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良知就是要在人情事变上磨练

 病毒1213 2015-06-11

致良知就是要在人情事变上磨练

良知包容了天下事物,天下万物都是我心良知的变化运用,都在我本性良知的发用流行中。因此,良知的实现离不开见闻之知,而必须通过见闻之知在事事物物中表现出来。

 

王守仁说:若主意头脑专以致良知为事,则凡多闻多见,莫非致良知之功。盖日用之间,见闻酬酢,虽千头万绪,莫非良知之发用流行。除却见闻酬酢,亦无良知可致矣。(《传习录中》)这里的“见闻酬酢”,指人经过感觉思维而得到的知识,也指人在日常生活,以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对事物、对环境际遇的应付。王守仁要人专心一意地“致良知”,反省自己的本性,意志坚定,不受外界干扰;同时他又提倡“致良知”也要多闻多见,不能空守着心性,或停留在想象和讲说中,要体现在政治事务、日常生活和行为上。他用这种见解随时指点学生和周围的人,启发他们在“事上磨练”做功夫。

《传习录上》记载着这方面的故事,如王守仁在南京任鸿胪寺卿时,学生陆澄在那里暂时居住。忽然有一天陆澄收到家信,说他的儿子病危。于是他茶不思、饭不想,忧闷得无以解脱。

 

  王守仁就此开导他说:致良知正应在这时候用功。如果放过这种时刻,平时讲学又有何用?父亲爱怜儿子,这是人间至情,但凡事都要适当才合情理。

 

  你若觉得此事本当忧虑,就无所顾忌地忧虑下去,这便是超过限度了。例如遇到父母去世,做儿子的岂不想一哭气绝,与父母同去才痛快,然而却忘了“毁不灭性”的道理。人的情感发动要恰到好处,这便须用自己的心去调节适当,绝不可过分。致良知也就是要在人情事变上来磨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