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明的源头大观(六)

 谁清斋 2015-06-09

第六章 古印度信仰

 

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出现早期的印度国家。1000年后,婆罗门教诞生。又过了1500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苦修大彻大悟创立佛教。公元8世纪婆罗门教和佛教二而合一成为印度教,这是个信仰古国。

从公元前3000年立国,在5000年间,印度文明先后经历印度河文化,吠陀文化,孔雀帝国文化,笈多帝国文化和莫卧尔帝国文化诸时期,终至全盛而衰。

婆罗门教是有神论,佛教是无神论,但是二者却能结合而成印度教。这其实就是释迦牟尼的大智慧,有即是无无还是有,都不执着就都和谐了。

执着都碰壁,头破血又流。世事本无常,争则皆堕落。不争就和解,何必徒执着。佛教婆罗门,不执二即一。

一切所谓矛盾,皆是自相矛盾。只要放下二心,便得一律平等。

所谓旗人汉人,不过出于私利,而作人为的划分。真要从时间上倒溯回去,祖先也还是同祖先,哪有什么旗人汉人。

说旗人汉人只有一个理由,便是近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更不要提什么天子人民的儿子,其实你们都看到了,只是些龟儿子。

自己要划分人民人民的敌人敌对势力,就别怪人民的敌人敌对势力无情,他们必是你们的恶梦。

印度教,包容婆罗门教和佛教,其实是人类和解的典范。

宗教的繁盛其实也可以是科学的繁盛何况文艺。古印度天文学率先得到发展,吠陀时代印度人已知1年360天,并意识到月亮运行一周不超过30天,把黄道分为27宿,便于观察日月运行。

数学也在古印度取得辉煌成就。在讲述祭坛修筑的《准绳经》中开始几何学,《圣使历数书》给出圆周率3.1416,虽然并不妨碍如今有人拿科学反宗教。

也许并不是因为普度众生的仁爱思想感召,反正印度医学极为发达,如今仍然发达。在吠陀时代,已有医科学校和专职医生,积累造就印度医学体系。

古印度文学并不亚于古希腊文学,古希伯来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乃至后来的中国文学,所谓四大名著,直到莫言,也还是言佛,没有佛中国文字本身甚至都不可能变得如此丰富。

古耳卡乘坐他的飞行器和委阿纳,向维里须尼司及安达卡司的三座城市投掷了一枚充满了宇宙能量的飞弹。极为壮观的一股白炽的烟火柱升起,宛如千万的太阳同时照耀。就是这个秘密武器,铁霹雳,一个巨大的死亡使者,将维里须尼司和安达卡司全族的人化为灰烬。

《摩呵婆罗多》诗篇真是太有科学想象力了。

黄昏的霞光染红了云彩,边缘上镶着一缕深黄,好像一片片可爱的云布,把那天空的创伤来裹上。

只要在这土地上,青山常在水常流,《罗摩衍那》这传奇,流传人间永不休。

所谓科学文艺宗教即非科学文艺宗教,原本是合一的,只是后来,为细化深入研究而割裂了。

细化深入研究而后还是归一,不应当执着,应当都包容了。

因为包容,所以自由,平等。

不要上专政的当,不包容别的党,亦必祸害己党。

应当爱人如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