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谁举起了砍向医护的大刀?

 月下春水闻天籁 2015-06-09



来源:医学论坛网

特约作者:浙江大学明州 · 韩加送

版权说明:版权所有、公开授权,转载注明来源、作者


讨论之前我们先看一则古代医患故事:有一富人重病,请名医王秋泉治疗,恰逢王医正给某人看病,没有时间。但此重病富人坚持:“吾宁得一晤王先生,虽死不恨。”等到名医王秋泉来家治疗时,更是举家惊喜出迎,病人之子指出“老父忍死待先生”(摘自清代尹似村《萤窗异草初编》 )。大概意思是:一位有钱人因患重病请医生看病,医生忙于给其他患者看病,一时无暇顾及,等到医生去给这位有钱人看病时,家属“惊喜出迎”,患者本人更是“忍住不死而等待医生的到来”。

看完本故事笔者非常感动,感动于患方对医生的理解和对其他患者的体谅。本故事中能让“王医生安静地去做一位好医生”的医疗环境,笔者梦寐以求。

回到现实不禁让我惊呼是不是来到了地狱?5天发生了6起伤医事件,被伤医护不是住进icu就是正在抢救,而患方却无一人受伤。乍一看,病患战果显赫。然而,我忍不住要哭诉:医生和病患本是携手共击病魔的一家人,即使没有一家人这般亲切,但也不至于兵刃相对,拼个你死我活啊。到底是谁砍断了医患之情?

身为医者,必须先自我反省。“一个巴掌拍不响”,造成如今这副局面,医疗系统也有自身的问题。自明清时期,商品经济逐渐活跃,追求经济利益至上的风气愈演愈烈,医者也是凡人,同样逃脱不了铜臭的浸染,医者牟利甚至无利不为的行为渐行于世,医生为了谋取高额利益而不顾行医准则,甚至部分闲散人员为了获利也走上行医之路,由此而产生了庸医泛滥的现象。到了新中国,莆田人把这个现象发挥到了极致。莆田人的发家史,不但是广大病患血与泪的记录,也写满了众多正规医院以及从业人员的辛酸。

社会原因:政府财政投入过低,中国政府对医疗的投入全球排名是216位;新闻媒体恶意丑化医疗,对医患关系煽风点火;患者要求过高,以为医院是万能的,进了医院就是进了保险箱,殊不知有很多没有退休的医护也都是病死的。等等。。

医患关系繁纷复杂,并不是在此三言两语就能说清。医院历来都是炮火回避,刀枪不进的地方,是神圣的生命维修站,连“鬼物”都要收敛的场所。如今在我们这个国度,医院变成了可以随意行凶的发泄地。这是全社会的悲哀,我等医务工作者的不幸。

医疗毕竟是一个公共资源,是任何人都离不开的服务。当医疗从业人员,特别是工作在一线的医护,他们的温饱得不到保障的同时,人身安全又频受威胁、人格尊严频遭侮辱。受伤的仅仅是我们医护吗?

医疗是全社会构成的重要一环,国家为了发展经济不能把医疗抛弃,医护为了挣钱不能把医德抛弃,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不能把真相抛弃,病患得了重疾不能把文明抛弃,安保人员为了自身安全请不要把被挟持的医护抛弃!

请大家从各个层面维护频临破溃的医患关系。如果仅仅是靠我们医生忍气吞声、医院息事宁人、政府和谐维稳,只会让医患彻底成为死敌,最终灭亡的是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