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濮院人讲老话

 幽湖落云 2015-06-11



老夫今天六十八,五十年前火车爬。(那是文革大串联时)现在什么都不行了,只能讲讲老话了。

濮院人称我为“吾啦”,称父亲只用一个字“爷”,“那啥人?”“爷”,就这么简单。吾拉爷个爷个爷个爷,就生活在濮院镇固安桥西堍夏家墙门里,称得上老濮院人了。

一百年前的濮院镇,属二县分治,以平桥头端本小学为界,桥东为嘉界,桥西为桐界,人口约三万人(当时为镇管乡)分东南西北四“河头”,市中心有北横街,大街,南横街,义路街。这四条街成方形,俗称“棋盘街”。大街向东南延伸到“归家湾”,女儿桥街及横屋街,向南延伸至“火弄”。北横街向东为“雷家潭”,偏北是庙桥街,过庙桥向东行,香海寺,翔云观,再朝东北至“十景塘“,东岳庙,俗称东河头。尚可至老太庙,通济庵。

朝西行,经“鱼行汇“过“棲凤桥”,走“龙湾街”至西河头米厂,再往西“三里塘”到“梧桐桥”义路街落北,过“大有桥”,走南北大有桥街,到北河头,秀桐桥,北?棚,梧桐庵。街道二旁商店整齐热闹的有大街,北横街,大有桥街,庙桥街,归家湾,女儿桥街。有些街头装有较高的木栅门,夜间关闭,防止盗贼偷盗。

镇上所有街面全是石板,下面排水沟,上面舖着一条一条,一块一块的石板,很平整,还有花纹。有的地方石板有些松动,人走在上面,有“轧踏”“轧踏”的声音,响几响,就是走过几个人,睡着床上也能听得出来。下雨天,乡夏人出街佬,有穿着钉鞋的,“咯答”“咯噔答”更是响亮。六十年代曾时兴过夏天穿“木拖”,电影散?时,上百人的“木拖”碰击着石板的声音,“哗啦啦”的一片声响,空前绝后。

西河头每天航船(班船)沿石帮岸停靠,满满的航船都是从五,六里乡下出来的农民,早上到了街上,首先把农付产品卖掉,有竹笋,烟片,菊花,麻丝,桕子,鸡,鸭蛋等等,卖'了后在茶馆店泡壶茶吃吃,在附近小饭店或酱油店小饮几杯,然后吃饭或吃面,节约一点的买二块肉糕或豆沙包吃吃,竹篮里带回一些日用品和油盐酱醋,还千万记得要给孙子,孙女买几颗糖,因为他们等海螺一响,便冲向船埠头,甜甜的叫一声“爹爹”,与此同时必是将小手伸向竹篮摸糖糖。

濮院镇上的特产是蚕丝纺织成的“杭纺”。小型工厂布满全镇,走到哪里都能听到织绸机发出拉花的声音,“叽嘎,叽嘎”。因为是手提花的原因,手一拉,声音就出来了。织出来的丝绸行销全世界,称之为“杭纺”“直罗”,裁做四季衣服,柔软,舒适,美观,誉满全球。


梅泾老翁2015年3月24日写于濮院幽湖公园濮凤草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