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给学弟学妹:读博的理由

 联合参谋学院 2015-06-11

      按:应经会之请,写了篇文字。只是一家之见,我亦非好为人师,算是一份自白吧。    

      经管学院的同学们都是很有想法的人,志向、兴趣各异。“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原本是幸运的我们所享有的权利,现在却似乎成了不少同学困惑的来源。许多人——包括我自己——都经历过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阶段。在我看来,这种困惑的原因很简单:没有尝试过足够多的可能性。我们的专业在高考填志愿那几天的兵荒马乱中便被仓促框定了,广泛涉猎的自由受到限制,来到清华经管之后又受制于peer pressure,唯人群之所趋是瞻。因而很多人所尝试过的东西非常有限,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对于即将交换的同学来说,交换的最大好处就是脱离了清华的窠臼,可以去做你想做的任何事。不要顾虑课程替代,好不容易出国了,为什么还要上在清华就能上到的课呢?去选自己想上的任何课,无论是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还是新闻、音乐、建筑。我想很多人心里都埋着一个不愿触碰的梦,一个“假如我没有来经管我要做啥”的梦,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这个梦变成现实呢?即便是尝试了一番之后觉得还是金融适合作为人生的事业,这一番“折腾”也绝非徒劳,因为你为自己找到了motivation,并避免了一生的遗憾。我认为找到motivation比多学一点技术细节或者简历上增加一行要重要一百倍。对于留在清华的同学来说,一样有机会去尝试其他可能,我们的培养方案其实不紧,到了大三下基本上学分都满足了,空间是有的,关键就是要破除从众心理,自己对自己负责。

      当然,只有一部分同学会选择出国读博的学术道路,作为一个选择了这条道路的人,我在下面给出我的理由:为什么要读博。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在这里为大家增加一个故事的版本,未必是件坏事。

      你可以不同意,但是我认为社会科学的根本目的是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就我们的语境而言,是要解决中国所面临的问题。经济学的使命,是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重大问题中的一部分。就社科内部各学科的分工而言,经济学研究与物质相关的问题,政治学研究和国家相关的问题,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剩下的问题。每个人随自身禀赋性格不同从事不同的事业。有些人更希望做一个实践者,把想法变成现实;而有些人更希望做一个思考者,保持着一定距离来观望世界,得出科学的结论。学术这条路是为后者准备的。这并不是说学者就没有机会改变世界,读完博士后仍然可以去智库、国际组织或者政府从事政策相关的工作,也可以去企业、金融机构贡献自己的才智,经济学家的政策建议亦会被官方听取。虽然现实中政策制定的过程主要受到政治因素影响,在民主国家亦然,好的政策不一定能得以执行,但若没有学者对社会的洞察,就一定没有明智的政策。

      中国改革,头绪千千万。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历经三十年,成效显著,世所瞩目,但仍然有许多未完成;政治体制改革则至今坚冰未破。相形之下,政改更加迫切,且中国的经济明显受到政治的统摄,政府巨大权力对经济的影响妇孺皆知,因此我认为政治学家在未来的中国将大有作为。但同时,经济学家也将扮演同等重要的角色。政府可以直接将恶行(或善举)施加在人们身上,例如强拆、城管、言论控制,这是政治学研究的话题;但政府也有一种渠道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较为间接但更加普遍的影响——那便是经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物价高不高,工作好不好找,投资理财渠道是否多样,这些因素对于自身的幸福感影响更大。而这些都是经济学的议题。当然,经济与政治是紧密不可分的,作为两门学科的经济学与政治学,其差异则主要体现在方法论上。首先,经济现象比政治现象天然地更加容易量化,钱是可数的,“权力”则不可数。其次,今日的经济学已经与政治学等社科大异其趣,经济学注重由模型出发进行演绎,并将结论做实证检验,而政治学则偏重面向现实,直接归纳。其结果是经济学可以带来从现实中无法归纳的洞见,但也有可能脱离现实,政治学气象更加宏大,但有时难以服人。经济学家需要具有扎实的数学功底,政治学家则要有文青情愫。试比较老钱和刘瑜。政治学家更像站在万丈绝壁之上纵览历史长河的白衣飘飘之士,而经济学家更像在九曲黄河驾驭艨艟冲过险滩的金鳞闪闪之将。在关于“政体”的讨论上,政治学家没有敌手,而当我们把眼光放到现实中需要智谋之士殚精竭虑的话题——“政策”之上,便到了经济学家大有可为的领域。因为现实世界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于人的激励产生的影响异常复杂,受过经济学博士训练的人方有信心给出恰当的答案。

      所以说经济学博士适合那些对公共事务感兴趣但又不想很快就进入公务员或国企编制、喜欢以一种抽象方式来思考而又不乏人文关怀的人来读。大家在大一大二两年学的是经济学理论,未进入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可能会觉得经济学太抽象脱离现实。其实大多数经济学家的工作都是有政策含义的,做纯理论的只是少数。当然大家肯定会有疑问:政策问题真的需要如此艰深的研究吗?中国靠工程师治国不是一样取得了辉煌的经济成就吗?现实中领导决策拍拍脑袋效果不是好像也不错吗?我的回答是:非也。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背后隐藏的无效率和不公平是较少被宣传的,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问题越来越复杂,需要学界的仔细研究。经济学虽是一门西学,其原理和工具却可以被应用于中国问题的解决,至少也能提供巨大的启示。经济学最鲜明的特征、她的全部荣辱之所系,是她独特的思维模式,是那套与其他社科迥然不同的公理系统,而非任何现有的结论。而这套思维,我认为对理解社会现象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许多经济学家做的工作是扯淡的论文生产,或话题无意义或研究漏洞多,但是选择搞学术自然是要做好的学术,而真正好的学术能烛照当世和未来。在长期中,凯恩斯仍然活着。

      或许我上面说的过于野心勃勃,我相信中国学者影响政策的机会会越来越多。如果是想在大学里安安静静做学问,过平静的生活,那学术之路自然是非常合适的,上面所说只是此外附加的好处。如果对于公共领域没有兴趣,兴趣在private sector,那么我建议首先确定自己是想要做研究还是投身业界实际操作。如果想做学术的话,经济学中产业组织这一分支与企业策略联系较紧,此外商学院的各专业都是好的选择,例如金融、市场营销、组织行为、战略等。

      未来是大家的,我相信无论是哪条道路,都能走得一样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