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涅槃

 安歌_ 2017-02-21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涅槃,佛教用语,意义是指清凉寂静,恼烦不现,众苦永寂 ; 具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即成佛。


佛教认为,轮回是一个必然过程,人死去以后,'识'会离开人体,经过一些过程以后进入另一个刚刚出生的新生命体内,该新生命体可以是人类,也可以是动物、鬼、神,只有到达涅槃的境界方可摆脱这种轮回。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明三彩



涅槃像是佛教艺术中的一种古老而又常见的题材,最早出现在公元二世纪左右印度犍陀罗艺术中。

↓2世纪 犍陀罗



释迦牟尼右胁卧,周围弟子面向释迦卧像, 神情悲慽哀痛,这种“涅哭”模式成为印度 、中亚、 东亚涅槃图像早期的基本模式。




身着袈裟,卧像袈裟衣纹同于站姿的袈裟状态,完全忽略了地心引力,这应当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夸张。


↓日本 镰仓时代





吉祥卧

我国石窟中常见卧佛像,卧姿多为吉祥卧。


传说释迦牟尼头朝北,面朝西,右侧身卧于床上,他的右手支着头,左手放在身,双足并拢,在农历二月十五,进入'涅盘',心脏停止了跳动。


↓莫高窟 唐



头北面西呈吉祥卧,一般卧佛为右手托头造型,头下方或有枕,偶然也可见左胁卧、左手托头的造型。


↓云南法华寺



↓重庆大足石刻 宋代



(下图)少见的左胁卧的“涅槃图”,整个造像依山取势、由三组造像构成,上面一组造像是释加牟尼涅槃前的说法图,中间一组为释迦牟尼 卧像。卧佛面南背北,侧身横卧于岩壁间,曲眉丰颐,坦胸露肌,形态端庄。头东脚西,左胁而卧,与佛经“北首右胁卧”、“枕手累双足”相悖。


↓四川安岳 卧佛摩崖 唐代



(下图)柬埔寨横卧的毗湿努神的残缺胸像 ,并非涅槃像。



佛涅槃日习惯定为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日

(结)

佛教艺术文化 几日一功课 分享给众人

南無阿弥陀佛

编排并分享者:大力报告(微信wx645737786)

愿看到更多本平台文章,请加微信号:foxiangdiaosuyishu(佛像雕塑艺术

或扫下面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