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解析]王雷让:什么样的企业适合新三板

 鹏鸣 2015-06-10

导语:来自新三板热潮的冷思考--以下是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新三板与机构融资部总监王雷让先生的精彩实用的分享。

资本市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

主动杠杆和被动杠杆:从大的角度来看,融资分债权类融资和股权类融资两类。从我们的理解的角度,这2类都是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加杠杆的过程。

其实从一个企业做大做强的角度来说,实际上你在各方面都放了杠杆,首先你放了人才杠杆,你为了企业的发展,你成立一个公司。公司本身的特点是把人才的杠杆放大,什么意思呢?如果你是一个个体户,你雇一个人甚至不雇人,夫妻店,你俩在那儿干,然后每天24小时,一周7天,你最多只能干这么多时间的活。你为了想把这个企业做大,你就要招人,所以你变成了4个人、8个人、120个人,就成立一个公司。这个过程中,你就是用别的员工的智慧和劳动成果,来增大你公司的财富,最终体现在老板个人财富的增加,这本身就是加以杠杆的过程。

资金其实是一样的道理,比如说自有资金有1000万,然后你这个产品很好,盈利能力很强,如果你的净利润水平在30%,那你应该去借钱继续扩大的产品,哪怕银行的利息在20%,你也可以挣10%。所以说,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能主动寻求贷款的老板,会比被动寻求贷款的老板发展得快。

所以加杠杆的过程,一定是主动加杠杆。股票本身也是加杠杆的过程,原来只有你一个股东,你持有100%的股权,然后你挣了钱,都不涉及到分红,都是你的。但是,如果你企业需要长期资金支持的过程,你吸引外部的股东,等于是撬动了股权的杠杆。

所以,企业发展的过程,从我们角度理解,首先是从一个人变成好几个人,这是人才方面的杠杆。然后从自有资金变成债权资金,这是债权杠杆。然后再从自有资金的股权,变成去社会融资,吸引别人的股权,变成股权加杠杆的过程。

股权成本最高:但是,在所有的融资工具里面,股票是成本最高的。比方说银行的话,你要贷到款,中小企业成本可能在8到12个点之间。信托,一般可能是15到18个点,小贷,基本上就是18到24个点。而股权的成本是远远大于,远远大于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股权本身代表着一部分表决权,也就是说它是一个产权本身的表决权被拿走了,有一个控制权的风险。

第二,是从收益这一块来说的。股权本身就是把钱投到一个公司,它是没办法再收回的。理论上股权的投资收益要求高于一般的债权类产品。无论是天使投资,还是PE,它对股权投资,都是希望未来有两倍、三倍甚至更高的回报率。你看到一般的股权类投资产品,它的平均收益率一般在30%左右。所以,你为股权融资付出的代价是最高的。

所以从这个逻辑上,股权是资金成本最贵的一块。只是它最大的好处就是,它进入了公司不需要你还,但是它同时也分享了你的收益。所以在这个逻辑上讲,你进入股权融资的前提是:你撬动的股权杠杆融资收益,一定要大于付出的本身。

所以我们下面就说什么类型的企业,适合进入这个市场。

第一类比较适合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它是以技术导向型的。技术导向型的企业为什么适合,或者说本身也需要进入股份市场。这种产业,第一它的研发周期和研发投资会比较大,而且产品出来是不确定的。像医药这个行业,可能两年、三年才能出来一个真正有效的产品,要在境外研发一款药,可能要花几亿美金才会有一个成果。所以它的研发周期比较长,研发投入比较大,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一旦他研发成功之后,他的收益基本上都是爆发式的增长,另外还会革命一系列东西,或者带来一个新的市场的产品,这样的话,他的收益会非常高。

第三,市场有它的特点,就是它不断地更新,就是说我今天研发完了,不能一劳永逸,我还要接着研发,不然的话,我的竞争对手就超过我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对资金的投入和使用量是不断后续要有的。

所以如果你是这种企业的老板,你可以通过股权融到一部分钱,不用还,没有还款的资金压力。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的产品研发成功了,那你获得的收益就是很超额的收益。

第二就是整合类的企业,也就是我们说的资本密集型企业。对于成长阶段的企业,比方说你融到了20%的股权,然后你把国外的公司收了,然后你成了世界上最好的这一方面的技术,国内市场又大,然后你立马通过这种并购,成为了这个行业的话语权。如果靠你自己的研发或者进步,可能20年才能到这个水平,或者30年才能到这个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你通过整合带来的利益很大。

对于成熟阶段的企业也一样,比方说现在所谓的产能过剩的行业,高铁、房地产这些行业,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把竞争对手都买掉,然后买掉之后形成行业性的垄断,垄断之后它就可以提高行业利润。

第三就是资金短缺但有概念,资金短缺代表一种类型,就是说我既不是技术研发型的,我也不是需要整合行业,我本身就缺钱,但是我有能力融到钱,我有一个很好的故事。比如我们常说的VC投资的企业,就是一个概念,然后产品也不成形。不成形,你就不可能去银行拿到钱,基本上债权也不可能投你。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可能就是做股权融资。传统主板和创业板要求高,但有了三板提供的低门槛融资平台,这种资金短缺型加概念型的企业,就可以考虑进入资本市场。

所以,如果你进入资本市场的目的,不是为了融资,不是为了进行行业整合,我就为了做百年基业,然后规范公司治理等,这个概念对股东是不负责任的。你只有通过进入资本市场,融到了资金,把你的市值做起来,你才是对股东和社会一个正向的交代。其他的目的,包括我们说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的知名度、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都是围绕着资金收益本身展开的。

所以各位企业家,要从你的角度去判断,你适不适合进入资本市场,要看这个市场能给你解决什么问题,这是我们现在基本的逻辑和认识。

来源:证券之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