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突破流水账,作家爸爸是如何指导女儿写作的?

 小猪电子业 2015-06-09

[ 编者按 ]  高考后做作文,往往比高考作文还具“观赏性。各方神圣借题发挥,看似做作文,实则调侃,有戏说、有讽刺。今年的高考题目《我与英雄的一天》、《丝瓜藤和肉豆须》、《蝴蝶翅膀颜色》、《智慧》等又遭到一轮吐槽,更有好事者,搬出了法国历年的“高考”题目,《我们是否应该为获得幸福而穷尽一切手段?》、《拥有选择权是否就意味着自由?》、《为什么人需要寻求认识自己?》、《人活着是为了幸福吗?》等与之对比,引得网上一片哗然。

对于听凯叔讲故事的各位小朋友来说,高考也许离TA们太远了,但作文却不远。确切说,不是作文,是写作。作为一种表达、抒发的方式,如何让孩子爱上写作,可能是很多耙耙麻麻正在面临或者很快就要面临的问题。

今天凯叔特别推荐薛涌博士的这篇文章,他是职业作家,也是一位爸爸,希望通过这位作家爸爸的分享,能让耙耙麻麻们更早地意识到:关于写作,也许我们什么也不用做,让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就好了。

我一向主张早期教育要以激发孩子心灵的创造力为核心,摆脱死记硬背、摆脱大人的教条,才能充分挖掘孩子的潜力。不过,说说容易做起来难。

死记硬背其实是最省事、最懒惰的教育方法。家长只要拿出一首诗,告诉孩子背熟就可以了。而启发孩子的创造力,则要始终和孩子处于对话状态,要掌握非常微妙的分寸,要有足够的耐心。我教女儿写作文,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不可避免:写出没有人读的“流水账”

小女在美国土生土长,老师在她还不会写字时就鼓励其“著书立说”,用图像的方式编出自己的故事,用孩子根据音节而想出错别字写句子。等她开始阅读时,马上敦促她写读书报告。女儿九岁时,阅读速度已经很快了,老师让孩子们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写读书报告。正在学习美国建国史的她,竟然找来美国建国之父华盛顿的夫人的传记——《玛撒·华盛顿传》,一本成人读物。

于是,当女儿动手写时,问题马上来了。这不是说没有可写的,而是她信手乱写。读书报告要求她以第一人称叙述主人公的故事,最后讲给班里的同学听。于是她就开始记流水账一样地写:我叫玛撒·华盛顿,哪年出生,在哪里长大,嫁给了谁……

我有些沮丧,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指导她太多,等于我们帮她写作;如果指导太少,孩子可能一直找不到方向,每次都会犯一样的错误。最后她妈妈把皮球踢给了我:反正你是职业写手,这事情还是你来指导。

我急得抓耳挠腮。按说创作是女儿的强项。她七岁学芭蕾时就能即兴跳出自己的舞蹈来;现在学钢琴也不停地作曲,有些作品复杂得令我吃惊。况且她又是那么喜欢阅读、喜欢文学,怎么写作就这么小儿科呢?

循序渐进:抓住孩子灵感的亮点

我个人的写作经验告诉我:能谈出有意思的东西,就能写出有意思的东西。谈和写本质是一样的,谈吐有趣的初学者,只要克服了形式转换的心理障碍,就会成为很好的写手。因为平时女儿总是能说出些很有意思的事情来,所以在困惑中,我决定和女儿先围绕着书聊一聊。

我先把女儿写出来的流水账念给她自己听,然后问:“如果你是读者,你觉得这些有意思吗?你会读下去吗?”

她摇摇头。

于是我又问她:“你自己都读不下去的东西,写出来会有人愿意看吗?”

她无可奈何地说:“恐怕没有。”

“那么,怎么才能写得有意思,让别人有兴趣看呢?”

“我也不知道。”她一脸惶惑。

我意识到这正是问题之所在。写作是作者建立自己和世界关系的过程,我必须首先帮助女儿找到她和世界的这种关系。

于是我问:“玛撒·华盛顿是二百多年前的人了,和你们现在这些孩子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我也不知道。”看来,我的问题失败了。我问得太抽象。

于是,我又试了一遍:“她的故事有意思吗?”

她点点头。

“那么,哪里有意思呢?”

她又流水账般地叙述起来。不过,有几个亮点被我抓住了。她说:“玛撒·华盛顿从小在农场长大,觉得自己一辈子也就在农场生活,从小不喜欢读书写字,而且觉得没必要学,结果基本上不能读不能写。可后来,她意想不到地成为美国第一位第一夫人,需要和世界各国的王室和政界要人及其家属通信。最后她不得不重新学习读书写作。”

我听完马上摆出受教的样子,告诉她这些事情我自己从来不知道,是从她这里第一次听说的。随后我提起希拉里·克林顿,问她现在的第一夫人和过去有什么不同。她顿有所悟:“现在的女性独立多了,当完第一夫人还可以自己选总统。”我再问她:“你现在觉得你的未来是取决于嫁给谁,还是取决于你对社会的贡献?”她马上说当然是取决于自己有什么本事,能为社会做什么。

深度挖掘:让亮点变成智慧

经过这样一番讨论,女儿建立了自己和这段历史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讨论使她摆脱了紧张,健谈多了,谈出来的话也有意思多了。然后,我开始挖掘她的写作潜力。

我问她:“玛撒·华盛顿的生活是不是很有戏剧性?她小时候是不是从来也没有料到自己会成为第一夫人?”

女儿点头同意。

我接着说:“看看,那时候妇女地位全是依附男人,出路其实很狭窄。即使如此,玛撒·华盛顿还是有了一种自己始料不及的生活。你看看你现在,女孩子和男孩子一样的独立,有着一样多的机会,一样可以选总统。你能预料到你长大后会有什么样的生活吗?”

“绝对不会,”她十分肯定地说,“也许我长大会干一些自己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

“那么,你怎么为未来不可预料的生活做准备呢?”

这个问题又使她陷入了沉思,接着又是一番讨论。她和我讲起她班里同学的种种故事。比如,有位叫杰克的男孩,立志长大当工程师,但又不肯学习数学,说自己不需要数学。她觉得这样的想法很好笑。我借此把话题重新引回作文上:“你看,你的文章要想引起别人的兴趣,就必须对别人有意义,让他们感觉到你讲的事情和他们的生活相关。既然你们小朋友之间经常在讨论各自的未来,那么,你从玛撒·华盛顿开始讲讲怎么为自己的未来进行准备,是不是更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呢?”

女儿渐渐开窍了。最后她的作文大体写成了这样:

“我叫玛撒·华盛顿,从小在农场长大,也不知道农场以外的世界。我小时候觉得自己一辈子就在农场渡过,不需要读书写字,所以我就不去学习。可是,后来阴差阳错,我成为美国第一位第一夫人。因为国事和外交必须不停地与各国王室、将军、政要及其眷属通信,我不得不重新学习读和写。可是,长大后学习要比小时候学困难多了。现在的孩子们,特别是女孩子们,未来的出路比我宽广多了。你们可能有一个更意想不到的未来。所以,我的生活告诉你们:不要早早地就对自己未来下结论,不要想当然地觉得你不需要数学、你不需要读书。生活总会让你惊异、让你措手不及。要为不可预见的未来做准备,就必须什么都学一些,那样才能有备无患。”

这样,女儿和历史,和她的读者(主要是她的同学)就都建立了联系。她小小年纪,体验了跨越二百多年的人际沟通。

终极方案:把孩子当“高手”

这几乎是我唯一的一次教女儿写文章。教得太多并不好,可能会把自己的理念强加于她,压抑了她自己的创造力。我的角色是和她交流,启发她应该注意的某些亮点,不断向她提问:你究竟想说什么?这样才能把她内心的东西启发出来。

如今的神经学和发展心理学已经证明,婴幼儿大脑内的神经元比成人要多一倍。孩子比大人更聪明,学习得更快,更有创造力。做家长的切不可觉得自己少了一半神经元的大脑要比孩子的聪明,要把孩子当“高手”对待。不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大脑神经元会经历一个“修剪”过程,把一些不用的枝蔓切除,把无限发散的思维集中到具体的主题。这也是神经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的原因。

我帮助女儿从流水账般的发散式读书笔记过渡到有目的、有主题的写作,就是试图帮助她完成这一修剪过程。但是,从事这样的教育要非常小心。你千万不要代她修剪,而要引导她自己修剪。操之过急,就会把她的许多智慧给裁减掉,她就永远不可能超过你。

所以,我作为一个职业作家给女儿上写作课,也只能偶尔为之。而且在做的时候,一定要限制自己的角色,最终让孩子自己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她自信地走向世界,让她发出自己的声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