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津灌区

 雪梅常在 2015-06-10

石津灌区

石津灌区,滹沱河与滏阳河之间的冀中平原。受益范围包括石家庄、邢台、衡水3个市,14个县,有效灌溉面积16.7hm2。灌区年平均降水量488mm,年平均蒸发量1100mm,属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适于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及苹果、梨、桃等林果生长。

石津灌区实行以专业管理为主,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民主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石津灌区管理局为灌区的专管机构,隶属河北省水利厅领导,负责灌区的日常运行管理工作,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灌溉站为灌区的群众管理组织,按渠系分片设立,负责支渠及其以下渠道工程管护和用水管理,业务由管理局领导,财务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灌区管理委员会为灌区的民主管理组织,定期召开会议,审议、决定灌区的重大事宜。

1996年以来,灌区在总结实行渠系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借鉴中外的做法,在群众管理组织——灌溉站开展用水户协会试点。通过组建协会的形式,逐步提高用水产参与灌溉管理的积极性。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石津灌区           外文名称:Shijin Irrigation Area

     积:16.7hm2              于:中国河北省中南部

历史沿革

19377.7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侵占华北,为将华北的煤炭、粮棉运输出境,立意修建石家庄至天津的石津运河。1938年,日本掘清等人联名向华北日军特务部提出开挖石津运河的建议,并编制计划任务书。193812月,日本内务省青木调查队,对石津运河沿线地段进行了调查,193912月完成,提出石津运河调查报告书。报告书提出在滹沱河南岸黄壁庄设引水口,引水流量33立方米/秒。引水口至石门(石家庄)为引水段,出石门沿石沧路东行至献县小范村入滏阳河一支流,此段为运河段。后滏阳河在献县藏桥和滹沱河汇合称子牙河到天津入海河。在石门桃园村设置码头及相应附属设施。19419月至10月完成测量。

1942年春在石门成立日伪建设总署石门河渠工程处,在石门(今石家庄市)举行石津运河工程开工典礼。该工程在渠首修建了五孔进水闸和五孔节制闸,完成30公里引水渠(包括三个隧洞和两段混凝土护砌渠槽)。运河仅挖到藁城。1945815日军投降,工程中断。

19471112解放石家庄,党和政府重组石津运河工程处。1948年在滹沱河流经的黄壁庄修建了临时引水堆石坝,整修残缺不全的石津运河,开挖了5条支渠,从此石津渠获得新生。194951正式放水,因为这是解放区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人民日报》在头版作了报道。613第一阶段工程全部竣工。1950年即浇地5.5万亩。

19532月,晋藁渠与石津渠合并,统称石津灌渠灌溉面积达到18.63万亩。晋藁渠19433月动工兴建。该渠由伪建设总署石门河渠工程处负责施工。渠首位于藁城县梨园庄东滹沱河右岸,设计最大引水量5立方米/秒。干渠向南穿过沧石公路和石德铁路,即转而向东,基本与石德铁路平行,到晋县马于村至。全长约22公里,有支渠22条,控制面积5万亩。19448月底竣工。1946年我冀中行署工务局派员接管,并与当地行政领导机关共同组成晋藁灌溉渠委员会,由我人民政府贷粮进行工程整修,当年浇地1.36万亩。

19563月中旬,扩建工程竣工,扩浇6万亩。1957年灌溉面积达到33万亩。

1958年修建岗南和黄壁庄水库,石津灌渠大规模扩建,实灌面积100万亩,1959年达到196万亩。1960年石津运河110公里全线宽开,渠首流量增加到100立方米/秒,灌溉面积达到383万亩。其中石家庄地区浇地136.5万亩。石津灌区成为石家庄地区的一条主要灌区。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由于渠系不完整,排水系统不完全,土地不平整,灌溉管理不善,大水漫灌;1963年、1964年连年洪涝灾害的影响,灌区地下水位上升,盐碱和次生盐碱面积扩大,1964年实灌面积缩小到36.4万亩。地下水源较好的地区停渠打井,大力发展井灌。19631130,石津灌渠整修改造工程陆续开工,重点是总干渠赵陵铺进水闸和紫城南干渠北中马节制闸。

1965年开始,灌区进行大规模改建配套,修建了排水系统,降低了地下水位,盐碱地面积从1964年的129万亩,1971年减少到57万亩,灌溉面积恢复到167万亩,1978年灌溉面积达到277万亩。到上世纪80年代,灌区水源锐减,年均配水2—3次,渠系设施长期处于休闲状态,单开渠水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稳产高产的需要。因此,石家庄地区除结束鹿县深井区和赵县地下水漏斗中心区依然仰仗渠水灌溉外,其他地区均筹资开发地下水发展井灌,以确保农作物适时灌溉。1987年石家庄地区计划灌溉面积为46.8万亩,实际灌溉面积只有16.2万亩,除束鹿县以外,都停用渠灌利用井灌。

1991年计划灌溉面积又减至26.4万亩。从石家庄的情况可以看出,石津渠的灌溉功能逐渐失去它过去的辉煌。东方不亮西方亮。南水北调中线京石应急调水,利用石津渠上游渠道从黄壁庄水库引水,在太平河枢纽流入南水北调,把清澈的渠水送到了北京,石津渠又发挥出新的作用。石家庄市把石津渠作为环城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绿化美化,石津渠将为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发挥极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的20年,灌区深化改革,加强服务,实现了与用水户双赢的良好局面,1994年灌区收入突破1000万元大关,1998年达2300万元,灌区内粮食产量提高10倍左右,农业生产长足发展,农民生活稳步提高,受益县市均成为国家重点粮棉生产基地。

工程建设

灌区灌溉渠系有总干渠1条, 134.24km,渠首段设计流量114m3 /s 最大流量可达125m3/s 干渠5条,总长183km,分干渠30条,总长379 km,支渠268条,总长866km,斗渠2429条, 总长2208km。各级渠道的防渗总长度435km。斗渠以上渠系建筑物7369座,总干渠田庄电站装机容量为 2×2500KW、孟同电站装机容量为3×1250KW。排水系统共有排水干沟、分干沟63条,总长731km,排水支沟380,871km。排水标准多为五年一遇,排水容泄区为灌区东南边界的滏阳河。 纯渠灌区斗渠以上5级渠道和渠系建筑物为固定工程,农渠一般不固定。井渠双灌区的田间工程配套比较健全,纯渠灌区的田间工程配套情况较差。

地理位置

石津灌区位于河北平原中南部,主要灌溉滹沱河下游以南,滏阳河以西地区,控制耕地面积400万亩,有效灌面积250万亩。受益范围包括石家庄、衡水、邢台三个地市,共14个县区158个乡,1467个村。石家庄地区在灌区上游,有藁城、晋县、深泽、辛集、赵县共72个乡525个村受益,灌溉面积86万亩。灌区的水源为滹沱河上游的黄壁庄水库和岗南水库(两库联合运用),黄壁庄水库库容12.1亿立方米。石津灌渠隶属河北省水利厅,由石津灌渠管理局主管。现灌溉总干渠全长134.7公里,首段设计流量100立方米/秒。总干渠以下有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和农渠,六级固定渠道。

灌溉制度

石津灌区实行以亩配水,按量收费;三级配水,落实到村;包干使用,浪费不补;超计划用水,加倍征费的原则。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灌区内部经营机制改革逐步确立了搞活中间,带动两端的灌区整体发展战略,通过积极推进价费改革,完善投入产出机制,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明确产权关系,灌区0.29hm2的工程占地和管理用地取得了国有土地使用证,建立了工程保护地有偿使用制度,促进了水利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投入有收益,耗费应补偿,积极筹措资金,形成了各级政府、水管单位和受益群众共同投入的多主体的投资体系,加大了对工程的投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