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乙肝疫苗:新生儿接种有风险,不接种更危险

 kyl01 2015-06-11

1965年美国科学家Blumberg发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当时称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从此揭开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面纱。随之,针对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的研究突飞猛进,人类在与乙型肝炎病毒的较量中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的获益尤其大,因为中国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数和乙肝相关肝病如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发病人数最多。可喜的是,与某些慢性病不同,慢乙肝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开始大幅度下降,其原因之一是为新生儿普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属于预防性疫苗,即通过一定程序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后,可以预防受种者免受乙肝病毒感染,或者说不患慢性乙型肝炎。

我国在1992~2001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时期;2002年起国家卫生部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2005年6月1日以后出生的孩子全部免费接种乙肝疫苗。请看一组对比数据:我国分别在1992年和2006年进行了大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2006年,我国1~4岁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即最早发现的“澳抗”)携带率为0.96%,而1992年的这个数据是9.67%!换句话说,14年乙肝疫苗免疫接种,使1~4岁儿童的乙肝病毒感染率下降了10倍!又据统计,我国20多年来,因实施乙肝疫苗接种,使得近8千万儿童免受乙型肝炎之痛苦。其背后的经济受益也是可量可数的,而家庭受益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因为在我国,“乙肝歧视”一直是目前仍然是一个社会的顽症。

然而,近期的“乙肝疫苗事件”在我国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人,尤其是准父母或育龄父母,对乙肝疫苗产生了巨大的恐惧心理。据国家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免疫计划中心负责人透露:在某些“事发地区”,乙肝疫苗的接种率下降了30%,同时,其他疫苗的接种率也下降了15%。据CDC对七百多名家长调查的结果,大约30%的家长对接种疫苗产生了犹豫心理,有20%的家长不想带孩子去接种疫苗。这是十分令人担忧的现状。照此下去,我国乙肝发病率很可能抬头,甚至有可能出现乙肝暴发流行,其他经典传染病也可能会死灰复燃,形成大规模流行,因此而带来的健康损失、生命损失和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怎么办?还是要讲科学和相信科学。科学的观点是:包括乙肝疫苗在内的任何疫苗接种都存在安全性的问题,我们要从接种疫苗的风险度和不接种疫苗的危害性两个方面去衡量,即使证明了乙肝疫苗存在不安全因素,也不能因噎废食。

目前常规接种的疫苗有三类:一是灭活疫苗:这种疫苗是经过特殊处理后死的病原微生物,但接种到人体后仍然有抗原性,可以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的抗微生物能力;二是减毒活疫苗:与灭活疫苗相比,这种疫苗是活的,但是已经无毒或者低毒;三是组分疫苗:即病原体的毒素或某种表面成分,是病原体的某种蛋白质,可以从病原体直接纯化,也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的方式生产。组分疫苗的安全性应该比前两种更高。

乙肝疫苗即属于组分疫苗,实际上就是前述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世界上的第一支疫苗诞生于1981年,当时的疫苗是从乙肝病人血液中提取和纯化出来的,至上世纪90年代后期,乙肝疫苗完全在体外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制备。可用于防乙肝病毒的疫苗制剂,除了主要成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外,还含有免疫佐剂氢氧化铝和防腐剂或抗生素,这三种成分均可能导致以过敏反应为主的不良反应。然而,一个最终用于孩子的疫苗,其中间环节包括生产、存储、运输和应用四个方面,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接种疫苗后都有可能出现意外。为了确保接种安全,国家对生产疫苗的药企和“流通”环节都有严格甚至苛刻的认证条件和要求,并定期督查,因此不仅从源头,也从“流水线”上保证质量。

然而,质量问题仍有可能发生。作为孩子的父母亲,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接种乙肝疫苗的风险呢?提请大家把握几点:首先须知,接种乙肝疫苗并非高风险行为,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红肿、皮疹、结块,以及恶心、乏力和发热等,一般在1~3天内消失。如果这些不良反应在数天内没有消失,而且有加重趋势,那就必须看医生了。其次,疫苗风险绝大多数属于非人为因素,少数不良反应是不可避免的,是与孩子的体质相关的,也就是说并非每一个新生儿接种后都会出现不良反应,但是这种个体差异的不良反应,又是在现阶段很难预料的。其次,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大概在百万分之一到二之间,严重的不良反应更为罕见。也许,有人会反问,即使是“低”和“罕见”,毕竟还是存在的呀?是的,风险一定是存在的,但是对待低概率事件的看法,关键要有一个正确的角度。告诉大家一个数据:当前我国不满一周岁的婴儿死亡率为千分之十左右,你怎么看?再加上前面谈到的不接种乙肝疫苗患乙肝的危险性,你就可以做决策了。笔者并没有刻意或强求大家接受风险的意思,只是想把这个理对你说清楚,决定权仍然在你手里。第四,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建议你的孩子出生后一定要注射乙肝疫苗,因为你的孩子患乙肝的危险性要比表面抗原阴性母亲高得多得多。第五,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生时有严重缺陷,或者出生时即发生了感染等医学问题时,接种乙肝疫苗的时间应该延后,或由医生判断是否合适接种乙肝疫苗。

来源:缪晓辉的个人网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