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明的源头大观(十一)

 谁清斋 2015-06-10

第十一章 十八世纪的亮光

 

人类一开始就是被火光照亮,到了十八世纪这火更亮。

1669年德国人贝歇尔在土质物理学一书中对燃烧作论述,他认为这是一种分解作用,是复杂物质分解成硫汞盐等,燃烧过程是物质释放油土(燃素)而剩下石土汞土。注意这里化学也还是物理学,这两种学科,其实应当是统一的。

1703年贝歇尔的学生施塔尔提出燃素说,可燃的要素是种气体物质即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燃素在燃烧过程中从可燃物中释放,与空气结合发出光和热形成火。可燃物因失去燃素而化为灰烬,获得燃素又复活。

1773年瑞典人舍勒用高锰酸钾制得氧气,称之助火空气。1774年英国人普利斯特列用聚光镜加热氧化汞也得到氧气,发现氧气难溶于水,有很强的助燃能力,并适于呼吸。问题是这俩家伙头脑里满是燃素说,事实摆在面前,都无法解开燃烧之谜。

不要忘了传道书中的话,凡事都是虚空虚空的虚空何况燃素说。不执无所谓,执着就应破旧立新。

1743年拉瓦锡生在巴黎一个富人之家,律师父亲希望他子承父业,这行当显然能从别人的痛苦之中求得自己的益处,当然有时也能减轻别人的痛苦,虽然也许并不能够减轻所有人的痛苦。1763年拉瓦锡取得律师证书,便开始自然科学研究,这张证书根本对他没用。

拉瓦锡显然了解定量测量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研究是分别,既执着分别那就定量测量分别清楚,定性说教显然不够。对执着者来说不三不四不伦不类才是糟糕,虽然这话对不执着者而言也许并不适用。

赫尔蒙特用柳树实验证实水变成了树,拉瓦锡则以他的实验证实水就是水,并不能变成树。现象是供人分析的,若没有足够分析的头脑哪有什么本质,咋说咋做都是无聊。

拉瓦锡用白磷做燃烧实验,白磷燃烧后产生的白烟比白磷重了,这说明什么?空气和白磷有化合。在燃烧过程中,其实只有1/5空气可以助燃,拉瓦锡称之有用空气。

所言实验方法者即非实验方法,若离开分析不过摸石头的傻瓜。

实验是眼耳鼻舌身意,非眼耳鼻舌身意,凡事终归还是需要用心。

1774年英国人普利斯特列到访巴黎,在与拉瓦锡会谈中说到自己加热汞灰的实验,恍然大悟的却是拉瓦锡。他重复了普利斯特列的实验,提取这种助燃助呼吸的气体,称之上等纯空气。

1777年拉瓦锡向巴黎科学院提交论文燃烧概论,列举实验数据推翻燃素说,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拨开笼罩燃烧的迷雾找到幻想的燃素的真实对应物。

1778到1780年拉瓦锡终于完成他的巨著化学纲要,化学形成了,但这并未给他带来好运。1771年与包税公司总经理之女的婚姻,既是成就也是败坏。玛丽是个好帮手,化学纲要的插图也出自她那灵巧的手,但是很快法国大革命来了,拉瓦锡竟被以包税商之名断了头。

世事无常,没有什么值得后悔,也没有什么值得庆祝。

只留下可怜的玛丽,失去了她心爱的丈夫,后来转嫁物理学家伦福德,也没能再产生化合作用,不久就分了手。

他们割下拉瓦锡的头,只不过一刹那间的事,但不知在100年内,世界上还能不能再长出1颗象他那样的头。

神造人人却要杀。

应当废除死刑。

除了凡事忍耐,人真的并没有很多事要做,但是人人都很执着。

世界原本是空,执着空上加空。

公元前460年,德谟克利特生在古希腊阿布德拉一个富商之家。据说这家伙从小见多识广,接受很多神学和天文学知识。

德谟克利特长大后到雅典学习哲学,又到世界各地游历。他在埃及居住了五年,在那里学了三年几何。他在尼罗河的上游逗留,研究那里的灌溉系统。在巴比伦,他向僧侣学习观察星辰,推算日食的发生。回到阿布德拉后,他做过执政官。政务之余,也研究哲学和自然科学,甚至在艺术上也有造诣。他几乎是个全才,预示他有能力从整体上把握世界。

今天人类也许拥有太多太多的专业人才,研究也不断深入,但是更少有人能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所以我们倍加怀念德谟克利特。

科学不分科,分科不科学。局部是偏执,不偏执始全。分而求诸外,不分求诸内。内外合一故,虽分亦不执。

德谟克利特四处游历,常年在外,于是有人企图占有他的财产,所以当他回到故乡,便遭控告浪费祖产,指它对族中事务不加理会,把好好的园子,变成了杂草丛生的荒地。

依照法律,浪费祖产要被剥夺权利驱逐出城。德谟克利特自辩说:“在我同辈的人当中,我漫游了地球的绝大部分,我探索了最遥远的东西;在我同辈的人当中,我看见了最多的土地和国家,我听见了最多的有学问的人的讲演。”他宣读自己的著作宇宙大系统,令所有人折服。法庭不但判他无罪,甚至给他5倍于他所浪费的祖产的奖赏。

古希腊人整体而言慕道,虽然也不乏贪财者。其实古华夏亦如此,只是后来都堕落了。

慕道始得,贪财终失。

在德谟克利特看来,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个体,虚空是原子运动场。认识是从事物中流射出来的原子形成的影像所作用于人的感官和心灵而产生,这就是最初的原子论。

德谟克利特之后,波义尔牛顿也曾提出他们的原子论,但都并无穷究,这最终给了道尔顿机会。

科学本身,因为分别,当然就是执着,既执着分别不妨尽可能分别清楚,虽然穷究下去也还是宗教的空。

凡一切功,最终都是无用功。能量既未增加,亦不曾减少。转来转去只是图个空欢喜,而后才有教训?这就叫贱人。

知眼耳鼻色身意但不执着,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1766年道尔顿生在英国坎伯兰一个贫困乡村,他父和今天的很多中国人一样,是个纺织工。因为贫困,道尔顿根本没受啥教育,但是命运自有安排,他10岁就只好去给一个富有的教士家做仆人,不料竟是机会。在教士家,他读了很多书,学到了知识。两年后,12岁的道尔顿,就被推举为乡村小学教师。

1781年15岁的道尔顿来到肯达耳做助理教师,教学之余系统修习自然哲学并结识了学者豪夫,从此有了很大进步。

1793年27岁的道尔顿就职曼彻斯特学院,教授数学物理和化学课程。1799年为有更多精力做研究,33岁的道尔顿竟离开学院改做家教。因为家教每天上课不过2小时,所以在保障生活的前提下,他有了充足的时间用于研究,通过气体分压力实验就发现了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1803年9月6日,道尔顿在他37岁的生日以原子论为自己庆生。而后的1808年,道尔顿完成他的巨著化学哲学的新体系,系统说明化学现象的原子运动本质。

1828年道尔顿进入世界科学名人堂,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32年牛津大学决定授予没有象样文凭的道尔顿以最高荣誉,法学博士称号,英王竟也要屈尊亲自召见他。道尔顿所在的贵格会教派禁穿红衣,但博士礼服偏就是红。作为色盲,道尔顿是多么幸运,他穿着所谓的灰色礼服觐见了大王。

这是一个慕道的国家,英王和他的臣民共同成就传奇。美国又何尝不如是,华盛顿总统兼任联邦首席专利审核员,每个发明者都能得到一纸总统签名的证书。

知识分子并不是臭老九,他们的存在有助于消灭无产阶级,把他们变成中产阶级乃至资产阶级。当然,这确实会败坏无产阶级专政的根基。无产阶级若成为少数人,那人家还如何专政啊?没有也要制造出来作为专政的基础,怎么能消灭呢?

无产阶级专政,便与富贵无缘,却说共同富裕,中国梦一枕梦黄粱可以预知。

1837年4月,道尔顿70岁中了风,稍有好转就继续工作。1844年7月26日,他用发抖的手写下最后的日记,不是雷锋日记,但比那感人。

道尔顿的逝世是曼彻斯特之痛。市政厅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遗体就安放在市政厅。4万市民自发致哀,公葬百辆马车相送,徒步跟随者更盛。沿街商铺歇业悼念的,其实只是个终身未娶既无后也无财的人。

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

1724年4月22日,康德生在东普鲁士哥尼斯堡。他父是个马鞍匠,父母都是新教虔信派教徒,强调宗教的精神,重视虔诚的信仰,康德从小受到影响。就是长大了,反对虔信派执着带给人的思想的僵化,也还是不忘为宗教辩护。

康德接受无论是经验还是理性都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的说法,但在他看来,为了维护道德的缘故,必须假设上帝与灵魂的存在,他把这些信仰称为实践的设准,即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但为了实践的缘故,该假设必须成立。

哲学和数学一样,都必须扎根于公理,乃至无论什么学科,都必存在基本假设,所以,一切道理的存在,其实都只不过是因为我们执着。

生命中总有些不可触摸,摸着只是痛,然而这隐藏的,才是真正的存在着。

一切知见只是过眼烟云,但人放不下,研究也还是要净心,所以实有所得者少之又少?

一开始甚嚣尘上,到最后一地鸡毛。费心除百般沾污,不料又一次涂鸦。

假如不能清净内心,便是这地要遭沾污了,但是康德指出没有纯粹的理性。

没有纯粹的理性本身就是纯粹的理性,所以纯粹理性批判,除了批评康德自己,其实什么也没说。

真正的答案,其实并不是没有纯粹的理性,而是纯粹的理性不可说。

不可说也还是可说,说个差不多,聪明人也就开悟了。

聪明非聪明,非不聪明,且看是否懂得用心。

康德显然还是懂得用心,这家伙虽二律背反,但和黑格尔一样,究竟亦非马克思主义者,心里依稀还有上帝。

1755年康德发表他的杰作自然通史和天体论,首先提出太阳系起源星云说。

康德说太阳系由一团星云演变而来,该星云由大小不等的微粒组成,天体在吸引力最强的地方开始形成,引力使微粒相互接近大的吸引小的形成较大的团块并且越来越大,引力最强的中心吸引的最多,首先形成太阳,外面的微粒在太阳吸引下向中心下落,和其他微粒碰撞而改变方向,渐成绕太阳运动的几个引力点,最终聚成行星,卫星的形成也类似。

其实引力并不真的存在,乃至一切力学最终归结起来也许只是几何学,就是几何学也未必存在,但执着了,我们且照此思路去说。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解决了行星运行的轨道问题,但也带来更深层次的问题,因为太阳系有多个天体,它们之间当然都存在引力,多个天体引力交互作用下会有什么样的运动呢?

在18世纪,以月球运动为特利的三体问题被数学家提至首位,瑞士人欧拉率先发展出天体力学摄动方法,将三体视为二体加一个摄动,第三体的作用表达成二体轨道摄动修正,此后法国人就来凑热闹,达朗贝尔拉格朗日和拉普拉斯都来了,特别是拉普拉斯,这家伙的东西高深难测,大学时代学他的东西,同学们大多迷糊,称之拉不拉屎。

1749年拉普拉斯生于法国诺曼底,大概就是后来盟军登陆之地,当然并不是在沙滩,而是在一个贫农家里,然而那时的法国,并不象后来的华约和中国,贫农根本就不算是根红苗正,所以他幼年也没受过啥象样的教育,但是他很早就显露数学才华,又颇擅钻营,这种人要埋没他是很难的。

总之拉普拉斯很快就弄到了地方名人的一堆推荐信,于是就揣着这些信去大城市巴黎拜访著名学者达朗贝尔,但是吃了闭门羹,这时他才注意到自己真正的才能,于是写了篇力学论文再寄过去,竟让达朗贝尔回心转意,说小伙子要啥推荐信啊,你已很好的介绍了自己。

真正的专家吃硬不吃软,你得有真东西,不怕你是个农民,如今咱们这地的专家,很多还不如农民。

于是农民拉普拉斯就摇身一变,由农民变身巴黎军事学校数学教授。其实也还是因为推荐,当然这回推荐名正言顺。人家已经向达朗贝尔展示了过人技巧,既通过了笔试也通过了面试。

你看足球场上那些前锋,那过人技巧,其实也就是些花活,但是很能骗人,球场争胜行,生活中也这样怕是有缘入牢门。

1773年,拉普拉斯解决了木星轨道不断收缩而同时土星轨道不断膨胀的难题,他证明行星平均运动的不变性,是为拉普拉斯定理,这一年刚满24岁的拉普拉斯就当选法国科学院副院士,应该说这一回完全是靠努力。

1780年拉普拉斯回报恩师达朗贝尔,和达朗贝尔一起证明将化合物分解为其组成元素所需的热量其实等于这些元素形成该化合物时所释放的热量,这几乎就是热化学的开端,并且,这也是继英国人布拉克关于潜热的研究之后向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迈进的又一里程碑,最终证明科学和宗教一样是空。

顺便说下那个布拉克,其实也是法国人,后移民英国,成了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最终是伟大的英国蒸汽机发明家瓦特的导师。

真是要为国家着想,其实根本就不需要闭关锁国,怕什么脸书推特,愚人者终是自愚。

求什么不得什么,求独立自主即无。有意栽花花不放,无心插柳柳成荫。

1796年拉普拉斯宇宙体系论出版,继康德之后再述天体演化星云说,较之康德,他更意识到太阳系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星云而来。

经过20多年研究之后,拉普拉斯开始总结自己的成果,写成他的巨著天体力学,1799年到1825年出了5卷,集牛顿以来天体力学之大成。

拉普拉斯证明太阳系的稳定性,总偏心率将是恒量,一个行星的偏心率增大将意味着其它行星偏心率的减小,增大即是减小所以平衡。

类似地,拉普拉斯指出行星轨道面的倾角虽有变化,也交互牵制,总之自动守恒,所以当拿破仑问他为什么他的学说中没有上帝时,他傲慢地说,我不需要那个假设,这足以启发出很多个幼稚的马克思恩格斯毛克斯邓格斯。

其实只要马克思恩格斯毛克斯邓格斯们肯用心学点数学,就能知道拉普拉斯的所谓证明,不过近似,固然说明太阳系在一定时间内将保持稳定格局,但最终也还是依赖上帝。

科学从来就不是终结,宗教才是,所以科学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但是千年来,圣经佛经并无一个字需要更改。

科学和宗教,一个千变万化,累到气喘,一个以不变应万变,你们且说,谁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拉普拉斯一生长袖善舞,在拿破仑手下当过6周内政部长,而后又为复辟的波旁王朝效劳,1827年3月5日,他在巴黎郊外自己的庄园里去世,上帝知道他将往何处去。

拉普拉斯变换,可以表述他的一生,变来变去,既没能挽救专制,也无法阻止自己死去。

康德有一点说的没错,既使只是为了不失道德,也必须坚信上帝,不然难免堕入红尘里,再说为人民服务也终是笑柄。

拉普拉斯曾任拿破仑的老师,所以和拿破仑结下不解之缘。他在数学上是个大师,在政治上不过小丑墙头草,总是效忠于得势的一边,被人看不起,徒弟拿破仑都讥笑他把无穷小量精神带到内阁里。

拉普拉斯的一生,除了他的定理变换乏善可陈。他这种人物之所以没象三姓家奴吕布那样被搞掉,无疑得益于他在科学界的威望和他总是及时将数学理论用于杀人,当然还有他那炉火纯清出神入化的见风使舵能力。

他可以归入科学大师里面少见的无神论者,但就是这个少见的拉普拉斯无神论者科学大师,成了科学界少有的政治小丑,他一再舔专制的屁股。

无神论者拉普拉斯堕为专制鹰犬,和他一并提出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的有神论者康德,则仰望自由平等。

自由平等是上帝所应许的,应当相信经上所说,专制传着传着就丢了,这些话都是信实的。

科学难免太固执,政治则需要谈判。科学总是有误差,带入政治不可承。

一句科学发展观,多少强征强拆,乃至生灵涂炭。

应当有些人性。

科学有物化倾向,管理要人性化。

打过工的弟兄姊妹,你们爱去美国厂还是日本厂?

数学史上四大名家,阿基米德要翘起地球,牛顿看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高斯少年得志,但是欧拉并没有什么戏剧性的故事。

1707年欧拉生在瑞士巴塞尔一个牧师之家,他父是新教牧师,也是数学家,所以欧拉自幼了解神也了解数学,但是他父更希望他在神学上发展。

欧拉13岁进入巴塞尔大学,主修哲学和法律,但在每个周末的下午都跟伯努利学习数学 。伯努利家族是科学史上的传奇,一家三代八大科学家。

1723年欧拉获得哲学硕士学位,按照他父的意愿进入神学系,准备将来也做一名牧师,但是伯努利劝说他父让欧拉学数学,确信欧拉注定将成为数学巨星。伯努利家族成就了欧拉作为伟大数学家的一生。

1727年伯努利家族应邀去了彼得堡科学院,并为欧拉谋得教席。1733年26岁的欧拉担任了数学教授,并在彼得堡娶妻生子。在这段时间里,欧拉在分析数论和力学上均有出色表现,也应沙俄要求帮助绘制地图和造船,但是此后沙俄陷入动荡,对外籍科学家多不信任,欧拉也因劳累而右眼失明。

1741年欧拉应腓特烈大帝之邀到了柏林,担任德国科学院物理数学所所长。在这里,他开拓了自己的研究领域。无论行星运动学刚体力学热力学弹道学人口学,还是微分方程曲面微分几何,都进入了他的视野并有真知卓见。

1766年由于和腓特烈二世相处并不融洽加上喀德林二世邀请,欧拉重新回到彼得堡科学院,但是此后一场重病让他左眼也失明,又遭受火灾,大部分藏书手稿成灰,但是他与衰老和失明拼搏,口授发表论文四百篇,还有多部论著。

欧拉显然是十八世纪数学界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不但留下数学定理,也把数学引入几乎整个物理学领域,创立微分方程。

其实欧拉并不只有数学才能,物理天文建筑乃至哲学和音乐都有建树,但是主要成就还是数学,只缘伯努利说服他父。

单从生活来看,我们宁愿欧拉是个牧师,他作为数学家的一生磨难太多,但他始终坚信上帝,并不能容许任何诋毁上帝的言论在他面前发表。

莱昂哈德·欧拉,这是个有担当的人,他的光辉品格比他的数学定理更让人铭记。

欧拉一生劳顿,并不曾成就自己什么,但却成就别人。

拉格朗日是稍后于欧拉的数学巨人,从19岁起和欧拉通信,讨论等周问题的解法,导致变分法的诞生。欧拉在这个领域苦心多年,但是拉格朗日解法博得他的称赞,并压下自己在这方面的作品暂不发表,使拉格朗日的成就发表流传。到了他的晚年,几乎欧洲所有的数学家都以他为师,追名逐利的拉普拉斯也说欧拉是我们的导师。

18世纪的欧洲,只有一位数学家可与欧拉比肩,就是从小和他通信的拉格朗日。

1736年拉格朗日生在意大利都灵,祖上却是法国人,家族在法国和意大利都有背景,但曾是军官的父亲,本来希望儿子能做律师,但自己后来经商破了产,小小拉格朗日,不得不开始利用自己的数学天赋赚钱。

1754年拉格朗日以意大利语写出第一篇论文,用牛顿二项式定理处理两函数乘积的高阶微商,寄给数学家法尼亚诺,并以拉丁语写出寄给在柏林的欧拉,但是不久他就看到了已公布的德国人莱布尼兹同瑞士人伯努利的通信也是这个内容,即后来的莱布尼兹公式,好在这个不幸的开始并未使他灰心。

1755年拉格朗日写信给欧拉,给出用纯分析方法求变分极值的提要,欧拉回信称赞很有价值,他本人也认为这是第一篇有意义的论文,对变分法创立有了贡献。这个成果使他在都灵出名,当上了都灵皇家炮兵学校教授,从此走向数学研究的道路。

1756年拉格朗日致信欧拉,把变分法用于力学,还把欧拉关于有心力的一个定理推广至一般动力学问题。在欧拉的举荐下,他被任命为普鲁士科学院通讯院士,又选为副院士。

1763年都灵王朝代表去伦敦赴任时带着拉格朗日到巴黎,受到巴黎科学院的热烈欢迎并见到法国数学大家达朗贝尔。按照达朗贝尔的意见,拉格朗日回国途中,在日内瓦拜访瑞士的伯努利和法国的伏尔泰,受到很多启发。

1765年达朗贝尔写信给腓特烈二世举荐拉格朗日,普鲁士国王正和欧拉不睦,决定以拉格朗日取代欧拉的位置,但是拉格朗日不愿与欧拉争位。

1766年欧拉离开柏林回归彼得堡,拉格朗日决定接受普鲁士邀请,接替欧拉担任德国科学院物理数学所所长。

1787年腓特烈二世死后拉格朗日离开伯林前往巴黎科学院工作,受到比之前更为热烈的欢迎,但是帮助过他的达朗贝尔已去世。

拉格朗日和欧拉一样,研究领域极其广泛。他使数学分析与几何和力学分离,确立数学的独立地位,从此数学不再只是别人的工具。

早在1640年以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为开始,英国就发动了自由革命,直到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自由最终战胜了专制。

1789年法兰西也开始迎来自由的春天,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专制制度仅在三年的时间里就结束了它的闹剧。贵族和宗教特权不堪承受自由组织和街头民众的冲击,专制秩序迅速被天赋人权、三权分立民主思想瓦解。

什么奴隶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些都是扯蛋。人类社会制度其实很简单,不是自由就是专制。

要博爱法还是要丛林法,要自由竞争还是要生存斗争,这就是自由和专制之争的问题实质。

原始丛林也许需要老虎做山大王来领导群兽,但是人类社会只想找个绵羊来为大家服务。

自由和专制之争,也就是人与兽的较量。人与兽曾经大角力,今后也还将继续。

清楚地意识到我的存在,便是要自由。专制是无我,毁灭人的。

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思。自由在我在,不自由我灭。

人之初,性本自由,专制却要夺走。

法国大革命,既英雄辈出亦群魔乱舞。拉普拉斯们左窜右跳,拉格朗日只是饶有兴趣地旁观。

假如人皆秉持中庸,其实根本就不会有什么争执。

但是假如只是假如。

1790年制宪大会通过十进位公制法,科学院建立度量衡委员会,拉格朗日为委员之一。国民议会决定对科学院专政,把拉普拉斯们清除出科学院,拉格朗日被保留并任度量衡委员会主席。

1793年政府决定逮捕所有在敌国出生的人,拉瓦锡竭力向当局说明,最终把拉格朗日作为例外。

1794年雅各宾派开庭审判波旁王朝包税组织,拉瓦锡因为娶了包税商的女儿也大名在列。拉格朗日竭力挽救请求赦免,但是革命法庭副长官考费那尔宣称共和国不需要学者而只需要为国家而采取的正义行动。

拉格朗日的婚姻也不如意,先是娶了自己的一个表妹,是个很好的家庭妇女,但是体弱多病,尚无儿女自己就没了,而后就孤独着,直到有女同情才又抱得艳妻,也还是无后。

乱世中庸也不见得好命。

自己行事中庸,并且懂得必要时为社会的中庸而争,才是完人?

其实他所得到的也并不少。拉格朗日是数学科学方面的高耸的金字塔,拿破仑说道。

十八世纪所发生的最大事件,无疑就是美国的诞生,这家伙摆脱英国的控制,注定将成为新的传奇。

1745年荷兰莱顿大学物理教授马森布罗克做了一个欲使水带电的试验。他将一根铁棒用两根丝线悬空,用起电机和铁棒相连,再用一根铜线从铁棒引出,浸在一个有水的玻璃瓶里。一手拿玻璃瓶的助手不小心另一手碰到铜丝而大叫引起他的注意,就和助手换位自己去碰铁棒,感觉手受猛击如同触了电闪,这表明玻璃瓶能储存大量电荷,是为莱顿瓶。

1746年一只莱顿瓶漂洋过海,从伦敦到北美,最终落入富兰克林之手,他由此萌生对电的兴趣,并开始研究。

1706年富兰克林生在波士顿一个肥皂商之家,听起来似乎不错,但实际和很多北美家庭一样日子艰难,那时的北美还只是英国的属地。

贫寒的家境令富兰克林辍学,他8岁就读文法学校,后转入写作和计算学校,但求学生涯很快结束,进入父亲的作坊帮着干活。12岁那年父亲又安排他去哥哥的印刷作坊做学徒,只望他将来能成一个出色的印刷工,但他做学徒不忘阅读,并且能写作了,甚至发表引起轰动的文章。此后到费城办报,竟逐渐挤身上层,成了政界名流。

可惜咱们这地不准百姓办报。

 1775年4月传来莱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富兰克林当然不甘人后。1776年他和杰斐逊们共同起草独立宣言,并出使法国,成功争取外援。

独立宣言即自由宣言,为自由才流血,不自由有何独立,不过换霸主。

可笑至今还有宣称独立自主却不自由的国家,这地的人啊,脑袋被驴踢了。

敌人来了,驴照旧吃他的草。敌人让驴驮东西,主人也会。

异族要做霸主你们抗争,而后让本族人来做?既然还是要霸主,你们抗争什么?

有人说本族人做霸主还是好点,也算是皇亲国戚,这就是自欺欺人。要是真认亲情,岂会称王称霸,宫斗从来最无情无义。

独立是自由的意思,自主更是。

富兰克林并不只是美国立国之父民族英雄,而且是个伟大的科学家,早期的电学事业开拓者。

1752年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在费城玩电风筝,这是个绸子做的风筝,顶上装有一根尖细的铁丝,并用绳子与铁丝连起来,绳子的末端拴着一把铜钥匙,铜钥匙塞在莱顿瓶中间。风筝升天了,一阵雷电过后,绳子上的毛毛头竟都竖了起来,手靠近钥匙就发出蓝白色的火花,捉到鬼了。

电风筝令富兰克林意识到,假如利用尖端放电将破坏性很强的雷电引入地面,那么就应当可以避免建筑物被雷击,于是避雷针就诞生了。

教会的存在和政党一样,是执着的结果,所以这些组织都应当民间化,不然就会僵化甚至做恶。避雷针一开始也被视为异端,但在20年里传遍欧洲。100年后费城新建教堂,教士们请教爱迪生要不要装避雷针,爱迪生说雷公也有疏忽大意的时候,避雷针终于登上教堂的屋顶。

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富兰克林给人们留下一大堆电学名词,沿用至今。

本杰明·富兰克林,1790年逝于费城。他是第一个在纯科学领域享有国际声誉的美国科学家,从此这个国家一发不可收拾。

卡文迪什显然是纯粹为理想而生的人,这理想便是道,纯粹的道,和权力金钱美色都不沾边。

1731年英国人卡文迪什生在法国尼斯,因为他母亲正在这里旅行,但是他母亲并没有象如今很多在香港旅行生子的大陆人一样把孩子留下,这毫无必要,那时的英国已是自由国家,而法国还在专政,虽然地盘比英国大。

1749年卡文迪什进入剑桥大学学习,但他并不赞同当时剑桥大学的宗教考试。1753年卡文迪什还没到毕业,就离开了学校。这是个特立独行的人,科学研究也许就是他唯一的爱好。

老父很富有姑妈也很富有,他们给卡文迪什留下巨额遗产,但这些都没有能够改善他的生活。卡文迪什还是穿着褪色的衣服,一头扎进科学天地。据说有一次,他的仆人生了病需要钱治疗,这家伙随手就开了张1万镑的支票,他几乎连金钱的概念都没有。

金钱既不在乎,权力也就没太大用,慕名而来的人都没空接待何况去做政客四处招摇。据说卡文迪什一边接待客人一边盯着天花板沉思,真让人尴尬。

女人只能让他恐惧,卡文迪什终生未娶,据说他和女管家联系都只能靠传纸条。

但是在科学研究上,卡文迪什展现与生活截然不同的风貌。生活的孤独似乎并不影响他对别人的研究工作的兴趣,他送铂给戴维做实验,甚至亲自跑到皇家学会去现场参观。这家伙思路其实很开阔,天文气象地质采矿,数学物理一起探讨。

探讨归探讨,结果不发表。卡文迪什的很多东西,都是后来麦克斯韦整理发表的,他也许是太忙,或是太羞怯了。

卡文迪什在电学上的研究是开创性的,他提出电荷作用的平方反比律,建立静电电容电容率电动势的概念,都是后续研究所需要的。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卡文迪什在实验室用扭秤测定了万有引力常数,由此可以计算地球的质量和密度。

科学史上多奇人,卡文迪什是一个。一生只为一件事,实在是叹为观止。

卡文迪什已经提出电荷作用的平方反比律,但是却并没有能帮上库仑的忙,他不发表,法国人最终还是得自己去搞。

1736年库仑生在法国昂古莱姆,家里也很有钱。他先在巴黎军事工程学院学习,后到西印度马提尼克皇家工程公司工作,又到埃克斯岛瑟堡服役,当时已开始着手科学研究工作。

1777年法国科学院悬赏征求改良指南针中磁针的方法,中国人的发明法国人悬赏改良。库伦注意到磁针在轴上的摩擦,细发丝丝线是悬挂磁针的好材料,而温度对磁性也有影响,还发现线扭转时扭力和针转过的角度成比例,所以可利用这装置算静电力磁力,这就导致了扭秤的诞生,能测很小的力,所以研究就是要细心,不能象咱们粗枝大叶眼高手低。

1785年库仑用扭秤建立了静电学库仑定律,这标志着电学从定性观察深入到定量分析,电学真正开始显山露水。

1789年法国大革命,库伦也没有停止研究。他隐居在自己的领地里,每天照旧全身心投入工作。这一年他对有两种形式的电的认识发展到磁学理论方面,归纳出类似于两个点电荷相互作用的两个磁极相互作用定律。

1806年伟大的工程师库仑在巴黎病世,留给后人的是不朽的丰碑。

一个人一生,能专心做好一件事也不易。既不想被打扰,又哪有时间打扰别人。

家国社会,都建立在个人的基础之上。做好自己,其他并非必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