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错误的读书内容也可能是在催熟孩子【父母必读】

 雨田妞妞 2015-06-09



  我曾经有一个朋友,是一位记者兼作家,她的孩子比我的大女儿大1岁,没有上公立小学,一直在读经堂读经(目前应该仍如此)。她无意中的一句话对我比较有影响。


  我喜欢诗词,尤其是婉约派的宋词。当我了解当初她的孩子读些什么内容时,其实无非是四书五经,印象中她强调绝不能给孩子读宋词。不记得当时具体聊天内容,但当时我明白了一点——文学作品可能会催熟孩子。


  有一个6岁左右男孩,当他唱着在车上学来的爱情歌曲时,他边唱边抱着另一个男生亲。我相信他听这首歌时应该并没有看到这样的镜头,但是,他理解到了。


  是的,我是一个比较喜欢阅读的人,我在养育我的大女儿时比较关注阅读,也因此影响了很多人。但如今,我真的很抱歉,那只是一个母亲的单独养育一个孩子的早期经验而已。




  我在近几年写过多篇文章专门提到7岁前孩子不宜大量阅读,但我真的没办法知道是否当初的朋友还在关注我的观点。


  我在我的女儿5岁时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有行动跟随。


  并不是阅读不好,大量阅读不好,而是什么时候开始读,读多少,读什么的问题。


  最近我做了大量的农耕活动,有一个发现并不是新发现,但年年都会感动我。


  你看那秋天散落四处的种子,我们并没有收集到它们,它们就在泥土里,经历了寒冷的冬天,春天一定会发芽长大开花再度结种子。


  在重庆这样的地方,有很多种子并不是秋天才结的,而是春天。比如许多美丽的花儿,它们在春天就开花了,可能夏初就结了种子,很多的种子就留在了泥土里,经历无数的风雨,以及严寒酷暑。


  到来年的春天,我们总是会看到那些自己长出来的苗。


  有时我会把种子泡发芽了再种,这样出苗会比较快。但是,为什么那些散落在泥土中的种子,经历夏天那么热的温度,还有经历不知道多少天的雨水浸泡,但它们就不发芽长大呢?我总想,怎么泡不烂它们呢?


  它们就那样守时地,等啊等啊,非要等到春天来临的时候,才发芽。




  万物皆有时!


  真的是万物皆有时啊!


  我百度了下,儿童性早熟的原因容易被人们想到的是饮食和药物,容易忽略掉的就是社会心理方面的影响以及媒体的刺激。孩子的耳濡目染会刺激下丘脑垂体神经的反射,使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启动,促使儿童性早熟。


  国家在这方面重视不够,比如公交车地铁广告、很多家庭里习惯看着的电视内容、各种报刊杂志……


  我会提到“大量阅读”四个字,是因为我比较关注阅读,其实适合小孩子的书并不多,稍微增加点量就容易给小孩子读适合大孩子的书。


  虽然其中基本上不太可能有性方面的内容,但是,给了孩子不适合他年龄的读物也是成长路上的一种追赶啊,更何况,我们又有多少人有能力能确定我们提供给孩子的一定是健康的适合自己孩子的,比如某些性绘本。


  我就买过某专家的性绘本给孩子,拿到手上发现根本不适合,内容不适合,而且画面之难看,根本不符合保护儿童的观点。


  儿童生命中的前7年是发展意志力的7年,对儿童而言这7年中最重要的是要过有节奏的生活;要有自由玩耍的环境;陪伴者一定是值得孩子去模仿的成人,当然,最好是母亲本人;陪伴者要多做家务,做与土地相关的劳动,所有的工作都是值得孩子模仿的;孩子不接触电子产品,不阅读大量书籍,但需要每天听成人讲故事……


  儿童阅读习惯的培养并不是通过给一个一两岁或两三岁的孩子读书、陪他看绘本来养成的,而在于母亲用自己的声音给年幼的孩子讲故事,当孩子逐渐长大后再给他们看绘本。但绘本不需要太多,不过一定要很美。



  我们的确都会遇到有一些孩子看了不少的书,懂的知识甚至比成人还多,但可能不太会玩,没什么创造力尤其是行动力差只动口不动手,甚至可能连基本的照顾自己生活的能力都没有。


  教育是服务于生活的,头脑里的知识在这个时代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百度网站都有。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有生存能力,要能与他人相处。


  了解孩子成长的节奏,尊重孩子成长的节奏,不把受教育专门理解成学知识真的很重要。


  如果一个家庭能把7岁之前的孩子带成可以做一点点家务、按时吃饭睡觉、能与其他小朋友正常玩耍、对周围事物有兴趣、想干什么有行动的能力、有敬虔心……那么,尽管这孩子一个大字不识,那他7岁之前的教育,也应该就算是非常成功了。


  7岁前的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如果在往后的岁月里没有意外发生,那么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成长为一个幸福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