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智商越来越高吗

 一江春水向大海 2015-06-10

人类智商越来越高吗


人类智商越来越高吗

  人类正在变得越来越聪明吗?从智商测试分数(iq指数)上看,答案是肯定的。一项新研究分析了约100年来涉及全球31个国家约400万人的多项研究数据,结果发现,人类平均智商每10年提高3分,也就是说比100年前提高了30分。是什么因素促使了人类智商扶摇直上呢?

  1983年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弗林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趋势:在过去半个世纪中所有发达国家年轻人的iq指数都出现了持续增长。这一发现被称为弗林效应。弗林效应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当时主流理论认为,iq指数主要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而人类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获得如此快的“进化”。

  为了解释弗林效应,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两名研究人员分析研究了1909年至2013年的271项相关研究数据,涵盖全球6大洲31个国家的约400万人。他们接受的iq测试的问题项目几乎没有变化。研究发现,智商测试平均分每10年提升3分,100年来平均提高了30分。这项发表在心理学杂志《心理科学透视》上的综合研究发现,弗林效应不仅确实存在,而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呈现一样的趋势。

  但这项研究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人类智商平均值在20世纪20年代提升很快,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提升速度变缓。到了战后经济景气时,人类智商的平均值再次大幅上升,到了20世纪70年代再次变缓。现在虽然也在提升,但增速已变缓。

  关于人类智商有如此大提升的原因,维也纳大学研究人员的分析是,基因不可能有如此快的变化,营养和健康状况的改善应该发挥了一定作用。经济发展也是一个原因。iq指数的增长和一个国家的gdp增长有很大关联。此外,入学率的上升和在校时间的增加可能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教育的普及与iq指数的增长也有很大关联。最适当的解释可能要把几种理由综合在一起。弗林教授也用社会乘数理论来进行阐述——最初的小小变化能够产生良性连锁效应,最终带来大的效果。教育、健康、收入和营养等方面的小小改善能让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可能有助于其更愿意学习,从而成为接受进一步教育的动机……如此形成良性的连锁反应。

  这些研究充分说明,智商并非硬伤,iq可以“充值”。重视教育、增强营养、改善环境都有助于提高iq指数。况且,人的成功要素中并不只有智商。


高智商的人不一定有高创造力


  高智商的人就一定有高创造力吗?目前很多研究发现,创造力和智力之间的相关性较低。他们之间不是同一关系,也不是从属关系。创造力获得需要智力的参与,智力又不仅仅包括了创造力,所以智力和创造力的关系是相互重叠的。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张成玉、杜晖结合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进行分析,文章刊载在汉斯出版社《心理学进展》学术期刊上。智力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复杂观念,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它能让我们从经验中吸取教训并克服困难,智力反映了个体由经验和学习形成的能力。创造力是指个体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根据一定的目的,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产品的能力。

  智力和创造力关系的第一种模式认为,创造力是智力的子集。第一个研究人类能力分类的学者吉尔福特(Guilford)认为,在其智力结构(SOI)概念中,创造力是智力功能的一部分。卡特尔·霍尔·卡罗尔理论(CHC)中的16种能力虽没有详细列举创造力,但是创造力是流体智力(Gf)的主要组成成分。(详情请点击原文链接查看)

  其次,智力是创造力的子结构,创造力由智力和其他成分构成。斯滕伯格(Sternberg)和鲁伯特(Lubart)的“创造力投资理论”认为,创造力由六种元素组成:智力(智力过程)(intelligence),知识(knowledge),智力方式(thinking styles),个体特征,动机(motivation),环境线索(environment)。这六种资源在创造力中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互相影响,共同起作用的。创造力充分发挥的关键是创造力六种成分的投入和它们之间的凝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低创造力的原因在于人们没有投入足够的成分,因为这六种成分必须经有效聚合后才能产生出高创造力来。

  然而,创造力和智力是不同的,高创造力的个体和高智商个体可能相似,也可能不同。与高智商个体相比,高创造力个体有自身独特人格特点,从而有助于产生新创意和新产品。而这些人格特点却与传统的学教教育不相容,很多有高创造力的学生在传统学校环境中会产生问题。爱迪生和特斯拉的创造力让他们在童年期遭受到很多麻烦,却帮助他们在今后的事业中成就辉煌。

  知识与创造力的张力观认为,知识与创造力之间应保持适度的张力。知识是创造力的基础;丰富的知识经验又会使人囿于常规,妨碍人的创造。个体在一个领域里拥有中等程度知识水平时最有创造性,知识和创造力的关系是一种倒U 型的关系。也就是说,知识不是越多越好,太多的知识会限制个体的思维方式,从而阻碍其创造力的发挥。

  另一方面,脑电生理学研究认为,发散性思维任务和聚合性思维任务会产生不同模式的EEG(脑电图),创造性问题解决任务会产生同步α波,而聚合思维任务会产生不同步的α波,与聚合性思维任务相比,在进行发散性思维任务时会记录到更复杂的脑电活动。休息时,高创造力表现出了更多大脑区域分离,而高智力组则表现出更多的大脑区域合作,当从事创造性问题解决任务时,高创造力组比低创造力组显示出更少的心理活动,高创造力组比高智商组显示出更多的大脑区域之间的合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