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气血双补 {八珍汤、炙甘草汤} 【方剂】:八珍汤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炙甘草各30g,生姜3片,大枣5枚。 【功效】: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病后虚弱、各种慢性病,以及妇人有经不调等属气血两虚者。] 【加减】:若以血虚为主,眩晕心悸明显者,加大熟地、白芍用量;以气虚为主,气短乏力明显者,加大人参、白术用量;兼见不寐者,加酸枣仁、五味子。 【方解】:方中人参与熟地相配,益气养血,共为君药。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助人参益气补脾;当归、白芍养血和营,助熟地滋养心肝,均为臣药。川芎为佐,活血行气,使地、归、芍补而不滞。炙甘草为使,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八药,实为四君子汤和四物汤复方。用法中加入姜、枣为引,调和脾胃,以资生化气血,亦为佐使之用。 【方剂】:炙甘草汤 【组成】:炙甘草12g,生姜9g,桂枝9g,人参6g,生地50g,阿胶6g(洋化),麦冬10g,麻仁10g,大枣10枚。 【功效】: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主治】:
1、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 2、虚劳肺痿。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而有心悸、气短、脉结代等属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者。] 【加减】:方中可加酸枣仁、柏子仁以增强养心安神定悸之力,或国中龙齿、磁石重镇安神;偏于心气不足者,重用炙甘草、人参;偏于阴血虚者重用生地、麦冬;心阳偏虚者,易桂枝为肉桂,加附子以增强温心阳之力;阴虚而内热较盛者,易人参为南沙参,并减去桂枝、生姜、大枣、酒,酌加知母、黄柏,则滋阴液降虚火之力更强。 【方解】:方中重用生地滋阴养血为君,配伍炙甘草、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阿胶、麦冬、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共为臣药。佐以桂枝、生姜辛行温通,温心阳,通血脉,诸厚味滋腻之品得姜、桂则滋而不腻。用法中加清酒煎服,以清酒辛热,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力,是为使药。诸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则心动悸、脉结代,皆得其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