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狂草”为啥被称为“草书中的草书”?

 51106.1976 2015-06-10

狂草,又称大草,是唐朝张旭、怀素在晋朝王献之连绵的今草基础上发展为更纵肆、更夸张的新型草书。以其笔势连绵环绕,字形点画变化无迹,章法布白不受拘束,有惊蛇走虺,骤雨狂风之意而得名。狂草是草书发展的最后阶段,可说是草书中的草书,基本上已远离了字体的实用性,而有较高程度的艺术价值,也是一种最能逞才抒怀的书体。图为唐张旭《肚痛帖》。

张旭,生卒年不详。字伯高,唐吴(今江苏苏州)人。官左率府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唐开元初,与贺知章、包融、张若虚皆有名,号吴中四士。性嗜酒,与李白、贺知章等人有“饮中八仙”之称。尤精草书,传其常于醉中以头濡墨而书,故世称“张颠”。文宗时诏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世人有“草圣”之誉。图为唐张旭《冠军帖》。

张旭的作品传世可靠的仅有楷书《郎官石记》、《严仁志》,草书则难以断定,有《古诗四帖》、《自言帖》、《肚痛帖》、《冠军帖》、《晚复帖》、《草书帖》、《千字文残石》、《波罗密多心经》等。这些作品中,《古诗四帖》、《自言帖》为墨本,其余仅存刻本。以《古诗四帖》、《肚痛帖》、《冠军帖》的笔势雄伟奔放,意气纵横自如,不可端倪,有如“印印泥”、“锥画沙”的线条特质,最能传达张旭那种寄托怀抱,激发感情,不拘成法,时出新奇的书风。图为张旭《自言帖》。

怀素(西元725—785年,一说西元737—799年),字藏真,俗姓钱,自幼孤贫,出家为僧,为玄奘门人,唐长沙(今属湖南省零陵)人。其书学张芝、邬彤、颜真卿,自称其草书出于张芝与张旭。性情疏朗倜傥,不拘小节,喜好喝酒,常乘酒酣兴发,挥毫疾下。怀素时人称之“狂僧”,与张旭合称“颠张醉素”。图为怀素《大草千字文》。

传世作品有《自叙帖》、《圣母帖》、《小草千字文》、《大草千字文》、《秋兴八首》、《食鱼帖》、《藏真帖》、《律公帖》、《苦笋帖》等。最负盛名的作品《自叙帖》,是怀素的自传。前半部述及他本人的学书经历,写来飘逸潇洒,从容不迫;到后半部时人的评价则活泼飞动,狂态毕露。总体来看,《自叙帖》显现了一种疾风骤雨式的抒情方式,其过人处正是使用了那圆转流利,一泄千里的笔触,建立高度自由的生命形式。这种形式,为后世立下了不灭的典则。图为怀素《自叙帖》。

黄庭坚,宋朝草书第一人。草书师法张旭、怀素、高闲、周越等。其书体势外拓开张,如长枪大戟,左右辐射,旁若无人;结字奇峰危耸,诡异变幻,意态纵横;线条则凝练苍劲,圆劲飞动。《花气诗帖》、《诸上座帖卷》、《李白忆旧游诗》、《史记廉颇蔺相如传》、《刘禹锡竹之词卷》是他的狂草代表作。图为黄庭坚《花气薰人帖》。

赵佶(西元1082—1135年),即宋徽宗。他是一位才情极高的皇帝,工书善画,以瘦金书体名留青史。实际上他还兼擅大草,源出怀素。作品有《千字文卷》、《掠水燕翎诗团扇》。《千字文》笔法精熟,至始至终,无一懈笔。以侧锋取势为主,线条流宕飞扬,字形安排随意,大小参差,深得怀素之风。《掠水燕翎诗团扇》与《千字文》格调一致,但是多了圆润潇洒的气息。图为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

王铎,明末清初化古创新的大书家。其运笔险劲沉著而多变,尤其特别注重墨色的调和,起笔浓重,运笔时往往由浓到淡到枯,一任自然,将草书的抒情性表现的淋漓尽致。整体来说,苍茫雄强,笔势奔腾,极富阳刚风格。草书作品有《草书录语轴》、《草书诗卷》等。图为王铎草书。

傅山,明末个人抒情书风的总结者,也是表现狂放书风的极至者。他的草书不追求流俗之美,甚至不理会传统规范。大笔浓墨,纵横牵绕,不注重使转提按、点画形态,连章法布局也不刻意经营,纯任信笔所之。完全注重个性宣泄,摆脱技法规则束缚,可说是傅山最常见的创作方式。其作品有强烈的个人性格特点。代表作品有《草书临帖轴》、《草书五古轴》、《草书孟浩然诗卷》。图为傅山《高适五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