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如: 阅读:342015-06-10 22:12 标签:刘清平谩骂圣贤儒家孔孟 谈谈儒家“学者”们对刘清 谈谈儒家“学者”们对刘清平先生的围攻 平先生的围攻 ——只要说真话就是在谩骂孔孟 任重先生最近在微博艾特我,称“仍在给刘清平先生不遗余力洗地的粉丝们,看到这篇博客(指《谩骂与言论》),不知有何感想?”那么我就发表一下对儒生围攻刘清平事件的感想吧。概因刘清平先生此人颇有些书生气,以为身正不怕影斜。事件发生以后,反复告诫:“不建议大家为我辩护,尤其是自己手头有其他事情的时候。我也多次表态大家不必过于花费时间精力”。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因为他的书生气而停止。学生称老师为“反动学术权威”的场景,很多人会记忆尤新。顾如生于70年代初,没有亲身经历。但老一辈谈起这种场景,每每痛为感叹,给顾如留下的记忆也是非常深刻的。 现在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事件的过程。南方在野和顾如等人,最早出来讲墨学是因为易中天先生的百家讲坛说书。所言与墨家主张刚好南辕北辙,南方在野做了批驳。我们也认识到,由于百年来儒家学者的托墨言儒、托墨言革命操作。墨学实际上不但没有重现,反而是被严重扭曲了。扭曲到了反面。去责怪那些不明所以的学者意义不大。我们认识到这种现实,开始投身墨学的基础工作。然而在前年,儒家所谓宪政派姚中秋那批人,由于要把儒家解释成所谓保守主义。其中复旦博士生李竞恒制造了一篇文章,把儒家的历史责任一股脑儿栽赃在墨家身上。这种用泼脏水方式撇清自身的做法非常不好。然后顾如才注册了微博,写了两篇文章反击。即《儒家中国通往奴役之路的历程》和《先秦儒家对华夏传统的背叛》,其中大量套用李竞恒原文,反诸儒家自身。然后当然是一通与儒生的激辩。其中语言可以称为谩骂的也不少。而谩骂先贤,恰恰是因为儒生们要去引用孟子言,称墨子为禽兽,称墨子无父。那么顾如当然也引用儒家记载,称孔子为野合产品。儒生引用胡怀琛言墨子是印度人。那么顾如当然也引用儒家记载,称孔子是夷人。最后双方住嘴,但是那一批儒生们全部拉黑了顾如。而换上其他儒生轮番上阵,反复重演同样情形。 然后我们发现了刘清平先生的《忠孝与仁义》。发现其中以“不害人,要爱人”作为伦理底线,在儒学中根本不可能开出。而在《墨子》书中则有直接依据。即「圣人之利天下也,其类在礜石」。以除害利天下。兼爱篇也以「不相亏害」,推导出相爱相利。刘清平先生的学说非常符合墨学。刘清平先生原本就因为《忠孝与仁义》一书,遭儒生们围攻。我们当然出手帮忙,称我们为刘先生的粉丝并没有错。其间我们算是出尽风头,儒生包括那些博士、教授无一不以咒骂、拉黑为辩论结束。我们是在各个论坛、贴吧,在与儒生的大量论战中逐渐提高起来的,对儒生们的表现可谓习以为常,并不太在意。而且论坛、微博往往以谁先开骂作为论战胜负标志。熟悉论坛、微博等环境的人们应该对此不陌生。只是刘清平先生因为我们而遭殃也越来越多。如果刘清平先生耿耿于怀儒生之谩骂,那么他截图留证恐怕要塞满硬盘了。人们什么时候见到儒生、儒家学说能在辩论中占上风的情况?谁见过?每次都是儒生先开骂,而我们在得意洋洋。当然,我们这种表现回想起来也比较轻浮。原本因为遇上了博士、教授之类,心下揣揣。连串胜利之后,就有些小天下了。可能因为我们身份低微,儒生们的怒火更多地迁怒于刘清平先生。然后刘清平先生终于也被激怒了。 事情的过程就是如此。请注意一个事实。刘清平先生之后主动进行了道歉。换了顾如我就不会道歉。他先发起攻击,辱骂先贤,又没能力捍卫孔孟,然后满嘴脏话,然后我再同等反击。我为什么要道歉?但刘清平先生他就道歉了。刘清平先生的道歉在当时也狠狠地抽了我们一个耳光。让我们看到一个真正学者的操守和肚量。从此顾如也逐渐淡出了微博,继续反复修改自己的作品。吵来吵去也确实没什么意思,儒家人士也拿不出什么新意。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儒生所做截图是在两年前。为什么现在再次发酵? 那位复旦儒家博士生,怎么得到的两年前的截图?儒者们围攻怎么从来不提事情的前因后绪?以那些儒生的义愤填膺看,主要述求是刘清平先生谩骂了,还谩骂的是孔孟。这个述求有些奇怪。刘清平仅仅因为骂了三句话就不应该在大学任教。那么孔孟儒家,特别是孔子干了那么多坏事,创造了那么可怕的学说。怎么就能继续被捧为 “至圣先师”?孟子辱骂先贤、编造辱没 华夏传统圣人的谎言,怎么就能继续“亚圣”?这次儒家“学者” 们集体动员,展示自己的高度组织力,却师出无名啊!孔子说,大人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孔子本人和儒家人士们既然认为自己代表了道德,那么自然是“大人”了,那么就应该“有诸己后求诸人”, 首先表现出高风亮节才是。而不应该是我干了那么多坏事,毁掉了华夏传统,然后我还是至圣先师;我用脏话淹死你,然后我还投诉你谩骂(换几个当时不在场的出来投诉)。 然后我们再看儒生们对刘清平先生的指责。说刘清平先生的文章空洞无物。可是刘先生的文章大量引用儒家经典,怎么就空洞无物了?刘清平先生的作品都摆在那里,大家最好都买上几本看看,也顺便让刘先生赚点稿费。反而是儒生反复高喊“ 孔子至高至大”、“离开孔子中国没传统”之类宗教口号,这不是“空洞无物”?反而是儒生围攻刘先生的文章中,没有任何一句儒家经典,不是“空洞无物”? 还有一种说法,不再说刘先生“空洞无物”了,改称“片面抽取,不能整全看待先贤学说”。这种指责就更为奇怪了。 难道刘先生引用的儒家经典,竟然不是儒家先贤学说 “ 整全”中的一部分?而刘先生恰恰用儒家经典论证了,他批评的那些东西是儒家底层错误。无视那些错误,才是“不整全看待儒家先贤的学说”。儒生对孔孟有宗教狂热,搞为尊者隐。难道别人就不能理性,就不能说些真话? 实际上刘清平先生被儒生围攻实在是冤枉之极。自从我们发现刘先生之后,总是在努力劝说刘先生改而研究墨学。墨学显然比儒学有前途得多。当今墨学全部是儒生所做托墨言儒。人们批墨,几乎所有批评,最终都可以落实为对儒学的批评。我们研究墨学,需要攻击儒学,实在也有这一层不得已的成分。那些东西本来是儒家主张,却被硬按在墨家头上。你不得不去论证,那是儒家主张,可不是我墨家主张。只要人们开始较真,开始审视儒家经典,那么儒家学者那些所谓研究、成果之类,还真走不出儒家那些师徒相承的小圈子。不依靠片面抽取,不依靠撒谎,儒学就什么都没有。儒学只能依靠2500年教化形成的,人们的惯性思维去争取短期钱途,不可能有学术前途。而刘清平先生研究的是最前沿的底层伦理问题,恰恰也是墨家所长。墨家有整套的底层伦理,只是目前只剩下墨家的核心经典《墨子》一本书。《墨子》书全书可以称为墨经,内容高度浓缩精简。其中只剩下结论,没有论证。刘清平先生投入墨学研究,正好相得益彰。所以我们总是在劝说刘清平先生投入墨学。然而刘清平先生也确实书生气。他就是要继续研究儒学,试图通过修正儒家的底层伦理,重生儒学。像《忠孝与仁义》,刘先生就称“仁义儒”是好的。换了顾如去谈儒家仁义,则只不过是“亲亲为大”的裙带仁而已,是“本于自心”的自心义而已,是“非天子不议礼”的专制礼而已。是对华夏传统的背叛。我们之前在《三人谈》里提到过:刘清平先生他就自认是儒生!而儒生们恰恰要把矛头对准贡献如此巨大的刘教授,把他拿出来揪斗! 顾如回忆事件的整个过程,发现事件不可能避免。原因很简单,只要对孔孟说些真话,就必然是在谩骂孔孟。儒家人士无法自辩,又争相以卫道表现证明自己是圈里人。与上梁山之前先要交上投名状类似。像复旦博士生李竞恒批墨,就与他的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也几乎没有引用《墨子》书。无非是上头的儒生动一动,下面的儒生跟着拳打脚踢而已。当今儒生四面出击,国学的墨、道,被称为外来的共产主义、自由主义……;国内的佛教,被称为外来的基督教等等。可以说是全面开花,竞相以攻击方式表现自己的卫道决心。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对孔孟说点儿真话,必然是互相谩骂的结局。我们的修养还达不到「见侮不辱」的水平。墨子说:「天壤之情,虽上世至圣不能更也」。 对于孔孟这些历史人物来说。如果他们只是历史,那么没有人会去攻击。天下只有儒家自己有托古言志的习惯。儒者们批墨、治墨,实际上也是在托古言志。而我们没有托古言志的习惯。只是需要辨明“不要用托古言志”毁我墨学。问题在于孔孟的学说还不是历史,还是现实。孔孟的学说还在继续毒化着华夏民族。有趣的是,这次儒生围攻刘清平先生,提出西方人不攻击基督教,而只攻击教会。儒家现在确实将自己视为宗教了。这次非常出力的儒者陈明先生,就是主张儒教的。不过,顾如将如此回答:请儒生指出基督教有什么可以批评的。顾如没有研究过基督教教义,还不太懂。否则怎么能互相类比呢?难道基督教像孔孟一样认为仁者“亲亲为大”了吗?“移孝为忠”?家国同构?把官员称为父母?基督教也像儒家一样将理想社会定义为,君王以德为车、以乐为御教化天下,使天下人都单向顺从,都在君王的指挥棒下各自像一个音符,被组织成乐曲?像儒家一样认为君王是农夫,去耕作百姓这些禾苗?像儒家一样“谏之又敬而不违”?像儒家一样称“天子出行,类上帝”?像孔子一样称,为士者第一君命,第二宗族,第三才是“硁硁然”像石头一样被敲击老实发声的所谓“信”?像儒家一样认为人与人相同,圣人推己及人就可以为天下人立法?像儒家一样声称自己能“与天地相参”、“为天地立心”?像儒家一样认为“万物皆备于我”、“本于自心”?像儒家一样教导君王:近臣、官员、国人都那么说啦,您还得独立做出决断?像儒家一样制造出整套区别尊卑上下的专制礼制?像孔子一样规定“男女道不同涂”?像孔子一样教导弟子,亲人去世哭不够三月是错,超过三月也是错。与亲人的感情再好,也必须遵守礼制规定?义父义母对自己再有恩情,也不能祭祀?旁枝不能祭祀先祖?绝对以血缘为标准。但祭祀天子的祖宗又例外啦?像孔子一样主张“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像儒生一样在有出土的、经典的反复验证之下,去“论证”这句话其实不是人们看到的意思?孔子其实没有主张不教民说辩、技艺? 孔子杀少正卯首开因言杀人先例。该不该骂?孔子踢翻子路的赈灾粥锅,据称只有贵族有赈灾权力。该不该骂?孔子用煽动中原各国混战的方法,去“解决”鲁国“面临的侵略”问题,该不该骂?孔子刚与人订立契约,转身就违背。该不该骂?孔子接受阳虎召唤当官,可以解释成为了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但论语这些儒家经典中,这种智慧未免太多了。总是把没有操守美化成智慧,长期熏染之下的儒生还怎么修身出操守呢?只能修出一些精明的利己主义者罢了。孔子辅政三月,使得男女道不同涂。结合当时的野合习俗,可见孔子实行了多么严酷的手段,强行“移风易俗”。该不该骂?这里又说到当时的野合习俗。实际上在我们看来,孔子是野合而生并不是什么丑事,而只是当时的习俗。在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如果不允许野合,那就要生产出一些近亲通婚的弱智儿了。野合甚至是古人的一种智慧!甚至大禹、商汤这些圣王也都可能是野合结下的胎。《诗经》中描绘了男女在树林里相爱场景,充满诗意。偏偏是儒家人士本身看不起孔子的出身,硬要用“非礼即野”之类的说辞,硬说孔子不是野合而生。而只是70岁老人娶10多岁女孩“非礼”。这种说辞不但没有经典依据,而且还指责了孔子父亲非礼!儒家搞出独尊儒术,使华夏传统“皆绝其道”。该不该骂?儒家礼制认定只有圣王制作的音乐才是音乐。该不该骂?儒家经典70~90%内容都含有君臣父子意味,能不能用来教小孩子?荀子从道不从君,然而儒家之道也就是“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罢了。转了一个圈子,还是一个样子!荀子还称儒家之道是“父教之,母养之,而君王既教之又养之”,所以应该享受超级待遇。这种“道”能从之吗? 孟子一边喊“民贵君轻”民粹口号,一边教君王在天下人都那么主张时独立决断。这里面发生了什么?到底是有决定权的人“贵”,还是被决定的人“贵”呢?孟子一边称“春秋无义战”,一边怂恿齐王出兵燕国。这是孟子的义战?孟子称“君待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然而儒家礼制却又规定“大夫见于国君,国君拜其辱。士见于大夫,大夫拜其辱”。儒生能够称儒家主张君臣对等?孟子编造大舜窃负而逃的故事。是尊重历史,尊重先贤?孟子自称“私淑孔子”,把自己的老师给踢开了。这是尊师?孟子大骂杨墨禽兽、如逐放豚。比之刘清平先生又如何?效仿圣人所为,人们是不是也应该到处骂人?学孔子杀人?儒家2200年以来在专制君王的保护下太娇气了,连反诸自身都不懂了。孟子一边要君王少收税,一边又教君王“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一边还教君王给百姓分田分地、保养老。那么财富从哪里来呢?这是幼稚,还是无原则讨好?荀子倒是从孔子的复井田(如果孔子不主张复井田,那就和商鞅同样主张了,儒家学者又不愿意)主张里找到了说辞。荀子认为父教之、母养之,而君王既教之又养之,所以君王应该享受待遇。论证了孟子的“不以天下俭其亲”。然后又认为只要王公大人给百姓分配好田地、安排好工作、督促百姓勤劳工作。那么就会有不尽的财富。而认为墨子忧虑王公大人耗费太多民财、任用太多官员是过虑了。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主张,在中国应该已经是被否定了的。能不能批评?当今儒生再次祭出“春秋大一统”,要统一思想于儒家。能不能批评? 这里简单列举的是孔孟等儒家圣人显性的错误和恶行。那些需要多个历史事件勾勒的恶行,和隐藏在各种主张里的隐性错误,本文就不提了。比如孟子四端说的远离人性事实。比如儒家以“本于自心”、自以为“与天地相参”为底子,也就是自以为正义在手、掌握真理,如此发展出来的一套修身说。只能培养狂热分子,不可能培养出懂得敬畏的正常人格。那些狂热分子可能被专制权力压制,在民主环境下则可能被释放出来。加之“推己及人”、“有诸己后求诸人”、“为生民立命”之类的干涉主义主张。只会畸形放大精英们的自大心。还有诚于目的、偶像之类的信念伦理,也浸透了儒家经典。与责任伦理的现代社会相背。像这样一种学说,这样一些所谓圣贤,继续流毒于世,想一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历史上的儒家精英,只要有比较多的行动记载,而不只是风花雪月或者郁郁不得志,几乎必然找到劣迹。像李斯、董仲舒被自己制造的专制者所杀。像韩愈献策屠佛。像名臣寇准瞒报蝗灾,使小灾变大灾,成为北宋崩溃源头。像朱熹用官府力量命令福建百姓裹小脚。像王阳明连坐屠杀山民。如此等等。所犯错误都远比刘清平先生被激怒来得严重。而这些人都是儒者的典范。儒家士子参加科举,需要撅起屁股检查肛门有没有夹带。儒家官员任官,需要三年一轮换防止他们贪腐。儒家官员普遍用贪腐所得为自己乡人修路搭桥,获取相亲宗族的赞誉。儒家全社会都带有裙带仁贪腐文化色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