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喜马拉雅佛教造像艺术

 板桥胡同37号 2021-04-08

伴随着佛教在喜马拉雅地区的传播,佛造像艺术也逐步传播到该地区,加入了当地审美,融合成为喜马拉雅各地文化的组成部分,形成了特征明显的时代,地域风格,其中特征区别较大的,主要有西北印度大克什米尔地区,尼泊尔早期风格,东北印度的帕拉早期风格。   喜马拉雅各地佛造像艺术在继承了印度笈多后期佛造像艺术的同时,也都加入了本地文化的烙印,最直观地反映在各地佛造像面容、衣着、造像技法,材质等差异上。编选几张西北印度克什米尔,尼泊尔早期,帕拉早期立像图片,总体而言,喜马拉雅各地造像身材都比例匀称,肩宽腰细,躯体丰腴饱满,身着通肩袈裟,薄衣贴身,佛陀身躯轮廓健美写实。从正面看,袈裟紧贴身体,形成一种半透明的形状,U型衣纹均匀分布。看其背部袈裟,显出厚重的质感,在背部形成了一个披风状的大衣,两侧衣角层叠写实厚重。尤其是立像的右手,微微上抬,手掌心与指节的肌肉纹理写实,富有弹性,这些造型特点与笈多后期造像艺术一脉相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