太阳公社,重新在双庙村塑造一种农村看得见的“乡愁”,而这种“乡愁”,被参与修建的村民欣然接受并引以为豪,又吸引外面的观众们纷至沓来——于太阳公社5月6日的官方微博上,是这么记录的,“今天北欧、东盟官员学习班的同学来到太阳公社。


从接待中心到猪舍5公里的路,学员们边走边玩了3个小时。据说这是他们最有内容、最有意义的年度旅行之一。”


一年15万,够不够?

去年帮忙养鸡的社员罗阿姨,收入大概是2万多元人民币;现在帮忙打短工养猪的余虎旺,每天的工资大概是100元……


像罗阿姨这样的社员,双庙村有40多户;像余虎旺这样的短工,双庙村有上百人,在春耕秋收时,他们又如同几十年人民公社一样, 一起出工,一起收工,而唯一不同的是,口袋里的收入,逐渐与打工持平,并呈现赶超之势——在过去的2014年,双庙村农民从太阳公社中增收了600万元,户均增收1万3千多元,而再往前一年,双庙村的人均收入,仅为1万6千元左右。


就在2013年11月陈卫流转土地之时,曾经问了村民一个问题,“当我们的收入一年有了15万元时,你们觉得够不够?你们的孩子会回来吗?”


留在双庙村上了年纪的村民们,从来没有被如此“煽动”过,而事实上,陈卫也带着他们,正朝着这个目标在这片土地上努力“深耕”——太阳公社的消费社员,现在已经超过了170户,遍布上海、杭州等地,而他们的年费,在1万6千元和3万之间不等——很多人愿意付这个年费,是因为觉得,太阳公社的农产品,“是慢慢地生长的,不反季节,不快速生长,会有虫眼”。






相对消费社员的认可,太阳公社的模式,也被寄予更多希望。临安市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双庙村还是这个双庙村、土地还是这方土地,却培育出观光休闲农业业态、观光休闲农村业态、新型民宿产业三大新型经济业态,为破解农村产业发展难题提供了鲜活案型,同时也为“三农”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个好消息是,受益于临安当地“一号工程”“一廊十线”的建设,太阳公社精品线被列入其中——这可能会让村民每户年收入15万元的目标,在地方政策的引导和助力下,来得更快些——而在杭徽高速太阳出口,有关太阳公社的别致招牌,已经清晰地指引着游客们向山谷而行,在那里,可以见到种黄秋葵的“老村书”根叔、种芋艿和番薯的村口小生叔、种西葫芦的小林叔……以及他们在熟悉土地上淳朴和灿烂的笑容。




【部分图片来自新浪浙江新闻中心《搜见》栏目,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