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五(疲秦阴谋反成万世之功——郑国渠)

 海阔天空0799 2016-01-31


 

       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王赢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

       工程本是韩桓王为耗竭秦国实力,派出间谍郑国穿凿而建的疲秦之计,但令韩国始料不及的是,郑国渠建成后使关中干旱平原成为沃野良田,粮食产量大增,直接支持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为秦建万世之功。为纪念郑国的功绩,时人遂将该渠命名为郑国渠。


背景

          公元前246年,韩桓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采取了一个非常拙劣的所谓“疲秦”的策略。他以著名的水利工程人员郑国为间谍,派其入秦,游说秦国在泾水和洛水(北洛水,渭水支流)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表面上说是可以发展秦国农业,真实目的是要耗竭秦国实力。这一年是秦王政元年。本来就想发展水利的秦国,很快地采纳这一诱人的建议。并立即征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任命郑国主持,兴建这一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韩国“疲秦”的阴谋败露,秦王大怒,要杀郑国。郑国说:“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秦王政是位很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认为郑国说得很有道理,同时,秦国的水工技术还比较落后,在技术上也需要郑国,所以一如既往,仍然加以重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全渠完工,人称郑国渠。


        渠建成后,经济、政治效益显著,《史记》、《汉书》都说:“渠就,用注填阏(淤)之水,溉舄[xì戏]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名曰郑国渠。”一钟为六石四斗,比当时黄河中游一般亩产一石半,要高许多倍。 

         郑国渠工程沿途拦腰截断沿山河流,将冶水、清水、浊水、石川水等收入渠中,以加大水量。在关中平原北部,泾、洛、渭之间构成密如蛛网的灌溉系统,使高旱缺雨的关中平原得到灌溉。郑国渠修成后,大大改变了关中的农业生产面貌, 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就是用含泥沙量较大的泾水进行灌溉,增加土质肥力,农业,迅速发达起来,雨量稀少,土地贫瘠的关中,变得富庶甲天下 (《史记·河渠书》)。

        郑国渠开凿以来,由于泥沙淤积,干渠首部逐渐填高,水流不能入渠,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但谷口以下的干渠渠道始终不变。 



军事

   公元前236年,郑国渠工程从它戏剧性的开始,一波三折,用了十年时间终于修建成功。这时,天下的人们都看到了一个新的秦国,郑国渠和都江堰一北一南,遥相呼应,从而使秦国挟持的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都赢得了天府之国的美名。

  郑国渠修成以后,灌溉土地四万顷,可以供养四百万士兵。

  公元前230年,也就是郑国渠建成6年后,秦军直指韩国,此时的关中平原,已经变成了秦国大军的粮仓。对这时的秦国来说,疲秦之计真正变成了强秦之策,而对韩国,却意味着真正覆灭的开始。

  此后,秦王正式拉开了一统天下的序幕,这时的秦国,兵精粮足,既有关中平原,又占据了巴蜀一带,保证了它的粮仓。而且郑国渠的修筑,也使当时粮食供应有极大的保障。

  灭掉韩国以后,秦国加快了扫除其他五国的速度──

  公元前228年灭赵国。

  3年后灭魏国。

  公元前223年灭楚国。

  次年灭燕国。  

  公元前221年,灭掉了最后一个诸侯大国──齐国。 

       至此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都江堰、广西灵渠和郑国渠等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是战国时代的秦国各朝代统治期间修建的。



建设过程

          公元前246年的泾河边,成了当时中国最为壮观的建设工地。据历史研究,当时修建郑国渠多达10万人,而郑国本人则成为这项庞大工程的总负责人。郑国渠能在这个时期建造,是因为从春秋中期以后,铁制的农具、工具已经普遍使用了。据史料记载,郑国设计的引泾水灌溉工程充分利用了关中平原的地理和水系特点。他利用关中平原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又在平原上找到了一条屋脊一样的最高线,这样渠水就由高向低实现了自流灌溉。

    为保证灌溉用的水源,郑国采用了独特的“横绝”技术,就是通过拦堵沿途的清峪河、蚀峪河等河流,让河水流入郑国渠,使得河流下游的土地得到改善。郑国渠巧妙地连通泾河、洛水,取之于水,用之于地,又归之于水,就在今天看来,这样的设计也可谓巧夺天工。


        本是疲秦之计,但令韩国始料不及的是,郑国渠建成后使关中干旱平原成为沃野良田,粮食产量大增,直接支持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为纪念郑国的功绩,时人遂将该渠命名为郑国渠。郑国渠沿北仲山南麓的地势东行,流经今泾阳、三原、高陵、临潼、富平、蒲城而抵洛水,全长300余里。后来汉王朝以长安为国都,也与郑国渠的修成有直接的关系。秦以后,此渠灌溉范围虽有缩小,但一直不绝,为关中地区的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汉太始十年(公元 95年)赵中大夫白公建议增建新渠,引泾水东行,至栎阳(今临潼东北)注于渭水,名白渠,此后灌区称郑白渠。前秦苻坚时期(公元357—384年)曾发动3万民工整修郑白渠。唐代的郑白渠有3条干渠,即太白渠、中白渠和南白渠,又称三白渠。灌区主要分布于今石川河以西,只有中白渠穿过石川河,在下县(今渭南东北50里)注入金氏陂。唐初郑白渠灌田10000多顷,后来由于大量建造水磨,灌溉面积减少到6200顷。当时郑白渠的管理制度在 《水部式》中有专门条款。

    渠首枢纽包括有六孔闸门的进水闸和分水堰。宋代改为临时性梢桩坝,每年都要重修。由于引水困难,后代曾多次将引水渠口上移。元初改渠首临时坝为石坝,至延祐元年(公元1314年)延展石渠510尺,有拦河坝仍系石结构,后称王御史渠, 灌溉面积曾达9000顷。灌区有分水闸135座,并订立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在元朝李好文著《长安志图·汉渠图说》中有详细记载。

        明代曾十多次维修泾渠,天顺至成化年间( 公元1456— 1487年)将干渠上移一里三分,改称广惠渠 。由于渠口引水困难,灌溉面积缩小。清代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引泾渠口封闭,专引泉水灌溉,改称龙洞渠 ,灌溉面积7万多亩,至清末更减少到2万多亩。1932年泾惠渠初步建成,引泾灌溉又重新得到恢复和进一步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按照边运用、边改善、边发展的原则,对新老渠系进行了3次规模较大的改善调整与挖潜扩灌。1949年-1966年为第一阶段,1966年-1983年为第二阶段,80年代为第三阶段。 


独创之处

        这条从泾水到洛水的灌溉工程,在设计和建造上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河流和地势特点。有不少独创之处。

        第一,在渠系布置上,干渠设在渭北平原二级阶地的最高线上,从而使整个灌区都处于干渠控制之下,既能灌及全区,又形成全面的自流灌溉。这在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之下,是件很了不起的事。

        第二,渠首位置选择在泾水流出群山进入渭北平原的峡口下游,这里河身较窄,引流无须筑过长的堤坝。另外这里河床比较平坦,泾水流速减缓,部分粗沙因此沉积,可减少渠道淤积。

        第三,在引水渠南面修退水渠,可以把水渠里过剩的水泄到泾河中去。川泽结合,利用泾阳西北的焦获泽,蓄泄多余渠水。

        第四,采用“横绝”技术,把沿渠小河截断,将其来水导入干渠之中。“横绝”带来的好处一方面是把“横绝”了的小河下游腾出来的土地(原小河河床)变成了可以耕种的良田。另一方面小河水注入郑国渠,增加了灌溉水源。


地理位置

       关于郑国渠的渠道,《史记》、《汉书》都记得十分简略,《水经注·沮水注》比较详细一些。根据古书记载和今人实地考查,大体说,它位于北山南麓,在泾阳、三原、富平、蒲城、白 水等县二级阶地的最高位置上,由西向东,比降为0.64/00,沿线与冶峪、清峪、浊峪、沮漆(今石川河)等水相交。将干渠布置在平原北缘较高的位置上,便于穿凿支渠南下,灌溉南面的大片农田。可见当时的设计是比较合理的,测量的水平也已很高了。不过泾水是著名的多沙河流,古代有“泾水一石,其泥数斗”的说法,当代实测,为171公斤/立方米,郑国渠以多沙的泾水为水源,这样的比降又嫌偏小。比降小,流速慢,泥沙容易沉积,渠道易被堵塞。  

  


历史功绩

         郑国渠郑国渠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它发挥灌溉效益的100余年,而且还在于首开了引泾灌溉之先河,对后世引泾灌溉发生着深远的影响。

        秦以后,历代继续在这里完善其水利设施:先后历经汉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的龙洞渠等历代渠道。汉代有民谣:“田於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称颂的就是引泾工程。 

        1929年陕西关中发生大旱,三年六料不收,饿殍遍野。引泾灌溉,急若燃眉。中国近代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临危受命,毅然决然地挑起在郑国渠遗址上修泾惠渠的千秋重任。在他本人的亲自主持下,此渠于1930年12月破土动工,数千民工辛劳苦干,历时近两年,终于修成了如今的泾惠渠。1932年6月放水灌田,引水量16立方米/秒,可灌溉60万亩土地。至此开始继续造福百姓。    



  来源:Modga根据网络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