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益剂之气血双补 炙甘草汤 八珍汤 十全大补汤 人参养荣汤

 邢圣公 2015-11-21

补益剂之气血双补 炙甘草汤 八珍汤 十全大补汤 人参养荣汤

 

气血双补
  气血双补剂,适用于气血两虚的病证。症见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怔忡,食少倦怠,气短懒言,舌淡,脉虚无力等。常用补气药如人参、黄芪、白术等与补血药如当归、熟地、白芍、阿胶等共同组成方剂。

  ▲▲▲
〖方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182: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组成]甘草四两(12g),炙  生姜三两(9g),切  桂枝三两,去皮(9g)    人参二两(6g)    生地黄一斤(50g)    阿胶二两(6g)    麦门冬半升(10g),去心  麻仁半升(10g)  大枣三十枚(10),擘

    [用法]上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阿胶烊化,冲服)
〖方歌〗炙甘草汤参姜桂,麦冬生地大麻仁,
    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

    [功用]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主治]

    1.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

    2.虚劳肺痿。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方解]

   生地黄[重用] ── 滋阴养血。
 
  炙甘草、人参、大枣 ── 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
  
  阿胶、麦冬、麻仁 ── 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
 
   桂枝、生姜 ── 辛温走散,温心阳,通血脉。
 
诸药合用,使阴血足而血脉充,阳气足而心脉通,共成阴阳气血并补之剂。
   
 本方是《伤寒论》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
   
 其证是由伤寒汗、吐、下或失血后,或杂病阴血不足,阳气不振所致。
   
 阴血不足,血脉无以充盈,加之阳气不振,无力鼓动血脉,脉气不相接续,故脉结代;阴血不足,心体失养,或心阳虚弱,不能温养心脉,故心动悸。
   
 治宜滋心阴,养心血,益心气,温心阳,以复脉定悸。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为君,《名医别录》谓地黄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 脉,益气力。配伍炙甘草、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阿胶、麦冬、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共为臣药。佐以桂枝、生姜辛行温通, 温心阳,通血脉,诸厚味滋腻之品得姜、桂则滋而不腻。用法中加清酒煎服,以清酒辛热,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力,是为使药。诸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使 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则心动悸、脉结代,皆得其平;

    虚劳肺痿属气阴两伤者,使用本方,是用其益气滋阴而补肺,但对阴伤肺燥较甚者,方中姜、桂、酒减少用量或不用,因为温药毕竟有耗伤阴液之弊,故应慎用。


本方与生脉散比较
   
 本方与生脉散均有补肺气,养肺阴之功,可治疗肺之气阴两虚,久咳不已。但本方益气养阴作用较强,敛肺止咳之力不足,重在治本,且偏于温补,阴虚肺燥较著或 兼内热者不宜;而生脉散益气养阴之力虽不及本方,因配伍了收敛的五味子,标本兼顾,故止咳之功甚于炙甘草汤,且偏于清补,临证之时可斟酌选用。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阴阳气血并补之剂。临床应用以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色淡少苔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方中可加酸枣仁、柏子仁以增强养心安神定悸之力,或加龙齿、磁石重镇安神;偏于心气不足者,重用炙甘草、人参;偏于阴血虚者重用生地、麦门冬;心阳偏虚 者,易桂枝为肉桂,加附子以增强温心阳之力;阴虚而内热较盛者,易人参为南沙参,并减去桂、姜、枣、酒,酌加知母、黄柏,则滋阴液降虚火之力更强。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而有心悸、气短、脉结代等属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者。

注意事项
1.采用水酒和煎法,文火久煎。
2
.服用本方,必要时配伍健脾助消化之品。
3
.偏于心气不足,炙甘草汤则重用人参。

文献摘要

 

  《医寄伏阴论》:本方亦名复脉汤,为滋阴之祖方也。其功固在地黄、麦冬、人参、甘草等一派甘寒纯静之品,而其妙全在姜、桂、白酒耳。盖天地之机,动 则始化,静则始成。使诸药不得姜、桂、白酒动荡其间,不能通行内外,补营阴而益卫阳,则津液无以复生,枯槁无以复润,所谓阳以相阴,阴以含阳,阳生于阴, 柔生于刚,刚柔相济,则营卫和谐。营卫和则气血化,气血化则津液生,津液生则百虚理,脉之危绝安有不复者乎?
  临床应用炙甘草汤治疗重病呃逆,其中脑溢血并呃者7例,脑血栓并呃者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呃者2例,肝癌并呃者2例。14例均是男性,年龄在6479岁。结果服药剂量最少1剂,多者3剂,呃逆即止,获效神速(中医杂志,19821145)。




适用病证
气血两虚证。
   
 我前面讲过,严格的讲,归脾汤证也有气血两虚特点。通过益气生血,益气补血。益气和补血结合治疗。以炙甘草汤做为一个代表。炙甘草汤在《伤寒论》是用于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它反映的阳气阴血都不足,病位核心在心。
   
 分类上,放在气血两虚也有,也有的把它放在阴阳两虚,但是比较多的看法认为是气阴两虚。在这里这个不统一情况,放在气血两虚。

主证病机分析

心肺两虚
气血不足

心虚不能养心盈脉

心动悸
脉结代

气虚不能行血鼓脉

气虚肺弱不用

肺痿

阴血不足,虚火灼肺,肺叶枯萎

    心、肺这两个系统的气阴、气血两虚,因为对肺来讲,一般叫阴虚,不叫血虚。因为肺脏,肺朝百脉,百脉朝会于肺,一般不提这个血虚。

   
 心,主要是心的阳气不足,不能温通,阴血不能涵养心体,所以它阳气不足不能温通,它脉结代,有间歇。阴血不足,不能涵养心体呢,心动悸。这里用两个[临床表现,来概括这种气血两虚,概括阴阳两方面。阴血阳气不足的状况。所以脉结代、心动悸反应了阳气不能温通,阴血不能濡养,不能濡养心体,不能温通血脉了。(所以教材主治的第一条,用于心,脉结代、心动悸。)
   
 第二条,肺痿。它以一种咳吐涎沫,往往胸闷不舒,有这种特点。中医一个病叫肺痿,现代没有对应的病。实际上是一组症状。肺痿有虚寒型的,有阴虚型的。以虚居多,在这里就说气阴两虚,阳气不足,阴血不足。造成有一定的虚火灼肺。属于虚火灼肺,肺热叶焦,形成肺痿。
   
 主治第二项讲的是肺萎,仍然是有阳气阴血不足,造成了肺叶枯萎,当然这里阴不足的成份可以说多一些,做为肺萎在这个证型当中,它和甘草干姜汤治疗的肺萎不同,甘草干姜汤也可以治疗肺萎,但是它是属于虚寒为主的,寒重,这个肺中阴液不足,这个肺萎,所以有一定虚火,这是炙甘草汤的主治证候。病机是一种气血不足、阴阳两虚。

主治征候

1.                阳气、阴血不足,心失所养证。
症见:(主症)脉结代,心动悸;(兼症)虚羸少气,气短气虚,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
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说明阴血不足。

2.                虚痨肺萎,干咳无痰,或咳唾涎沫,量少,形瘦气短,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肺萎这一类,阴阳都不足,特别阴津缺乏,干咳无痰,即使咳吐涎沫量也很少,跟虚寒肺萎不同。由于阴血不足,形瘦兼有气虚,短气,所以可以发生自 汗、盗汗,气阴不足。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有反应一定的虚热现象。所以有的也把它归结到虚热肺萎。但是这种虚热,阴伤,它是带也阳气也不足,不能温化。和麦门冬汤这一类,比较典型的阴虚肺萎不同,麦门冬汤也可以治疗肺阴不足的虚热肺萎证。

功用
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方解

生地黄

养阴

炙甘草

调和阴阳

人参

大枣

阿胶

麦冬

桂枝

生姜

使

清酒

布散药力



炙甘草汤体现了阴阳两组药物,实际上这个方阴阳双补,还是从桂枝汤,阴阳双向调节这个思路来的。桂枝汤这个思路反映在仲景方里,涉及到很多脏器。我们前面讲到小建中,当归四逆,和这个炙甘草,都有这个特点。

炙甘草汤里,君药,因为历史上对君药的认识,一直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认为地黄是君药,它的原因,它阴血不足,不能涵养,而全方,也是养阴 力量较强,地黄用一斤,用量最大。依照力大者为君这个观点,上一版的规划教材,六版教材,它坚持要用地黄为君。也有好多老师意见还是炙甘草为君。历来也对 炙甘草为君的一个解释,也合理。现在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我们李飞老师主编,它是炙甘草为君。所以这个君药,历来有两种看法,古籍方论里面也是两 种看法,以炙甘草为君的道理

1.                炙甘草的用量,四两,在仲景用量上是最大的。

2.                炙甘草在这里,不仅配人参,桂枝,合起来清肝化阳,增强人参益气作用。而且炙甘草量大,在这里缓悸作用比较强,甘缓,说炙甘草能针对心动悸,缓悸。

3.                名称叫炙甘草汤。



张仲景的方子命名,很多方是用药物命名的。大多数都是在方中占重要地位的,很大一部份都是做为君药的。以药物命名不作君药有没有呢?也有。不是作为 君药地位,或者它主要发挥这个全方功效的这个药,功效作为主要地位的,也有。那是个特殊情况,比如说,十枣汤,对吧?十枣汤里边,当然你要说大枣的用量, 十枚大枣,他提出来还要肥大枣,他强调大枣的量要大,因为其他大枣没强调肥大枣,虽然有十二枚的,但没有这方里的大的要求。十枚强调大的。但十枣汤里的大 枣,主要有两个意思:

1.                这个大枣汤送服的是甘遂、芫花、大蓟的散剂,那是能够保证减缓毒副作用,减缓胃肠的刺激

2.                第二个,避免误用甘草,因为涉及十八反,所以把它提升做方名。你就不会随手写个甘草上去。

后来人们在观察当中,就是拿白开水送服,跟大枣送服,服用以后感受差别很大。对胃肠的刺激来说,用大枣可以缓和这个。这个方里,用炙甘草命名,说明非常重视炙甘草,而这个炙甘草的意义

1.                它可以缓悸,大剂量在这里缓和心动悸,

2.                下面的药物完全是两队,阴阳两组人马,炙甘草在这里调和阴阳两组。

所以从用量上,从方名上,从它的作用上,炙甘草应该作为君药。我是赞成这个观点的。后面的药物,分成两组,也并不必要这样细分,这两组是

1.                人参、桂枝、生姜、大枣。偏重于温补阳气的。补气,由于桂枝带有一些温补、温通的特点。桂枝温通血脉,人参可以补气,和炙甘草相配,甘温补气,补 充心气不足。或者肺胃气阴两伤当中,补充肺气虚损一方面,生姜、大枣调和气血,调和脾胃,也是补气方里带有调和作用的,增加补益的作用。所以生姜、桂枝、 甘草,这个系列配伍,辛甘化阳。

2.                地黄、麻仁、阿胶、麦冬。这四味基本上都是阴柔之品。常用的补血养阴的药。相当于在桂枝汤里的一组,芍药的地位。那这个方为什么不用芍药,把芍药去掉呢?那考虑到胸满,病在胸中,心动悸,不宜用芍药酸敛。所以仲景遇到脉促胸满,胸满去芍药,他有对芍药这个用法。后来这个方变成复脉汤,到温病用的时候,加减复脉汤,那它阳药的一组去掉,它不涉及到心动悸,不涉及到心动气机郁滞的问题,那它就把芍药加回去了。所以生地、麻仁、麦冬、阿胶,体现了一个阴药,益阴养血,有滋阴养血作用。

这样两组,八个药,一阴,一阳,由甘草把它调和起来。这个形成阴阳双补,气血兼顾。这是这个方的基本结构。后来温病学派的利用这个方,用它来养阴为 主的时候,那它的阳药就去掉了。然后加芍药,增加益阴养血作用。加减复脉汤。以后阴不足,更厉害,阴虚动风,三甲复脉汤这些系列就出来了。因为这个演化过 程,《温病学》要讨论的。所以看出从仲景这种阴阳双向调节思想,这个方也是一个例子。从张仲景用,他主要开始是用于心的阴阳气血不足。

这里用点清酒,是为了药力布散,有助于药力布散,可以把它看成使药。药力较快的布散,能够促进血行,有助于使全方补力比较大。从温补角度来 说,这种力量较大,不至于补而壅滞。这个用酒,人们也说,其中有地黄,有麦冬,地黄麦冬得酒良,有的炮制,或者加工要用酒,或者方里配酒,体现出历来用酒和地黄、麦冬同用,能够更好的使这两个药发挥作用。实际上也能使它们既能发挥作用,减少滋腻的特点。

随证加减
加酸枣仁、柏子仁可增强养心安神心悸之力,或加龙齿、磁石重镇安神定悸,
偏于心气不足者,重用炙甘草、人参;
偏于阴血虚者,重用生地、麦冬;
心阳偏虚者,易桂枝为肉桂,加附子;
阴虚而内热较甚者,易人参为西洋参或南沙参,减去桂、姜、酒,酌加知母、黄柏。

心神不安有虚有实,虚证多用养心安神定悸,实证要结合重镇安神定悸。酸枣仁、柏子仁常用来治疗心动悸当中,属于虚证,心血不足不能涵养的。龙齿、磁石这一类,它属于重镇安神定悸的。这类药不适合久服。

心气虚为主,这阴阳两组药调整当中,偏重于心气不足,那可以炙甘草重用。 本来这个方里,炙甘草就在仲景习惯用量当中,已经是偏大剂量,除这个方以外,原书用量,好像我记得没有超过四两的。可以适当加大这些补气药。譬如方里的人参、甘草。偏于一般这种心律不齐的,用炙甘草加味,配黄耆较少,因为心胸当中,比如气机郁滞,用起来较少,多用人参、甘草这一类。

偏于阴血虚的,那就是说比如脉虚数,阴血不足,有一类虚热现象,生地、麦冬加重。心阳偏虚,阳气不足,反映出手足不温,易冷,有这类特点,偏阳气不足,可以加肉桂、附子。阴虚内热比较重,有虚火的,人参可以改为西洋参。但作为肺萎证这一类,也可以用沙参。要减去阳药的一组。虚热较重,形成火旺的,加黄柏、知母这一类,滋阴降火。


〖附方〗加减复脉汤
方源:《温病条辨》
组成:炙甘草 干地黄 生白芍 六钱[18g]   麦冬 不去心,五钱[15g 阿胶 麻仁 三钱[9g
用法:上以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功用:滋阴养血,生津润燥。
主治:温热病后期,邪热久羁,阴液亏虚,身热面赤,口干舌燥,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
方歌:除去参桂与姜枣,加入白芍治阴伤;
   温邪久恋阳明证,快服加减复脉汤。
[本方组方配伍特点:加减复脉汤由炙甘草汤(复脉汤)加减衍化而成。因温病后期,热灼阴伤,故本方去益气温阳之参、枣、桂、姜,加养血敛阴之白芍,变阴阳气血并补之剂为滋阴养液之方。] 

炙甘草

六钱

干地黄

六钱

生白芍

六钱

麦冬

五钱

阿胶

三钱

麻仁

三钱

功用
滋阴养血,生津润燥
实际上就是把一组阳药去掉了。芍药恢复进来。把阴阳双向调节,去掉阳药,成了滋阴养血,生津润燥的方。这和温热病伤阴耗气,而是伤阴为主的,保胃气存精液,这个思想。
主治
温热病后期,邪热久羁,阴液亏虚证。身热面赤,口干舌燥,脉虚大,手足心热甚至于手足背者。
============================================
  
〖方源〗《正体类要》薛氏原谓:治伤损等症,失血过多,或因克伐血气,耗损恶寒,发热烦躁等症
〖组成〗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 各一钱 [9g]     甘草 炙,五分 [5g]
〖用法〗加生姜三片,大枣五枚,水煎服。
〖方歌〗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
    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功用〗益气补血。

   人参
     益气养血
   熟地
 
   白术、茯苓 ── 健脾渗湿,协人参益气补脾
  
   当归、白芍 ── 养血和营,助熟地补益阴血
 
  川芎 ── 活血行气,使之补而不滞
 
 使 炙甘草 ── 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参、苓、术、草,即四君子汤;地、芍、归、芎,即四物汤。因此本方实为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的复方。

运用

 

  1.本方是治疗气血两虚的常用方。以气短乏力,心悸失眠,头目眩晕,舌淡,脉细无力为证治要点
  2.常用于病后虚弱、各种慢性病,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属气血不足者。


文献
  《医方考》:血气俱虚者, 此方主之。人之身,气血而已。气者百骸之父,血者百骸之母,不可使其失养者也。是方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甘温之品也,所以补气;当归、川芎、芍 药、地黄,质润之品也,所以补血。气旺则百骸资之以生,血旺则百骸资之以养。形体既充,则百邪不入,故人乐有药饵焉。

 

〖附方一〗十全大补汤
方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 川芎 [6g]           茯苓 白术 焙 白芍药 川当归 洗,去芦 9g
   地黄 洗,酒蒸,焙[12g] 黄芪 去芦 12g]      肉桂 去粗皮 甘草 炙[3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9g),用水一盏,加生姜三片,枣子二个,同煎至七分,不拘时候温服。
功用:温补气血。
主治:气血不足,饮食减少,久病体虚,脚膝无力,面色萎黄,精神倦怠,以及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

〖附方二〗人参养荣汤
方源:原名养荣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黄芪12g]   当归 熟地黄9g]   桂心 甘草 炙[各3g]    白芍药 三两[18g
   橘皮 白术 人参 各一两[各6g]   五味子 茯苓 各七钱半[各4g
   远志 去心,炒,半两[6g
用法:上锉为散,每服四大钱(12g),用水一盏半,加生姜三片,大枣二个,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服。
功用: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主治:积劳虚损,气血不足,四肢沉滞,骨肉气血双补 <wbr>炙甘草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疼,行动喘咳,小便拘急,腰背强痛,心虚惊悸,咽干唇燥,饮食无味,形体瘦削等。
方歌: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更强。
十全大补汤与人参养荣汤鉴别:十全大补汤与人参养荣汤均由八珍汤加减而成,都具有益气补血的作用,主治气血两虚病证。其中十全大补汤偏于温补气血,用于气血两虚而有温补之力;人参养荣汤益气补血,养心安神,用于气血两虚而有安神之功。



 

〖方源〗《景岳全书》治妇人气血两虚,或肥而不实,或瘦而血热,或脾肝素虚,倦怠少食,屡有堕胎之患。此方平和,兼养脾胃气血。觉有热者,倍黄芩,少用砂仁。觉胃弱者,多用砂仁,少加黄芩。更宜戒欲事、恼怒,远酒、醋、辛热之物,可永保无堕。
〖组成〗人参 当归 川续断 黄芩 各一钱 [3g]     黄芪 一钱 [6g]     白术 二钱 [6g]
    白芍药 熟地黄 各八分 [3g]          炙甘草 五分 [2g]    川芎 八分 [2g]
    糯米 一撮 [6g]                  砂仁 五分 [1.5g]
〖用法〗上用水一盅半,煎至七分,食远服。但觉有孕,三五日常用一服;四月之后,方无虑也。
〖方歌〗泰山磐石八珍全,去苓加芪芩断联,
    再益砂仁及糯米,妇人胎动可安全。

〖主治〗堕胎、滑胎。胎动不安,或屡有堕胎宿疾,面色淡白,倦怠乏力,不思饮食,舌淡苔薄白,脉滑无力。
〖功用〗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人参、黄芪 
         益气健脾以固胎元白术与黄芩相配,健脾清热,为安胎要药
    白术、炙甘草         
                     
   当归、熟地          
        养血和血以养胎元 
   白芍、川芎
 
   续断 ── 与熟地合用,补益肝肾而保胎元。
  
   砂仁[少用] ── 理气醒脾,即可防益气养血之品滋腻碍胃,又有安胎之效。
 
 使 糯米 ── 补脾养胃。
 
诸药配伍,使气血旺盛,冲任安固,自无堕胎之患。
运用
  1.本方是治疗妊娠胎不安的常用方剂。以倦怠乏力,腰痠神疲,舌淡,脉滑无力为证治要点
  2.若热多者,倍黄芩以清热安胎,少用砂仁以防辛温助热;胃弱者,多用砂仁以助脾胃之运化,少加黄芩以免苦寒伤胃。
  3.治疗习惯性流产,从妊娠2个月起,每周服用2剂,连服23个月。

〖附方〗保产无忧散
方源:《女科·产后编》
组成:川芎钱半,[5g] 当归 钱半,酒洗[5g]  炒黑芥穗八分[2.5g] 艾叶 炒,七分[2g 麸炒枳壳六分[2g] 炙黄芪 八分[2.5g]  菟丝子 钱四分,酒炒[5g 羌活 五分[1.5g]   厚朴 七分,姜炒[2g]    川贝母 一钱,去心[3g]   白芍 钱二分,酒炒[4g
甘草 五分[1.5g]       三片
用法:水煎温服。保胎,每月三五服;催生,临产热服。
功用:益气养血,理气安胎,顺产。
主治:妊娠胎动,腰疼腹痛,势欲小产,或临产时,交骨不开,横生逆下,或子死腹中。
[保产无忧散与泰山磐石散鉴别:保产无忧散与泰山磐石散均能安胎,治疗堕胎。泰山磐石散补气养血之力强,主治屡有堕胎之滑胎;本方补气血之力较逊,又有理气顺产之功,主治难产,有未产能安,临产能催之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