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宋代出现了新的思想特色,即倡导入世报国,向儒家思想靠拢,形成强大的时代思潮。 唐代的写实是以超现实的艺术手法,着力表现佛教入世的理想主义精神,具有典型化和理想化的鲜明特点。 宋代受到佛教世俗化的明显影响,完全以世俗的审美情趣和要求来塑造,以现实中的你我他为模型,目的是为了顺应和迎合世俗社会。 


宋造像面形圆润,宽额丰颐,眼泡鼓起,从额头到鼻梁一般凹陷下去,呈一条明显的圆孤线。 躯体肥胖,线条圆转自然,完全符合人体比例与自然变化,肌肉显得比较松弛。 髻珠习惯嵌于肉髻正面,花冠高大繁复,富于装饰意味。 



佛衣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出现了交领式僧祗支,外斜披袈裟的新样式,与当时僧人衣着样式完全相同。 座多为台座,莲花座,为仰覆莲束腰式,或仰莲式。 完全脱离外来艺术模式,表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品格。 



在全世界中的艺术博物馆中,都珍藏有精美的中国木雕佛像,尤以美国各大博物馆的数量和质量为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