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昆仑——西藏七事

 钟离绝遐之万语 2015-06-10

昆仑——西藏七事

宫 玉 海

一、昆仑——大陆   西藏——西洲

昆仑,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被称之为“世界的屋脊”。昆,大也;仑,又写作连,陆地,地也,城也,正如英语的land。藏,又写作丈,洲也;如日本的四国古称方丈,即方洲;神农架,即神农洲。

《山海经》中多处记载,又称海内昆仑;这是和海外昆仑相对而言,海外昆仑,则指古代非洲大陆。《西次三经》: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莳。……河水出焉,而南流东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汜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于大握。是多怪鸟兽。

丘, 又写作虚,指古建筑群;帝,指黄帝;下都,指黄帝从西方回来,经营此地。《穆天子传》:“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就指此。陆吾,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孙 子;“颛顼生老童,老童取鬼方妹,生子六人,长曰肩吾。”肩吾又作昆吾,陆吾,其父老童即陆终。神状,就是图腾像。昆吾管理“天之九部”就是西方的九大部 落;“帝之囿莳”,就是黄帝及以后之帝亲耕实验之地,称为悬圃;昆吾名樊,又称樊圃。

河水,即今之黄河;南--东北,注入无达,就是大泽,今之蒙古大沙漠,当初“大泽千里”。大泽,日本语为あぅだく。这是大禹治水以前的流向,后转南-东注于渤海。

赤水,指雅鲁藏布江,而东-南流,连结今之印度布拉马普特拉河,流注于印度洋;“汜天之水”,就是东西方相通的水域。

洋水,指古代通天河,原来流向西南,注入阿拉伯海——丑涂之水。后改道东流,注入金沙江,代替岷江,成为长江源。

黑水,指车尔臣河,西-北流入大握即达斡尔盆地。

《海内西经》: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

木禾,就是谷类作物,青稞麦;《穆天子传》:“木禾,西膜人之所食”。“百神之所在”,指昆仑庙宇、古墓葬很多,经卷很多。“八隅之岩”今八角街、八廓街。

二、昆吾之美金、积金之宫

昆 吾管理西藏,是在尧代前后。开始名肩吾,住在尖阁群岛(即钓鱼岛);后到西北,冶炼青铜——昆吾之金。到达西藏后又称陆吾,又炼出金沙之金——昆吾之美 金;并在拉萨建积金之宫以存贮之。昆吾还管理“帝之囿莳”;因名樊,故悬圃又称樊圃;现在看来,西藏之梵文,应该和他有关系。

昆吾后来被派到欧洲,居瑞士(原为帝颛顼之子淑士之国),《大荒西经》说:“有三淖水,昆吾之所食也。”“三淖”——就是三错(西藏有些湖泊就叫错,如纳木错),指很多湖泊;“所食”,是他的食邑——领地。

夏代初,昆吾已远征非洲,到达今刚果,刚果一词,即来源于昆吾,日本语记为こんご。《大荒西经》说“白水生白渊,昆吾之师所浴也”。白渊,今阿伯特湖;昆吾大军在酷热中行军,入湖中野浴,在这里记上一笔,以纪念他的远征和开发非洲之壮举。

三、西藏的湖泊和怪兽

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为世界之屋脊,藏胞说:“这里是离天最近的地方”。近天楼台先得星,所以这里陨石最多,坠落时,撞击出很多湖泊。

拉萨北有文部湖,中有怪兽,很大。前些年曾报道,一位区党委书记和人谈话时,忽然看见湖中冒出一头怪兽,像一幢房子那么大,头很小,东张西望后,游了两个来小时,消失在水里。《海外西经》:

并封在巫咸东,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

巫 咸,就是古阿富汗,并封在其东。并封又记为屏逢、鳖蓬。《周书·王会篇》称之为速荡。《大荒南经》记为述踢,也是速荡。“有兽,左右有首”。其实并非左 右、前后都有头;而是首尾皆小,分不清左右前后;特别是因为体形横宽,被误以为首尾生在左或右;这里纠正一下,不是左右,是前后,就对了。

像这样的怪兽,英国尼斯湖,非洲阿伯特湖,长白山天池中都有发现。

四、拉萨——日光城

拉萨按古语为日光城,如日本语的らす就是照。洪都拉斯,就是后照(太昊之曾孙)——洪扎人迁移之地。

布达拉宫应为太阳神殿——光明之宫。按朝鲜古语——古肃慎语,布达就是光亮的意思。黄帝在穷山——阿尔卑斯山脉建轩辕之国,在今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布达就是光明;佩斯就是幸福、欢乐。东北发现四翼鸟,《大荒北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有蜚蛭,四翼。……

不咸,就是莫汉,长白山;此四翼鸟叫蜚蛭——佩斯,就是幸福鸟、欢乐鸟。

拉萨北有布达拉山,在日光中,通明红亮,正是光明之山。《西次三经》:槐江之山,即古回纥之地,在今阿尔泰山一带;“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就指这种庄严、壮美的景象。

五、不丹、锡金和尼泊尔

古代的尼泊尔,又称女魃,实为二八神的记音。《海外南经》:

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在羽民东。其为人小颊赤肩。盖十六人。

二, 古音读腻,如日本语为に。在羽民国东,羽民就是不死国,古称羽人为仙人,长生不死。《山海经》中又称为三面人,即三毛国,其人不死。古波斯,今伊朗就在此 地。现在西藏人把喜马拉雅山脉各高峰叫九天仙女峰,也和尼泊尔有关。如黄帝战蚩尤,“下天女魃”,就是把“司夜之神”请下来驱散雨雾。

锡金,原在西北,称西斤,为少昊金天氏之后裔。唐太宗时,西斤上表,称受匈奴人欺侮,请求唐王朝保护;但当时东北正闹高句丽分裂活动,就没顾上;西斤向西又南迁,最后到达喜马拉雅山中隐居。

不 丹,源于西北,乌鲁木齐以东有博格达山,原来居住此地的古老居民,为伏羲家族;后来为黄帝家族。远迁到美洲的一支在今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就源于博格达 山。另一支南迁于喜马拉雅山脉,称不丹;丹,古又读大、达。另外,不丹,又读为莫达;古时在今东北的一支为摩旦人,住在今牡丹江一带;欧洲的一支,即摩尔 达维亚人。

六、土蕃来源于吐鲁蕃、土方

藏 王原称土蕃王,因为今西藏人源于西北为古羌人之一部;后河西走廊南部之羌人西——南迁于西藏为藏胞;以北之羌人北迁于蒙古故地,成为蒙古人。藏人经吐鲁蕃 到达西藏,因经几个世纪才到达;所以到达后,藏人首领乃沿用吐鲁蕃王之名,称土蕃王。因此土蕃不读土播,应读吐蕃。《说文》:“蕃,草茂也。从草番声。 注:甫烦切。”

吐鲁蕃源于土方。古时五方之地,西为天方,南为兽方,东为人方,北为鬼方,中为土方。土方之地域,按《山海经》注,“自昆仑之东极,西至穷山之东”,即从玉门一直到西土尔其;土尔其一词,源于土方之西极。

 七、格桑花和格萨尔王

格桑花,就是高山之花,美丽而耐寒,受到西藏人民的喜爱。格萨尔王就是高山之王;在帝尧时代四方之王,称为“四岳”;岳者,高山也。如长白山上的高山桦林,又称为岳桦林,可见名称当来自帝尧时代。

四 方皆有格萨尔王,由中央帝国委派任命。所以在今蒙古、西藏等地都有格萨尔王的传说故事。古代的西藏王曾经是格萨尔王;它管辖的范围包括印度、尼泊尔以及青 海等地。记录着格萨尔王顿珠尕尔葆的英雄史诗,是世界上最长的大史诗。他是天王的三子中最小的儿子,受观世音选派降世,除妖保民,建设岭国。岭国就在昆 仑。

西 藏做为中国的边陲,又是神圣之地,位置十分重要。《海内西经》说:昆仑山很艰险,又有神兽守护,“非仁羿不能上冈之岩”;就是后羿那般武勇之人,不仁者也 上不去、站不住脚。过去英国殖民者入侵,就被驱除出去。西藏人民勤劳朴实,乐观向上;在战胜自然灾害和外来入侵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中国人民解 放军乃祖国的仁义之师,只有他们才可“上冈之岩”;而且住下来,被赞美为“金珠玛米”。今天的西藏更美,人民更幸福。随着中国奔向现代化征程,昆仑将迎来 新的春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