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厦门江夏堂的由来及其文物价值

 广东黄汉光 2015-06-09

厦门江夏堂的由来及其文物价值

 

厦门市江夏堂(座落思明区钱炉灰埕巷2号)系前清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武状元黄培松殿试高中后,光绪皇帝钦赐其在家乡兴建一座“大宗祠”和一座“状元府”。其时,黄培松随父(在福州经商)住在福州,故“状元府”应福建省政司之请,建在福州南台区(即原福州市工人文化宫);“大宗祠”本应建在黄培松祖籍地泉州(其祖籍为泉州府安溪县,后移居南安县),然而,当时沿海一带倭寇猖獗,为打击倭寇侵扰,清朝政府在厦门建立了“兴(兴化)泉(泉州)永(永春州)海防兵备道”。其时,厦门属同安县管辖,同安县又属泉州府管辖,“泉州府衙”又是“兴泉永兵备道”的辖区,故“兵备道”接受厦门工商界及一些侨领的建议:为了广大“过台湾”和“下南洋”谋生的宗亲在大陆口岸有个“出发点”以避免“出洋问讯处”和“保商局”的盘剥,以及宗亲回乡省亲、寻根访祖时在大陆口岸有个“落脚点”,建议将钦赐的“大宗祠”建在厦门。结果,产生了历时30年择地建祠的“道(兵备道台)府(泉州府衙)”之争,宗祠久久未能定址。然而,由于厦门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大陆渡台的口岸,也是华侨扬帆的出发地。因此,许多台湾和海外黄氏宗亲纷纷敦请黄培松将钦赐的“大宗祠”建在厦门,作为海内外黄氏宗亲的总堂。最后于宣统二年(1910年)刚好“闽海关”迁址,当地以厦门工商界的负责人黄世金为首的黄姓族人出面赎回地皮,并征得武状元黄培松的首肯,得到广大宗亲和侨领们的大力支持和慷慨捐资,即于宣统二年(1910年)动工兴建。因为厦门江夏堂是清朝皇帝下旨兴建的,所以当时朝廷特派匠作前来监工和指导。历时8年,于1918年厦门江夏堂包括一切附属设施全部竣工。其建筑群包括“紫云屏”、“宗贤堂”、“拜庭”、“祖祠”、“宗亲会馆”、“后花园”、“望海亭”和“江夏小学”,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其中“江夏小学”于1949年解放之后成为公立小学,改名为“大中小学”,文革后又改名为“文安小学”,沿用至今。1983年“宗贤堂”和“拜庭”又被列为危房,即被拆建成如今文安小学的四层教学大楼,“后花园”和“望海亭”也被改建为两层楼的教室。

厦门江夏堂的由来及其文物价值

厦门江夏堂的由来及其文物价值

厦门江夏堂的由来及其文物价值

厦门江夏堂的由来及其文物价值


江夏堂祖祠占地300多平方米,其建筑构造之精致,藻井斗拱排列之精美,匠师工艺之高超,神龛显示非凡之气派,被有关专家赞誉:江夏堂神龛堪称“中华第一龛”。整座祖祠的建筑令人叹为观止。由是,厦门江夏堂于2004年11月被厦门市政府立碑列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面积为初建时的所有建筑群和范围(包括现今的文安小学);2006年5月,福建省文物局对厦门江夏堂修缮工程设计方案作出批复指导;2007年初厦门文化局批准成立“厦门市江夏堂文物保护管理站”,江夏堂交由厦门黄氏宗亲会管理;2007年7月,获准组建“厦门市江夏堂文物保护管理站修缮委员会”,正式开展江夏堂的维修工作;2009年5月14日,厦门江夏堂又被厦门市政府立碑列为市级第二批涉台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6日厦门江夏堂又被福建省政府列为省级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厦门江夏堂先后接待了来自台澎、金、马、南洋各地和四川、河南、湖北、安徽以及省内漳州、泉州、南平、宁德等地的宗亲代表近5000人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