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保余老师6月9号晚讲座文字版:

 索岸 2015-06-09

第一章:语文即将提分到180分,我们该怎么应对

提示:2013年末,北京率先将中考和高考语文总成绩在原有基础上增加30分,分别达到了150分和180分,最晚于2016年开始执行。

这一调整将引起全国范围内的跟进,受此改革思路的影响,现在上小学4——6年级、初三和高一年级的学生所受影响最大。

一、相关影响

1、语文一科独大,成为第一学科

对现在的五、六年级和初三、高一的孩子来说,当他们中考、高考时,所面临的情况就语文成绩提高30分,和英语学科的分数相差最高达80分,直接的差异就是,如果我们说化学是80分,英语是100分,语文一科的总分,要抵得上英语和化学加起来总分,中考、高考的得失成败,往往偏向于语文一科定天下。

2、 考生分值差距前所未有的加大,一科分数相差50——70分比皆是

在这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中,最为直接的影响是,语文即将成为中小学所有学科中的第一学科,所有学生都会将更多精力放在语文上,高考时成绩最好的同学,有望可达到170分左右的成绩,而在语文上一般偏弱的学生,有可能仍然只能答100分,一科中,成绩相差70分的比皆是。

由于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假设150分分值时,中间学生能考100分,高分学生能考130当提高到180分时,中间学生提高将极为有限,仍会是在105分左右,但以前能考130分的学生,却能考到165分以上,相差可在60分左右。

因此,语文学科改革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弱者愈弱,强者愈强,分数差距前所未有的加大。

3、盲目应对造成大量精力浪费,导致学习成绩趋不稳定状态

当所有的人都知道语文学科成为第一大学科时,必然会最为重视语文。但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外延过大,仿佛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考,往往到头来容易导致学的不考,考的没学,学深了,却考的十分浅显,学浅了,却考的深。

盲目的学习,浪费过多精力,考试时发现不只是语文成绩没提上去,同时严重影响了其他学习的学习精力。

因此,每个家长都需要了解的,是我们该学哪些,学到什么程度,占多少比重。这是我们后面重点要讲的。

4、小升初择校政策和重心的转变

一所学校是不是名校,受不受家长重视,其实最现实的是看这个学校学生在中考和高考时的成绩表现。特别是总成绩的表现。

可以肯定的是,总分的高低,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将是语文成绩,因此他们必将更加侧重选拔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写作、文学常识、文言文方面更有实力的孩子。

以前,在所有人问我小升初时语文重不重要时,我说,对小升初来说,数学最重要,语文其次,以前对小升初升学来说,语文只是做个点缀。这次的改革,带来的后续影响是,语文在小初阶段择校时的重要性,将未必会低于奥数。

下面我们要讲的,是语文加分,这30分加在哪了,考试内容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在哪些地方要做准备?

二、语文新增30分,增加在哪?

语文试卷总共有五个考核方面,分别是基础知识、综合性学习、文言文与文学常识、阅读和作文。

我们分五个方面来看,到底分数会增加在哪。

(一)语文基础知识分值比例不增加

语文考试会增加30分,基础知识方面会不会增加?

如果说是小升初考试,语文总分增加了30分,你问我会不会增加基础知识方面的考核呢,我说肯定会,而且是必须。但中考和高考呢?

不会。

语文,有人说指的是语言文字,有的人说指的是语言文学。其实,在我国,小学的语文,很大程度上学的是语言文字,而中学,很大程度偏向了语言文学。

从语言文学学习的角度来看,不可能会把重心放在字词拼音上,因此,虽然试卷提分30分,我们仍不赞成家长在语文基础知识这块儿死拼,这一块儿是一个耗时耗力,又效果甚微的无底洞。

所以,真正最会加分数的,是综合性学习方面的分值,提高学生的对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是语文教育圈内的共识,也是必定加分的地方。

(二)综合性学习类题型将成为加分重点

1、了解一下近年考试最为火热的综合性学习题

综合性学习,考题题型最为复杂,主要有信息提取类、活动策划类、材料探究类、图文转换类、广告宣传类、传统文化类,以及上述各类题型的综合考核,里面涉及到的各种题型,更是数不胜数。虽然看似敏杂,其实如果是站在学习提高的角度上看,反而简单。

因为除了传统文化类之外,其实都只是在考核孩子的二类能力,一是概括能力;二是语言表述能力,其实都是阅读上两个最基本的能力,并没有额外新增知识或考核,只是考核的题型轻便新颖一些罢了。

因此,所谓的综合性学习,就是拿日常生活中有可能会应用到实际情形,结合语文学习的概括和表述能力而设定的一些题型。正是因为这样,它有两个支点,一是出题内容上来看,是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应用,二是考核学生的概括和书面表述能力,它强调的是实践性、应用性。

2、综合性学习具体考什么?

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将考核可以分为三类,分别为概括、表述和素养,

综合性学习,会成为加分要地,6—10分不等,应对策略需基础提高和专题训练相结合,基础训练的提高包括两方面:一、提高概括和表述能力;二、练习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的应用。专题训练是指,在上述两方面得到加强后,多做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题,能够起到见惯不惊,灵活运用的效果。

除了综合应用题之外,真正的加分的大头,还有一块儿,那便是文言文和文学常识,其中,以文学常识中的古诗赏析为最。

综合性学习的具体应对策略,请参考本书第三章——“第三章:综合性学习的考核与备考”

(三)、文学常识与文言文部分加分势在必然,该如何应对

1.文学常识和文言文增加分数,增加在哪?

文言文和文学常识,在历年中考中,占的比例是22%左右,高考所占比例是28%左右,就算比重仍不变,在题量和分数上还是增分了的。这个分数的增长,其实体现在考试中,就是考核面的扩大,考核面扩大的结果仍然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分值差距加大。

对每个学生来说,最直观的感觉就是,题量比以前大了。这一变化,对掌握的扎实的孩子来说,是得分机会,对不扎实的孩子来说,是最为不妙的。

(1)、有人会想,会不会曾加深度和广度

文学常识的考核,会不会增加广度深度?

不会,什么叫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单位来说,就是文学知识中的一些常识,是一个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他不是要走越偏越好。所以说只会在考的量上有所增加,但不会考得很偏。

范围会不会增大?不会。只是增加题量,同时会增加考诗歌赏析的频率,因为在文学常识部分,真正最能拉开分数的,就是诗歌赏析。所有的诗歌赏析,其实都是从六个方面入手,只要掌握这六个方面,就算是一首全新的诗歌,学生也能做到分析得全面、到位,具体分析办法在本书第五章中有详细讲解,可查看。

增加30分以后,虽然考核内容仍会不变深不变偏,但是它能出的范围更广,如果说以前能考3个作家的,现在能考到更多的作家作品。另外,一个以前没考到的一些类型,它现在可以有机会考到了,比如前面我们说到的诗歌赏析。



文学常识的备考与学习

文学常识,通常是指与文学有关的一些基本常识,在历年中考和高考中,因为文学常识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因此,即便是同学全力备战,也必将存在知识盲点。

因此,文学常识的备考与学习,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你的备考资料是什么?是否系统、全面而又简明扼要,在考试中是否针对性强;二是你掌握文学常识的策略或方法是否得当?

要更好地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先来看文学常识到底会考什么。

一、你必须知道的文学常识考试三层次

我们将文学常识的说一下文学常识的识记和考核分为三个层次:

(一)、第一个层次最简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考核某一时期(风格流派)有哪些代表性作家,他们有何历史地位。

2.某一部作品在文学文化史上的地位、作用。

3.某位代表性作家都写了哪些作品。

以上三种情况,我们都可以通过一句话来回答,也叫“一句话文学常识”是需要硬性识记的,通常小升初考比较多和学校平时考试较多,在中考和高考中比例极为有限。

(二)、第二个层次要更具体一些,即名篇名句的默写,它考核有两个点:

1.默写补全,根据上句或下句,补上另一句,这是每一年中考和高考逃不过去的,就看选哪首诗了。

2.考内容和主题。比如问你李白的作品中反映思乡之情的是哪一首,或者是哪首诗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都是围绕两个点进行的,一个是内容,一个是主题。

比如说初唐时期王勃的代表性的作品有哪些,名句是哪些,名句的思想是什么,内容是什么,这个我们已经把它梳理完了。采用的是最简洁的方式展现了出来,名篇名句。这个考核的分值是占的最高的。

(三)、第三个层次是相对深入和最能拉开分值的,即古诗文赏析。会是今后中考和高考的重要看点,古诗文赏析分为两个方面,古文赏析和古诗赏析。

古文赏析,有两个点,一是字义,前面已经讲过了,二是文章内容的概括、理解、分析和赏析,按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方法和思路直接进行就可以,不存在其他障碍。



学生如何才能系统有效地学好文学常识

1.如何应对文学常识中的死知识?

文学常识中的“死知识”,是指无需推理和理解、只需硬记住的知识,死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看上去是知识,却从来不会考的知识。在文学常识中充斥着大量的此类知识,学生记了很多,却不知道这些压根就不会考。另一类“死知识“是指考试时会考,但无需推理和理解,只需硬性记住的知识。

对待死知识,是让孩子花更少的时间去掌握,因此,我们的学生在做文学常识题时,直接把答案给他们,让他们抄。打个比方,假设有道填空题,问你《中学语文知识地图》是谁提出来的,你花三个小时又百度又是谷歌又是四处查找,不如直接抄后面的答案——黄保余。

因此,学习文学常识,是要更快地掌握正确答案,然后熟记它,而不是把时间浪费的琢磨答案是什么上面。

比如说孩子上高中以后,可能在考文学常识时,会考到《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就算孩子为了应对考试专门去看这本书,也不见得能答对题,简单的办法是让孩子先看考题,然后从后面抄下答案,记熟即可。

2、我们如何确认孩子所接触的文学常识是系统全面、极少有知识盲点的?

有时我们会觉得文学常识特别的庞杂,但在考试时,其实都是遵循“三个代表”原则的。“

三个代表”在这里指文学常识考试中的出题思路,即选择代表性时期的代表性作家的代表性作品,称为文学常识考试中的三个代表。

我在整理文学常识时,每一位作家的作品,凡是我们能查找到的,都我挨篇的查看。查完后再看里面的名句是什么,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这样一来,任何一个作家以及他的优秀作品,都不会被遗漏,同时,再用我们的眼光来进行审核确认。

比如说杜甫,我们好多时候我们上学的时候说到杜甫的代表作,是《三吏》和《三别》,照这么说,考试时应当是以考《三史》、《三别》为主的,实质上却并不是。

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对作家作品的评价,大多是沿续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是五、六十年代的价值标准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被沿用了下来。

杜甫《三吏》和《三别》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有一定的背景原因:那就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评价一个一个作家的历史功绩时。往往会着重于查看他的作品有没有反映劳动人民的疾苦或是封建统治者的黑暗。因此,《三别》、《三吏》成了他的代表作。实际上,若论文学性和思想性,它们都无法成为杜甫的代表性作品。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从已有的资料出发,去应对文学常识的考试,而是站在文学性和思想性的双重角度上,重新编选杜甫的作品,重新梳理。

我们首先将每个朝代的作家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的作家,是对后世文学发展有重大影响力的作家,也是在中考、高考里面考的最多的;第二等级的作家,是在当时较有影响力的作家,中考和高考时可能会考的,但是频率不高;第三等级的,是指哪些因为某一名篇或名句而受人关注的作家诗人,偶尔会在中考和高考时考到。这三个等级排好后,方便老师整理他们的作品,也防止会遗漏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

其次,我们内部编排这本书的时候,对于第一等级的作家,他(她)的作品有多少名篇就选多少,没有数量上的限制,通常在七篇以,这些作家包括陶渊明的、李白的、杜甫的、白居易等人;第二等级的作家,通常会选三至四篇最后代表性,目的是让学生在备考时不会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同时又能在考场中派上用场;第三等级的作家,我们通常只列他的名篇、名句。比如说初唐的刘希夷,只用记他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即可。

最后,对于第一、二等级作家的重点名篇后面,除了配上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外,再配赏析,给第三等级作家的作品后面,只配思想内容的简述。这样一样,可以在能够应对考试的基础上,尽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好在我们终于在今年,完成了这些文学常识的整理工作,近期会以《中学必考文学常识一本通》为书名,将其公开出版。

四、有关中学考场常见文学常识备考

如果按文学常识的内容来分,《中学语文知识地图》将文学常识分为两类,一类是唐代版,唐代版因为作家、作品资源过于丰厚所以它一直在中考和高考中占据的半壁江山。

另一类为非唐代,非唐代考得最多的,是有三方面,依次为四大名著、魏晋南北朝和宋词,这三个是考的频率最高的。

1.有关四大名著的备考

四大名著是中考和高考常考内容,因此,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轻松应考,要求孩子去读这四部作品。

但我们要说的是,如何你为了考文学常识,去读四大名著,事倍功半,且不见得有效。

因为很多人看小说,追求的是感官的愉悦,这是正常的阅读心理,但文学常考识,却是识记、概括和总结性的,二者缺少交合点,如果你要一个孩子带着识记、概括、总结分析地去读一本书,除了专门的研究人员,普通读者是不会这样去做的,而且这样做了之后,乐趣何在?

另外,并不是每个人都对四大名著感兴趣,你让一个小女生看三国,让一个男生看红楼,并不一定是他所喜欢的。我上初一初二的时候我就挺喜欢看红楼的,但是有的孩子看的很痛苦。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只是为了考试,那四本书从来没碰过都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平时训练时拿到文学常识的题立即翻到最后直接抄答案,节省时间,然后记住这些文学常识。如果在这过程中你明白四大名著都在考什么,学习将会变得更轻松。

(1)三国演义:

除了这本书的作者,文学史地位之外,其实主要是在考一句话——“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这句话是我们在教学生写作时说过的,其实它也是《三国演义》文学常识考试的要点,由上句话可以分析出,其实它主要考的有三个点:

A、 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诸葛亮、周瑜、刘备、曹操等人的性格特点。

B、 通过哪件事可以看出这一性格特点,也就是要你能概括出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事件,如草船借箭表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赵云的截江夺阿斗,表现了他的英勇善战等。

C、 哪件事与谁有关,也就是考查某一事件中的主要参与人物都有哪些。

可以考虑要孩子在《三国演义》一书后面的目录旁,记下这一章主人人物都有谁,这一章中的故事,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这样的积累更扎实,也更有针对性些。

(2)、《西游记》

西游记的考核要点,与《三国演义》完全相所,唯一的差别是,它能考的范围更窄一些,只用记住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就可以。

所以《西游记》你就记住哪一个情节是属于西游记里面的就行,如果孩子不喜欢读《西游记》,最简单的应考办法是先让孩子看一遍目录,记住主要情节都有哪些,如果想让孩子喜欢上西游记,可以在网上搜“黄保余八卦西游记”的视频,相信孩子看了后,会对《西游记》这本书的兴趣大增。我们还是要十分支持孩子看完整本,会更扎实些。

(3)、《水浒》

《水浒》除了考人物的性格特点、相关事件外,比其他文学常识要多考一样东西,那就是主要人物的先人物的绰号,需要记住前三十位人物的绰号。

(4)、《红楼梦》

《红楼梦》出的题相对较少,主要还停留在小说中都有哪些人物,都有什么情节。

总述:

看完上面的内容,我们明确以下几点:1.文学常识离不开识记;2、最重要的识记方法,其实是知道怎该记住哪些内容,哪些是没必要记的,比如说,上面需要能默写诗中名句,需要记住人物的代表作,需要记住思想内容;3、我们需要的不是买更多的文学常识书,而是一本系统全面、富有针对性的文学常识辅导资料,工具书式的读物,我们编写研发的《中学语文必考文学常识一本通》(本书即将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黄保余主编)便是按这个要求进行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