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提高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性

 变通致久 2015-06-10

如何提高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研究小结


 

    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32篇课文中有8篇略读,占总数的 25%;到了四年级上册,32篇课文中有14篇略读,约占总数的44%;五、六年级则是五五分成,精读、略读各占50%。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编者的良苦用心。然而,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却常产生这样那样的困惑:略读课文怎么教?一节课40分钟,什么可以略,什么不可以略?那么美的文章为什么要略读呢?略读课文可以处理成精读吗?这些困惑影响了老师们的教学。于是,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复杂化。略读课文无论从内容,还是语言上看,篇篇文质兼美,深受学生的喜欢,教师难以割舍。于是教师把略读课文当成精读课文上,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使略读不“略”,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能很好地提高;二是简单化。教师以为略读课什么都不用教,只要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就可以了,于是便将其视为“闲文”,任由学生自己去读;为了“充分利用”时间,有的教师将其视作阅读练习处理甚至挤出了课堂,“简略”成“省略”。结果,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兴趣。要知道,中高年级的教材,是以读写训练项目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的来编写教材的。一个训练组通常由“导读”、“课例”、“积累运用”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内容是以训练项目为主线组织在一起的,各自担负着不同的训练要求,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训练过程。

因此,如何有效开展略读课文的教学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依托导语,凸显教学重点

受教学时间的影响,略读课文的课时大多是一课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快速准确地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一个教学整体,产生教学合力,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和陶冶情操的功能。人教版教材每一篇略读课

文的前面都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同时提示了学习的要求和方法。

如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文章《顶碗少年》前面就有这样一段话:“看种树的人给桃花心浇水,作者悟出了成长的道理。下面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看了一场杂技表演所受到的启迪。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这段阅读提示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依据,并且对该篇文章的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于是,根据以上学习提示,我列出了如下阅读要求:

1、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致意思。

2、想一想,作者在这一场杂技表演中受到怎样的启迪?可以用学过的名言警句去概括吗?

3、画出你喜欢或感受最深的句子。

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很快地找出课文中的要点、难点、疑点,听课时就改变了教师讲什么、自己听什么的被动状态,从而达到自己需要听什么的主动学习的目的。减轻了学习的负担,增加了自信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情绪、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得到锻炼。

又如,《七月的天山》前有这样一段话: 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这段提示语生动活泼,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同时还明确提出了阅读要求。但是,提示语中的阅读要求通常是隐性的,需要教师去挖掘。上面这段提示语,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提炼。

1.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这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了解作者写了天山的哪些景物,以及景物的特点,同时在这个感知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天山的美景,抒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2.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这句话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的优美语言,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积累文中丰富的语言。

像这样依托提示语,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可以引领教师合理地设计教学,有效地开展略读课文的教学。

二、围绕课题,点亮思维火花

略读课文有着自身的教学任务和特点,不能够面面俱到。虽说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学中做到点面结合,粗中有细。在《全神贯注》的教学中,我提炼了一条主线:“罗丹是怎样全神贯注地修改他的雕像的?”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罗丹神态、动作的句子,细细品读、感悟、内化。通过有层次、有取舍、有详略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熏陶、语言感悟与方法习得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在充分接触文本的过程中,学生的感受也比较到位。紧接着,我问学生:“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亲身感受?”学生们议论纷纷,争先恐后地举手。有的说:“有一次,我看一本《鲁滨逊漂流记》时,就被曲折的故事所吸引,仿佛周围的一切逐渐离我而去。”有的说:“吃饭的时候,为了思考一道没有解答出来的题,竟夹起妈妈碗里的饭菜往自己嘴里送,惹得一家人哈哈大笑。”

三、大胆放手,自读时间留“足”。

略读课文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教学更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因此实施略读教学时我们老师要甩开臂膀,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读自悟。如《绝招》这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富有童趣,主要是反映小伙伴之间进行良性竞争,并且明白技能是靠练出来的等等一些问题。我们不需要像精读课文那样帮助他们慢嚼细咽。只要给足时间,结合单元教学重点,让他们逐步去感受、感悟。回顾我在上这一课时,当谈话引入之后,我就给学生5分钟时间去初读,想办法读通读顺,在这过程中,好的学生可以走几个来回,即使是能力最弱的学生,他们也会有足够的机会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文给读完。初读之后,结合词语盘点,同桌互相检查,既体现了本册教材“词语盘点”这一自查自测栏目设计的意图,又在合作中扫清了字词的障碍。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一环节,我又一次安排学生有针对性地读课文。只有在一次次有充裕时间的读书中,学生才有可能自己去读懂课文。

又如我在《白公鹅》一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教学板块,通过三次阅读提示,引领学生自读。

第一次阅读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叶·诺索夫描写的是一只怎样的白公鹅?它有些什么特点?

第二次阅读提示:快速读,仔细找一找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来写白公鹅的?

第三次阅读提示:仔细阅读26自然段,对白公鹅的描写中,哪些地方最吸引你?请做上读书记号,并在四人小组内开展交流讨论。

整个阅读过程,学生就是在这三次阅读提示中开展。在这三次“阅读提示中”,我给了学生不同阅读方法的提示,提出了三次阅读不同的速度要求,明确了三次阅读不同的目标任务。学生在不同阅读提示的引领下,充分展开自读、同伴共读,然后开展交流。回顾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状态、阅读情感表现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充分展现。

因此,略读课文是孩子们施展文学拳脚之地,老师应该是一旁的守护神。有个老师总结得很好:略读课文的教学将教师推到一个更“隐蔽”的角落,学生站在更“亮”的舞台中。放弃过多的预设,能给孩子留更多自读的时间去潜心入文,就能达到“不待扬鞭自奋蹄,驰骋千里何足奇”理想境界。

四、注重实践,积累语言材料。

积累是理解和表达的桥梁,略读课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因此教学略读课文,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大量贮存语言信息,积累语言材料。让略读学习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演练场”。如在教学《七月的天山》一课时,我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在读中想象天山的美景图,并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细读揣摩,读中感悟文中比喻的妙处。在诵读中,积累了景物描写的语言和手法;在品词品句中,自然而然地就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

语言的积累也为更好地写作铺平了道路。就在《珍珠鸟》这课教学的开头,学生们在朗读了文章的第一句话:“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一开头就用‘真好!’呢?”我顺势推舟,让学生谈论这样的开头好不好,随后我又及时补充了冰心曾经的评点:“这个‘真好!’开头起得很带劲,这劲中有着无限的喜乐。”最后让学生带着感受朗读这段话。通过这样的一个学习,我发现学生在接下来的写作中,常常会尝试将一些表达情感的词语放在文章的开头。

    教学《绝招》时,当学生充分阅读后,我问:“这么难的绝招,小柱子是怎样练成的呢?”出示了小练笔:

清晨,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小柱子(     ),夜深人静,只有星星在眨着眼睛时,小柱子(     ),每当别的小朋友在尽情玩耍嬉戏时,小柱子(    ),当他练绝招遇到困难时,小柱子(    )。正是这份努力与坚持,小柱子才练就了令人羡慕的绝招。

五、内引外连,课外拓展求“宽”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既然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就应该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阅读。比如上《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堂课前,我布置学生去观察世界地图,了解七大洲、四大洋,课后我又引导学生去读一读魏格纳或其他科学家的故事或去找一找大陆漂移说的资料等。在课堂教学中,我穿插了许多课外资料,如补充魏格纳去实地考察的一些情况,补充医生的劝阻,补充魏格纳长眠在冰天雪地中为地质事业献身的资料,这些都深深地震撼着学生的心。

在《夸父追日》教学总结阶段,我要求:这则神话出自我国的一部古典名著《海外北经》,书中故事的原文已经印在阅读卡中了,请小朋友们结合课文,相互交流你对这篇古文的理解。

这样的训练,让学生进行古文、现代文比较阅读,既培养了独立阅读能力,培养了思维想象能力,又为今后学习古文作好铺垫。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只要我们在略读教学中,做到略其所略,重其所重。既要学习略读方法,更要培养略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略读课文承担着较精读课文更广泛的任务,只要教学得法,略读课文就是绵绵春雨——贵如油。“略”中有“精”,使略读课文的独特魅力得到充分、有效地展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